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9 03:19
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引發(fā)了各國公眾和政府的極大關注。20世紀80年代氣候變化逐漸走上了政治議程,各國為碳排放權和話語主導權展開了政治博弈。與此同時,學術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也逐漸展開和深入,先是自然科學,然后經(jīng)濟學、社會學等學科也加入其中,而政治學關于氣候變化的研究發(fā)展極為緩慢,相關研究僅片面地停留在氣候談判、地緣政治等方面,對氣候變化缺乏系統(tǒng)的政治學分析,相比其他學科,研究范圍和研究深度遠遠不夠。安東尼·吉登斯作為當代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學家之一,正是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發(fā)現(xiàn)了“迄今為止,沒有從政治學意義上探討過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彌補氣候變化的“政治學缺環(huán)”,他把研究趣旨轉(zhuǎn)向了氣候變化問題。吉氏作為一個高產(chǎn)的學者,其思想龐大卻具有連貫性,反思和重構現(xiàn)代性思想是其思想體系的核心,解放政治作為現(xiàn)代性的動力,同時也帶來了生態(tài)破壞等問題,為了重構現(xiàn)代性社會他提出了生活政治理念。而實質(zhì)上吉登斯關于氣候變化的研究也是其生活政治理念的一部分,是他對全球化、風險社會、生態(tài)重建的延續(xù)和串聯(lián)!稓夂蜃兓恼巍纷鳛榈谝徊垦芯繗夂蜃兓恼螌W著作,在2009年一經(jīng)出版便得到了學術...
【文章來源】:云南大學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研究緣起及意義
1. 選題緣起
2. 研究意義
(二) 研究綜述
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三) 論文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 研究方法
2. 創(chuàng)新點
一、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背景
(一)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背景
1. 氣候變化的現(xiàn)狀、成因及后果
2. 國際氣候政治博弈
3. 學術界與全球氣候變化
(二) 吉登斯的學術研究歷程
二、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一) 氣候政治的困境——吉登斯氣候政治的邏輯起點
1. “吉登斯悖論”的內(nèi)涵
2. 氣候政治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
(二) 氣候政治的多重維度——吉登斯氣候政治的邏輯中間環(huán)節(jié)
1. 氣候政治的行動主體
2. 氣候政治的價值基礎
3. 氣候政治的組織原則
4. 氣候政治的行動方案
(三) 氣候政治的目標訴求——吉登斯氣候政治的邏輯終點
1. 搶先適應
2. 世界共同體之夢
三、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評價及啟示
(一) 對吉登斯氣候政治的評價
1.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貢獻
2.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局限
(二)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對中國氣候治理的啟示
1. 將“政治斂合”、“經(jīng)濟斂合”融入政策過程
2. 在尊重已有制度前提下擴大公眾的政治參與
3. 發(fā)揮政治體制優(yōu)勢,凸顯國家在氣候治理中的主導地位
4. 整合中央與地方政策,提高地方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協(xié)商民主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論”[J]. 冉冉,閻甜.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6(04)
[2]以生態(tài)文明價值取向解答吉登斯悖論[J]. 高鵬. 新絲路(下旬). 2016(06)
[3]氣候變暖中的政治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吉登斯的氣候理論為視角[J]. 馬姍. 未來與發(fā)展. 2016(06)
[4]《巴黎協(xié)定》與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轉(zhuǎn)型[J]. 李慧明. 國際展望. 2016(02)
[5]氣候治理的政治學問題[J]. 唐代興. 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6]美國氣候政治中的權力分立與制衡——以奧巴馬政府“清潔電力計劃”為例[J]. 楊強. 國際論壇. 2016(02)
[7]氣候變化的全球政治學:對政治科學的挑戰(zhàn)[J]. 羅伯特·基歐漢,談堯,謝來輝.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16(03)
[8]推進比較氣候變化政治學研究:理論和方法[J]. 馬克·珀登,張春滿.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16(02)
[9]2015年氣候治理發(fā)展及動向展望[J]. 于宏源.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10]吉登斯思想體系述評[J]. 才鳳偉.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5(04)
博士論文
[1]氣候問題政治博弈的倫理共識研究[D]. 華啟和.南京師范大學 2012
[2]一種氣候政治學[D]. 蔣風冰.浙江大學 2011
[3]吉登斯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與“第三條道路”思想研究[D]. 胡穎峰.華中科技大學 2009
[4]中國特色的環(huán)境管理公眾參與研究[D]. 馬彩華.中國海洋大學 2007
[5]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 許麗萍.浙江大學 2005
[6]現(xiàn)代性的制度之維[D]. 山小琪.復旦大學 2005
[7]解放政治的反思與未來[D]. 郭忠華.復旦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國際氣候合作中“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研究[D]. 余培芳.安徽財經(jīng)大學 2015
[2]吉登斯的氣候政治思想研究[D]. 施慧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3]碳排放權研究[D]. 趙勇猛.吉林大學 2013
[4]對氣候政治中國家利益的階層屬性的馬克思主義解讀[D]. 邢彩麗.浙江理工大學 2013
[5]國際氣候政治格局中的中美歐博弈[D]. 萬珍妮.南昌大學 2011
[6]國際氣候政治博弈及中國的對策研究[D]. 許艷萍.華中師范大學 2011
[7]“第三條道路”,還是現(xiàn)代性批判?[D]. 楊均.山東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66732
【文章來源】:云南大學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研究緣起及意義
1. 選題緣起
2. 研究意義
(二) 研究綜述
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三) 論文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 研究方法
2. 創(chuàng)新點
一、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背景
(一)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背景
1. 氣候變化的現(xiàn)狀、成因及后果
2. 國際氣候政治博弈
3. 學術界與全球氣候變化
(二) 吉登斯的學術研究歷程
二、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一) 氣候政治的困境——吉登斯氣候政治的邏輯起點
1. “吉登斯悖論”的內(nèi)涵
2. 氣候政治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
(二) 氣候政治的多重維度——吉登斯氣候政治的邏輯中間環(huán)節(jié)
1. 氣候政治的行動主體
2. 氣候政治的價值基礎
3. 氣候政治的組織原則
4. 氣候政治的行動方案
(三) 氣候政治的目標訴求——吉登斯氣候政治的邏輯終點
1. 搶先適應
2. 世界共同體之夢
三、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評價及啟示
(一) 對吉登斯氣候政治的評價
1.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貢獻
2.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的局限
(二) 吉登斯氣候政治思想對中國氣候治理的啟示
1. 將“政治斂合”、“經(jīng)濟斂合”融入政策過程
2. 在尊重已有制度前提下擴大公眾的政治參與
3. 發(fā)揮政治體制優(yōu)勢,凸顯國家在氣候治理中的主導地位
4. 整合中央與地方政策,提高地方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協(xié)商民主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論”[J]. 冉冉,閻甜.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6(04)
[2]以生態(tài)文明價值取向解答吉登斯悖論[J]. 高鵬. 新絲路(下旬). 2016(06)
[3]氣候變暖中的政治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吉登斯的氣候理論為視角[J]. 馬姍. 未來與發(fā)展. 2016(06)
[4]《巴黎協(xié)定》與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轉(zhuǎn)型[J]. 李慧明. 國際展望. 2016(02)
[5]氣候治理的政治學問題[J]. 唐代興. 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6]美國氣候政治中的權力分立與制衡——以奧巴馬政府“清潔電力計劃”為例[J]. 楊強. 國際論壇. 2016(02)
[7]氣候變化的全球政治學:對政治科學的挑戰(zhàn)[J]. 羅伯特·基歐漢,談堯,謝來輝.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16(03)
[8]推進比較氣候變化政治學研究:理論和方法[J]. 馬克·珀登,張春滿.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16(02)
[9]2015年氣候治理發(fā)展及動向展望[J]. 于宏源.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10]吉登斯思想體系述評[J]. 才鳳偉.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5(04)
博士論文
[1]氣候問題政治博弈的倫理共識研究[D]. 華啟和.南京師范大學 2012
[2]一種氣候政治學[D]. 蔣風冰.浙江大學 2011
[3]吉登斯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與“第三條道路”思想研究[D]. 胡穎峰.華中科技大學 2009
[4]中國特色的環(huán)境管理公眾參與研究[D]. 馬彩華.中國海洋大學 2007
[5]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 許麗萍.浙江大學 2005
[6]現(xiàn)代性的制度之維[D]. 山小琪.復旦大學 2005
[7]解放政治的反思與未來[D]. 郭忠華.復旦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國際氣候合作中“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研究[D]. 余培芳.安徽財經(jīng)大學 2015
[2]吉登斯的氣候政治思想研究[D]. 施慧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3]碳排放權研究[D]. 趙勇猛.吉林大學 2013
[4]對氣候政治中國家利益的階層屬性的馬克思主義解讀[D]. 邢彩麗.浙江理工大學 2013
[5]國際氣候政治格局中的中美歐博弈[D]. 萬珍妮.南昌大學 2011
[6]國際氣候政治博弈及中國的對策研究[D]. 許艷萍.華中師范大學 2011
[7]“第三條道路”,還是現(xiàn)代性批判?[D]. 楊均.山東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667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6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