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斯托雷平改革中的自由派
發(fā)布時間:2021-04-03 00:19
20世紀初俄國國內(nèi)矛盾叢生,俄國在對日作戰(zhàn)中的失敗徹底引爆了1905年革命,俄國自由主義者借此逼迫沙皇政權(quán)實行憲政,進行改革。沙皇為了安撫社會做出了讓步,頒布了《整頓國家秩序宣言》,即《十月宣言》,準許設(shè)立杜馬,俄國開始了向立憲制國家的邁進!妒滦浴返念C布,讓俄國國內(nèi)的自由派看到了沙皇政府改革的決心,紛紛成立政黨以參加杜馬競選。這其中最大的兩個政黨就是激進自由主義政黨的立憲民主黨與保守自由主義政黨十月十七日聯(lián)盟(簡稱十月黨)。前者憑借在革命中的威望,在第一屆第二屆杜馬中處于主導地位,然而其拒絕與政府合作的態(tài)度,使斯托雷平政府解散了杜馬并修改了選舉法,讓階級成分及綱領(lǐng)都較為保守的十月黨成為第三屆杜馬的中流砥柱。十月黨與斯托雷平政府的合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審議政府提交的法案上,通過了一些對國家生活具有重大意義的法案,如土地改革法案、關(guān)于地方法院的法案,關(guān)于工人的社會保障的法案、關(guān)于西部自治的法案、關(guān)于國民教育的各種法案。然而隨著十月黨自身的分裂,以及斯托雷平對《根本法》第87條的濫用,二者的合作關(guān)系破裂,十月黨成為杜馬反對黨,后來斯托雷平的遇刺身亡,讓政府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改革中斷了,...
【文章來源】:蘇州科技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0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二)理論意義
二、國內(nèi)外的研究動態(tài)
(一)國內(nèi)研究動態(tài)
(二)國外研究動態(tài)
三、框架結(jié)構(gòu)和研究方法
(一)框架結(jié)構(gòu)
(二)研究方法
四、創(chuàng)新與不足之處
(一)創(chuàng)新之處
(二)不足之處
第一章 俄國革命與自由派政黨的興起
一、1905 年俄國革命
二、兩大自由派政黨的成立
(一)立憲民主黨的成立及其綱領(lǐng)
(二)十月黨的成立及其綱領(lǐng)
(三)兩黨的關(guān)系
三、第一屆杜馬與斯托雷平初進權(quán)力中心
(一)斯托雷平嶄露頭角
(二)立憲民主黨成為杜馬多數(shù)
(三)對《御座致辭》的答復
(四)革命恐怖問題的討論
(五)第一屆杜馬的解散
第二章 激進向保守的轉(zhuǎn)變
一、《維堡宣言》與立憲民主黨
二、斯托雷平穩(wěn)定國家的舉措
三、斯托雷平與立憲民主黨之間的談判
四、立憲民主黨與第二屆杜馬
(一)斯托雷平的改革方案
(二)立憲民主黨的活動
(三)第二屆杜馬的解散
第三章 保守自由派的登臺
一、六三政體與自由派政黨
(一)政府的支柱——十月黨
(二)立憲民主黨的策略調(diào)整
(三)“六三”選舉法
(四)第三屆杜馬選舉
二、十月黨保守的自由主義方案
第四章 斯托雷平在改革中與十月黨之間的合作
一、土地問題
(一)俄國土地問題的根源
(二)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方案
(三)十月黨領(lǐng)導的杜馬對斯托雷平土地方案的認識
二、地方行政改革
(一)改革背景
(二)省與縣的地方自治局
(三)鄉(xiāng)的行政機關(guān)
(四)鄉(xiāng)法院
三、教育與工人問題
第五章 斯托雷平在改革中與十月黨之間的分歧
一、海軍參謀部危機
(一)杜馬的軍事和海軍問題
(二)海軍總參謀部法案
(三)十月黨的危機
二、西部自治危機
(一)芬蘭問題
(二)西部地區(qū)自治法案
三、斯托雷平的回應(yīng)與結(jié)局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116236
【文章來源】:蘇州科技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0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二)理論意義
二、國內(nèi)外的研究動態(tài)
(一)國內(nèi)研究動態(tài)
(二)國外研究動態(tài)
三、框架結(jié)構(gòu)和研究方法
(一)框架結(jié)構(gòu)
(二)研究方法
四、創(chuàng)新與不足之處
(一)創(chuàng)新之處
(二)不足之處
第一章 俄國革命與自由派政黨的興起
一、1905 年俄國革命
二、兩大自由派政黨的成立
(一)立憲民主黨的成立及其綱領(lǐng)
(二)十月黨的成立及其綱領(lǐng)
(三)兩黨的關(guān)系
三、第一屆杜馬與斯托雷平初進權(quán)力中心
(一)斯托雷平嶄露頭角
(二)立憲民主黨成為杜馬多數(shù)
(三)對《御座致辭》的答復
(四)革命恐怖問題的討論
(五)第一屆杜馬的解散
第二章 激進向保守的轉(zhuǎn)變
一、《維堡宣言》與立憲民主黨
二、斯托雷平穩(wěn)定國家的舉措
三、斯托雷平與立憲民主黨之間的談判
四、立憲民主黨與第二屆杜馬
(一)斯托雷平的改革方案
(二)立憲民主黨的活動
(三)第二屆杜馬的解散
第三章 保守自由派的登臺
一、六三政體與自由派政黨
(一)政府的支柱——十月黨
(二)立憲民主黨的策略調(diào)整
(三)“六三”選舉法
(四)第三屆杜馬選舉
二、十月黨保守的自由主義方案
第四章 斯托雷平在改革中與十月黨之間的合作
一、土地問題
(一)俄國土地問題的根源
(二)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方案
(三)十月黨領(lǐng)導的杜馬對斯托雷平土地方案的認識
二、地方行政改革
(一)改革背景
(二)省與縣的地方自治局
(三)鄉(xiāng)的行政機關(guān)
(四)鄉(xiāng)法院
三、教育與工人問題
第五章 斯托雷平在改革中與十月黨之間的分歧
一、海軍參謀部危機
(一)杜馬的軍事和海軍問題
(二)海軍總參謀部法案
(三)十月黨的危機
二、西部自治危機
(一)芬蘭問題
(二)西部地區(qū)自治法案
三、斯托雷平的回應(yīng)與結(jié)局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116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16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