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地區(qū)環(huán)境治理的困境:基于地區(qū)環(huán)境治理結(jié)構(gòu)與過程的分析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breadth and density, but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not improved as a resul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traditional security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areas such as economy, finance and energy, as long as cooperation between major countries is formed, good governance can usually be achieved, but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excep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what causes the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to fail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ome studies have given the answ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weak "regional consciousness" in Northeast Asia, geo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 Asia, deman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governance, but these explanations have defects. Tak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Northeast Asia as the core variabl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fficiency distribution model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answers the above questions. Taking the acid deposition treatment in Northeast Asia as an example, the model is empirically verified.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
【基金】:肖f^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東北亞非傳統(tǒng)安全研究”(項目編號:09YJC8001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7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金淳洙;韓獻棟;;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與東北亞安全共同體的構(gòu)建:基于中日韓環(huán)境安全合作進程的評價[J];當代亞太;2010年05期
2 陳志敏;;全球多層治理中地方政府與國際組織的相互關(guān)系研究[J];國際觀察;2008年06期
3 王朝梁;;論中國與東北亞鄰國就解決跨境酸雨污染問題的區(qū)域合作機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楊晨曦;;社會技術(shù)視角下的全球問題源起[J];理論界;2009年03期
5 蔡守秋,萬勁波,劉澄;環(huán)境法的倫理基礎(chǔ):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兼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焦得剛;;國際關(guān)系三大主流學派的權(quán)力觀及其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王斌;賈雪;;以東北亞安全為視角議中國國家身份之建構(gòu)[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3 吳昕春;;治理的層次及其基本內(nèi)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林鐘高;于鑫;吳玉蓮;;全球會計治理框架下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李義中;全球治理理論的基本取向問題析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廖莎;黃茂欽;;小產(chǎn)權(quán)房政府治理法律對策研究[J];中國不動產(chǎn)法研究;2009年00期
7 朱國鋒;;論污染源普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年05期
8 南玉霞;論國際反恐斗爭與國家主權(quán)之關(guān)系[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任丙強;曹慶萍;雷強;;“官辦”行業(yè)協(xié)會的發(fā)展路徑研究——治理理論途徑的建構(gòu)[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楊揚;許曉春;;國際視野下的腐敗治理[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婷;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國際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奇志;經(jīng)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瑛;中國話語權(quán)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陳春常;轉(zhuǎn)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郭薇;政府監(jiān)管與行業(yè)自律[D];南開大學;2010年
6 陳登福;中國基礎(chǔ)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張燕軍;二戰(zhàn)后中東地區(qū)的軍備競賽與軍備控制[D];西北大學;2011年
8 黃振達;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程銘;近代以來日本的地緣政治思想與地緣戰(zhàn)略選擇[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敬然;政府分權(quán)下大學自主的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旭恒;環(huán)境權(quán)主體理論的理性思考[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汪德榮;北部灣港口產(chǎn)業(yè)集群發(fā)展中的政府治理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饒亞娟;研究型大學教師參與學術(shù)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楊紫翔;全球治理視野下的國內(nèi)政府機構(gòu)改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彭琪;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變遷與蒙古外交政策選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黃訓;伊斯蘭會議組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靜;國際環(huán)境非政府組織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俞琳;影響環(huán)境議題設(shè)置的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陳建偉;公私合作制在我國市政公用事業(yè)改革中的應(yīng)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建人,徐嵩齡;略論中國與東亞的環(huán)境合作[J];當代亞太;1999年11期
2 范振洪;21世紀初期中韓經(jīng)濟合作展望[J];當代亞太;1999年12期
3 曲如曉;東盟環(huán)境合作的現(xiàn)狀與前景[J];當代亞太;2002年02期
4 李開盛;顏琳;;建構(gòu)東亞安全共同體的可能性分析[J];國際論壇;2009年02期
5 馬成三;;日本的對華經(jīng)濟援助[J];國際貿(mào)易;2007年06期
6 孫承;日本的東亞共同體設(shè)想評析[J];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05期
7 黃淼;全球治理中的國際組織——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抗SARS為案例[J];教學與研究;2003年09期
8 田鵬穎,陳凡;社會技術(shù):改造社會的實踐性知識體系[J];科學技術(shù)與辯證法;2002年04期
9 張?zhí)N嶺;安全概念的演變[J];w攣胖蕓,
本文編號:2507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0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