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架構、功能與挑戰(zhàn)
本文關鍵詞: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架構、功能與挑戰(zh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新加坡作為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小國,實行的是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威權政治體制,其經(jīng)濟與社會的快速和諧發(fā)展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它之所以在建國后短時間內取得令人艷羨的好成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新加坡政府建立了穩(wěn)定社會秩序、控制和管理社會的有效渠道——社會基層組織。新加坡的社會基層組織是個嚴密的系統(tǒng),不僅有它產生的特定政治、社會背景,而且與人民行動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社會基層組織的制度化,可說是行動黨政治思維的產物。通過把民眾吸收到社會基層組織中進行參與和管理,實現(xiàn)了有限的政治參與和社會參與,拓寬了政府與基層民眾溝通的渠道,鞏固了行動黨的執(zhí)政地位。在新加坡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社會基層組織在各個區(qū)域和不同層次上進行著有效運作,成為政府對全國進行控制的組織網(wǎng)絡和監(jiān)管系統(tǒng),它已構成了今日新加坡政府網(wǎng)絡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維護社會與政治穩(wěn)定、推進民主化進程、促進種族和諧、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論文力圖對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與論述。論文主體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探析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建立與架構,即從新加坡的國情出發(fā),全面剖析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發(fā)展歷程,具體分析社會基層組織的性質與地位,厘清其內在的運行邏輯;第二部分是通過論述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推進民主化進程、促進種族和諧、推廣康樂活動、培育社區(qū)精神等方面的功能,闡明社會基層組織是新加坡的立國之本,是政府得力助手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即詳細闡述人民行動黨與社會基層組織的淵源以及行動黨對社會基層組織的引導即基層組織制度化,并著重分析社會基層組織對人民行動黨的執(zhí)政意義即:政令宣傳、匯集民意、動員選民、輸送政治人才、打擊反對黨,鞏固執(zhí)政地位;第四部分從不同維度梳理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在建設和管理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社會基層組織與政府間關系面臨挑戰(zhàn)、基層領袖選拔與更新機制面臨挑戰(zhàn)、民主浪潮對社會基層組織偏重政治色彩的挑戰(zhàn)。
【關鍵詞】: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 架構 功能 挑戰(zhàn)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733.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5
- 第一章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建立與架構15-25
- 1.1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產生背景15-17
- 1.2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架構17-20
- 1.2.1 人民協(xié)會17
- 1.2.2 民眾聯(lián)絡所17-19
- 1.2.3 公民咨詢委員會19
- 1.2.4 居民委員會19-20
- 1.2.5 社區(qū)發(fā)展理事會20
- 1.3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性質與地位20-21
- 1.4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內在運行邏輯21-25
- 第二章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功能25-33
- 2.1 維護社會與政治穩(wěn)定25-26
- 2.2 擴大基層民主與政治參與,推進民主化進程26-28
- 2.3 促進種族融合,增強社會凝聚力28-29
- 2.4 推廣康樂活動,提高民眾生活質量29-31
- 2.4.1 人民協(xié)會在推廣康樂活動方面功勛卓著30
- 2.4.2 民眾聯(lián)絡所在推廣康樂活動方面成效顯著30-31
- 2.4.3 社區(qū)發(fā)展理事會和居民委員會在推廣康樂活動方面功不可沒31
- 2.5 提供社區(qū)服務與福利,培育民眾社區(qū)精神31-33
- 第三章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與人民行動黨33-43
- 3.1 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淵源33-34
- 3.2 人民行動黨對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的引導即基層組織制度化34-35
- 3.3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對人民行動黨的執(zhí)政意義35-43
- 3.3.1 政令宣傳35-36
- 3.3.2 匯集民意36-38
- 3.3.3 動員選民38-39
- 3.3.4 輸送政治人才39-40
- 3.3.5 打擊反對黨,,鞏固執(zhí)政地位40-43
- 第四章 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面臨的挑戰(zhàn)43-53
- 4.1 社會基層組織與政府間關系面臨挑戰(zhàn)43-45
- 4.1.1 社會基層組織生成與政府選擇之間的沖突43-44
- 4.1.2 社會基層組織人事獨立與政府人事掌控之間的沖突44-45
- 4.1.3 社會基層組織經(jīng)濟獨立與政府撥款之間的沖突45
- 4.2 基層領袖選拔與更新機制面臨挑戰(zhàn)45-49
- 4.2.1 基層領袖的產生機制受到質疑和挑戰(zhàn)46
- 4.2.2 基層領袖的奉獻精神正逐漸失去社會認同和精神動力46-47
- 4.2.3 年輕一代“政治冷漠”傾向,對社會基層組織活動參與不夠熱心47-49
- 4.3 民主浪潮對社會基層組織偏重政治色彩的挑戰(zhàn)49-53
- 4.3.1 民主浪潮的興起使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偏重政治色彩的做法遭遇挑戰(zhàn)49
- 4.3.2 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使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偏重政治色彩的現(xiàn)狀遭遇挑戰(zhàn)49-50
- 4.3.3 市民社會的興起與發(fā)展使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偏重政治色彩的現(xiàn)狀遭遇挑戰(zhàn)50-51
- 4.3.4 反對黨力量增強使新加坡社會基層組織偏重政治色彩的現(xiàn)實遭遇挑戰(zhàn)51-53
- 結論53-55
- 參考文獻55-58
- 致謝58-5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9-60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覃敏健;;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研究述評[J];八桂僑刊;2006年03期
2 徐長恩;;二戰(zhàn)后至1970年代末新加坡華文教育衰落原因[J];八桂僑刊;2009年01期
3 馬福運;;民主、威權還是專制?——中國學者對新加坡民主的評述[J];長白學刊;2011年06期
4 陳巧燕;;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種族融合政策及啟示[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胡祖鳳;謝嘉梁;;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機制研究概述[J];黨政干部學刊;2007年09期
6 袁丁;;評中國有關東南亞的研究[J];東南亞縱橫;2006年03期
7 覃敏健;;新加坡威權政治:特征、基礎及其走向[J];東南亞縱橫;2008年05期
8 李濟時;;淺析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與國會的關系[J];東南亞縱橫;2008年07期
9 畢世鴻;;多元、平等與和諧:新加坡族群政策評析[J];東南亞南亞研究;2009年01期
10 陶元浩;;試論新加坡政黨體制及經(jīng)驗啟示[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富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比較分析[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文霞;英美城市變遷與政黨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孔德永;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李永樂;構建超越種族與區(qū)域的政治共同體[D];復旦大學;2007年
4 張W
本文編號:298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