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居民在政治決策上的參與決定權
【作者單位】: 德國北威州行政管理高等專業(yè)學院;
【分類號】:D75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會明;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J];南通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唐虹;全球化和地方政府角色優(yōu)勢[J];太平洋學報;2005年05期
3 陳小莉;;論媒體對政治參與的影響[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王合家;;政治參與與政治和諧關系探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5 李曉偉;對公民政治參與的辯證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1996年04期
6 馮夢成;;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推進中國特色民主憲政建設[J];內蒙古煤炭經(jīng)濟;2008年02期
7 楊彬;;憲政視野中的公民政治參與[J];法制與社會;2008年14期
8 楊彬;;憲政視野中的公民政治參與[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9 王合家;成躍;;政治參與與政治和諧芻議[J];凱里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張健;;轉型期弱勢群體民生問題及其政治參與研究[J];理論與改革;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海林;;村莊“留守”青年政治參與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蘇北二村社會調查引發(fā)的思考[A];青少年事務與政策研究報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2)[C];2002年
2 趙麗江;;論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黨的十六提出的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A];湖北省社會科學界學習宣傳貫徹十六大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王金洪;;藏區(qū)公民的政治參與:藏區(qū)政治現(xiàn)代化的動力[A];“西藏和其他藏區(qū)現(xiàn)代化道路選擇”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張文生;;臺灣社會的政治參與研究[A];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5年慶暨臺灣研究的基礎與前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姜玉潔;;提高農民工政治參與度的路徑思考[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李靜雅;;公民社會與政治參與[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胡東;;公權力運行寬容與公民理性政治參與的實現(xiàn)[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8 張宏偉;;論我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9 郭陽;;論政府信用對公民政治參與的影響[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譚細龍;;政務公開與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A];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偉;政治參與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N];學習時報;2007年
2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系主任 周平;促進少數(shù)民族政治參與有序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周英東;分析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價值[N];哈爾濱日報;2008年
4 潮州市委黨校 姚俊煜;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芻議[N];潮州日報;2007年
5 魯寧;民企議政向公益性政治參與轉變[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6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院長 李江濤;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N];廣州日報;2007年
7 吳德星;積極引導新階層的有序政治參與[N];學習時報;2007年
8 記者 張原;天津市政協(xié)開展收集界別意見建議活動[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9 武全喜 自治區(qū)政協(xié)辦公廳巡視員;增加政協(xié)委員界別設置 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N];華興時報;2010年
10 佟一;進一步推進多黨合作制度建設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N];團結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喜紅;當代中國社會團體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陳松友;當代中國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李春;網(wǎng)絡政治參與在我國的興起:條件、形態(tài)與前景[D];復旦大學;2005年
4 翟波;轉型期弱勢群體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杜峰;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制度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管前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7 閆星;美國信息產(chǎn)業(yè)利益集團政治參與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涂怡超;美國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7年
9 張亞勇;黨的領導與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10 趙剛印;現(xiàn)代化進程中公民政治參與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倪艷;美國公共利益集團與美國政治決策程序[D];外交學院;2008年
2 楊孝芝;中國青年網(wǎng)絡政治參與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8年
3 白付理;論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進程中的政治參與體系[D];鄭州大學;2002年
4 鄭云鵬;轉型期私營企業(yè)主政治參與的理性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師春苗;論建國初期中國公民的政治參與[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魏滿霞;現(xiàn)階段我國私營企業(yè)主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胡曉梅;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動因及制約因素分析[D];東南大學;2004年
8 王文勝;地方人大與私營企業(yè)主政治參與[D];浙江大學;2004年
9 趙鵬;我國私營企業(yè)主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10 喬湘流;鄧小平政治參與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537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3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