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與非政府組織間的法律互動
【分類號】:D75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淑春;《俄羅斯改革的悲劇與出路》一書簡介[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3年12期
2 馬長山;NGO的民間治理與轉(zhuǎn)型期的法治秩序[J];法學研究;2005年04期
3 袁曙宏;韓春暉;;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法治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J];法學研究;2006年04期
4 凌斌;;從法民關系思考中國法治[J];法學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健;;《企業(yè)破產(chǎn)法》:完善市場經(jīng)濟立法的坐標[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陳金釗;;反對解釋的場景及主體[J];北方法學;2007年01期
3 趙定東;朱勵群;;1990—2000年前蘇聯(lián)與東歐國家失業(yè)狀況與治理[J];東北亞論壇;2006年03期
4 鄭維煒;;中國應對跨國破產(chǎn)法律問題的策略選擇[J];當代法學;2012年01期
5 韓春暉;陳俊生;查慶九;何兵;林文學;;我國公法救濟機制規(guī)范體系的整合[J];中國司法;2008年07期
6 秦前紅;李少文;;微博問政的規(guī)范化保護需求——基于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視角[J];東方法學;2011年04期
7 胡云騰;袁春湘;;轉(zhuǎn)型中的司法改革與改革中的司法轉(zhuǎn)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8 林精華;;俄羅斯問題的西方表述——關于歐美俄蘇研究導論[J];俄羅斯研究;2009年03期
9 伏創(chuàng)宇;宋京霖;;論統(tǒng)一公法學視野下受害人之公法救濟——由一起案件引發(fā)的思考[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宋效峰;;非政府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毛煜煥;;和諧社會的法官責任——論“人民司法”的時代落腳點[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2 江合寧;謝拓;;行業(yè)協(xié)會立法的若干問題[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3 張建君;;中國經(jīng)濟轉(zhuǎn)型的實踐模式與內(nèi)在邏輯[A];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研究集萃(2010)——加快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C];2010年
4 曾明生;;走向教育意義的法治刑法及其刑法學論綱[A];贛臺法學論壇文集——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1年)[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李雅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司法的歷史嬗變[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杜建明;論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的階級分析方法[D];吉林大學;2011年
5 馬云鶴;反壟斷法資產(chǎn)剝離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6 魏和軍;和諧法治論綱[D];吉林大學;2012年
7 賈琳;跨國公司監(jiān)管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8 龐正;法治視閾下的非政府組織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趙定東;市場滲透中的利益關系協(xié)調(diào)[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孫記;現(xiàn)代刑事訴訟結構論的法理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成智;國際環(huán)境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環(huán)境法的發(fā)展:參與·創(chuàng)新·推動[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胡駿軍;法治背景下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金松;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環(huán)境法演進中的影響及其趨勢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程焱;論社會中介組織的法制發(fā)展與完善[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胡潔;消費者組織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6 張志;消費者協(xié)會民事訴訟主體資格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路留超;模范法官評選和法官角色定位[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宇薇;論我國消費者協(xié)會在解決消費糾紛中的職能[D];吉林大學;2011年
9 焦玉同;我國非政府組織立法完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朱微微;先行法治化理論初探[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鮑勃·杰索普,漆卝;治理的興起及其失敗的風險: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例的論述[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2 王敏旋;西方國家政府職能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改革特征[J];經(jīng)濟工作導刊;2002年11期
3 馬長山;全球社團革命與當代法治秩序變革[J];法學研究;2003年04期
4 謝海定;中國民間組織的合法性困境[J];法學研究;2004年02期
5 羅豪才;社會轉(zhuǎn)型中的我國行政法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袁曙宏;;黨依法執(zhí)政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方立;聯(lián)邦德國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赴德國考察訪問報告[J];黨校科研信息;1994年Z1期
8 李建華,許中緣;論私法自治與我國民法典——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第4條的規(guī)定[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3年03期
9 崔志鷹,徐漪;試論韓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政治變革[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6年03期
10 唐建強;法國中央與地方關系中的監(jiān)督機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俊英;塑造我國信用政府的思考[J];改革與理論;2002年10期
2 劉奇中;;政府信用亟待重建[J];理論參考;2002年10期
3 沈海軍;政府信用概念辨析[J];理論學刊;2003年02期
4 沈海軍;政府信用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的作用[J];社會主義研究;2003年01期
5 李玉勇,楊成;濫用政府信用的表現(xiàn)、危害及治理[J];探索;2003年01期
6 錢晴,裘錚,容志;政府信用:對一種新解釋范式的理論探索[J];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7 畢明;論政府信用及其建設[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田衛(wèi)民;信用建設的關鍵是強化政府信用[J];實事求是;2003年03期
9 岑國榮;;強化政府信用的路徑選擇[J];浙江經(jīng)濟;2003年17期
10 談儒勇;;政府信用垂范信用建設[J];寧波經(jīng)濟(財經(jīng)視點);200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艷榮;;試論我國政府信用功能建設的路徑選擇[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2 郭陽;;論政府信用對公民政治參與的影響[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裴樂;;危機后的政府信用重構[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4 車傳波;;論政府信用[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李曉寧;;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的若干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呂雪楓;;論當前我國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7 肖偉民;;關于構建以服務型為基礎的“三型”政府的思考[A];服務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C];2006年
8 付占娟;曹強;;縣級政府信用評價體系構建初探[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傅瓊;;開放型政府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康欽;;日韓政府服務中小企業(yè)的主要做法及啟示[A];廣西服務企業(yè)年問題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明珍(作者單位:煙臺師范學院);政府信用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N];光明日報;2003年
2 李忠志;信用政府[N];河北日報;2001年
3 滏陽;政府信用亟待樹立[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2年
4 劉文儉;關注政府信用 建設誠信政府[N];中國信息報;2004年
5 吳卓;政府豈能以“公共利益”之名失信于民[N];海南日報;2007年
6 蘇永利;增加政府信用供給[N];吉林日報;2006年
7 呂正軍 毋笑明;農(nóng)發(fā)行全力支持我市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建設 三年提供三十億元政府信用協(xié)議貸款[N];焦作日報;2006年
8 葉祝頤;政府信用豈能打折[N];中華建筑報;2007年
9 記者 張國強;“政府信用”納入考核指標[N];法制日報;2009年
10 鄧伐檀;政府信用不應只是對老板們的信用[N];中國商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孝偉;政府信用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章延杰;論政府信用[D];復旦大學;2005年
3 龍海波;信用政府的建構:社會資本與政府信用的關系視角[D];浙江大學;2012年
4 張鳴;政府信用與政府績效關聯(lián)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5 龍雙喜;網(wǎng)絡時代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D];吉林大學;2013年
6 裴賡;公共財政框架下的政府采購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7 孫放;中國政府投資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8 肖亮;我國農(nóng)村公共產(chǎn)品供給的投融資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燕青;論政府信用體系的建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2 張楠;論我國政府信用體系的建設[D];吉林大學;2004年
3 韓文國;我國政府信用體系的構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花;我國政府信用的缺失與治理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5 趙晨暉;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6 張俊萍;關于我國政府信用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聶延慶;當前我國政府信用的缺失與治理[D];燕山大學;2008年
8 辛勤;和諧社會視域中的政府信用建設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9 姜元生;地方政府信用建設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許蒙亞;縣級政府信用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44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4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