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警醒的“末日之鐘”
[Abstract]:There is such a clock, the dial is the earth, with only four scales on it, and if the pointer goes to zero, that would mean the end of mankind, its name is the "doomsday clock." on January 22, 2015, Given the lack of huma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ed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 in recent years, an American scientist group has accelerated the "doomsday clock" by two minutes, just three minutes from midnight, when "symbolizing the end of the world's disaster." It also means that the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humanity has risen to its highest level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So what is the "doomsday bell" and what is the meaning of its existence?
【分類號】:D5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詹欣;試論美國對中國核武器研制的評估與對策(1961—1964)[J];當(dāng)代中國史研究;2001年03期
2 陳池;;拋去“包袱”,換得一張牌?——朝鮮為何承認研制核武器[J];世界知識;2002年22期
3 吳克生 ,文德盛;日本核武器政策取向[J];當(dāng)代世界;2003年07期
4 毛立坤;核武器的誕生與美蘇合作的破裂[J];同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2期
5 Faisal Bari;;重新思考一個危險的運氣游戲[J];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通報;2005年02期
6 焦曉靜;張平;;2006年美國核武器分布現(xiàn)況[J];國外核新聞;2006年11期
7 劉子奎;王作成;;美國政府對中國發(fā)展核武器的反應(yīng)與對策(1961—1964)[J];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03期
8 章節(jié)根;;印度核武器化進程一波三折[J];當(dāng)代世界;2007年11期
9 趙干城;;美印民用核能協(xié)議與印度核武器國家地位問題[J];南亞研究;2007年02期
10 趙繼珂;;尼克松政府對以色列發(fā)展核武器的政策探析[J];吉林工商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建設(shè)一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A];建設(shè)一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C];2010年
2 張璉瑰;;美朝新加坡協(xié)議后六方會談的困境[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奧爾默特被疑暗示擁有核武器[N];人民日報;2006年
2 ;比肩核大國,以總理暗示有核武?[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3 本版編輯 沈丁立 石源華 孫佳華 劉鳴;本輪六方會談:朝處于主動地位[N];解放日報;2006年
4 高浩榮 夏宇 趙毅 李拯宇 吳谷豐 宋世益;朝核六方會談:六方同盼能突破[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5 方向北;核“詐”[N];中國經(jīng)營報;2013年
6 徐啟生;美以對伊核問題存在分歧[N];光明日報;2005年
7 復(fù)旦大學(xué)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wù)副院長 沈丁立;中美信任:化赤字為盈余[N];東方早報;2012年
8 記者 劉華新 溫憲;德國要求美國撤走核彈頭[N];人民日報;2009年
9 本報駐東京記者 嚴(yán)圣禾;日本的核躁動[N];光明日報;2006年
10 徐超;不信以總理“口誤”,海合會要求制裁[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鄭飛;北約核分享制度:變遷與管理(1954-1966)[D];復(fù)旦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熊哲;核武器倫理再研究[D];國防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2009年
2 于曉雙;印度發(fā)展核武器與美國的情報評估(1950-1974)[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2年
3 李耀華;中東無核武器區(qū)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13年
4 樸炅珍;美國對朝鮮核武器計劃的政策[D];外交學(xué)院;2009年
5 劉艷苓;全球治理視閾下核武器擴散問題控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高碩;論中東地區(qū)的核武器擴散[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年
7 張慧寧;美國對朝鮮開發(fā)核武器的政策(1956-2003)[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3年
8 張振興;1961年美國核禁試談判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2年
9 羅重出;美印核合作與朝核問題前景[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13年
10 顏爽;冷戰(zhàn)后美國核軍控政策的演變研究[D];國防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24503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5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