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國家認同的建構:挑戰(zhàn)和轉向
發(fā)布時間:2021-02-16 06:27
在獨立后甚至在危機后,烏克蘭國家認同的建構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充分適應烏克蘭民族的現(xiàn)狀,對俄語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語言采取相對包容的態(tài)度,使得烏克蘭人在語言政策方面的對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和。二是改變?yōu)蹩颂m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歷史的記憶,摒棄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轉向歐洲思維,建立屬于烏克蘭人自己的戰(zhàn)爭史,從歷史的深處挖掘國家認同的因素。三是通過網(wǎng)絡社交群眾參與,激發(fā)國民的團結和愛國熱情,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同時也在網(wǎng)絡層面采取"去俄羅斯化"的態(tài)度,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網(wǎng)絡安全空間。烏克蘭在國家認同的構建過程中,力求保持政治穩(wěn)定和潛移默化的特點,保證了政策的平穩(wěn)執(zhí)行,但也使得政策的完整性、連貫性和有效性明顯不足。
【文章來源】: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01)
【文章頁數(shù)】: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國家認同的基本內涵[J]. 吳玉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5(01)
[2]多元一體: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整合機制研究[J]. 沙勇.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1)
[3]分裂與動蕩:烏克蘭難以下咽的“民主化”苦果[J]. 高飛. 求是. 2014(11)
[4]社會轉型中的國家認同:烏克蘭的案例研究[J]. 張弘. 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2010(06)
[5]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國家認同[J]. 許紀霖. 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 2005(06)
[6]烏克蘭大選中的民族因素[J]. 楊玲. 俄羅斯研究. 2005(01)
[7]論社會轉型的本質與意義[J]. 李鋼. 求實. 2001(01)
本文編號:3036336
【文章來源】: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01)
【文章頁數(shù)】: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國家認同的基本內涵[J]. 吳玉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5(01)
[2]多元一體: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整合機制研究[J]. 沙勇.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1)
[3]分裂與動蕩:烏克蘭難以下咽的“民主化”苦果[J]. 高飛. 求是. 2014(11)
[4]社會轉型中的國家認同:烏克蘭的案例研究[J]. 張弘. 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2010(06)
[5]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國家認同[J]. 許紀霖. 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 2005(06)
[6]烏克蘭大選中的民族因素[J]. 楊玲. 俄羅斯研究. 2005(01)
[7]論社會轉型的本質與意義[J]. 李鋼. 求實. 2001(01)
本文編號:3036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3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