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至60年代菲律賓共產主義運動與華人社會變遷
[Abstract]:After the war, the communist movement flourished in the Philippines, and Manila authorities regarded the Philippin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hinese as an important threat to Philippine national security. For this reason,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adopted a high-pressure policy to suppres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and implement a policy of exclusion from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KMT in Taiwan was able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control the Chinese society in the Philippines.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the Philippines in the 1950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left wing of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exacerbated the vacill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in the Philippines and delayed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into the mainstream society after the war.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研究中心";
【基金】:廣西自治區(qū)“八桂學者平臺建設工程專項課題”項目“廣西的東南亞及亞太海洋戰(zhàn)略” 廣西民族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毛澤東思想在東南亞的傳播及其對東南亞共產主義的影響”(項目編號:2013QD014)
【分類號】:D734.1;D634.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世均;菲律賓華僑對抗日戰(zhàn)爭的貢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林江;菲律賓和印度實行西方式民主制的必然性[J];當代亞太;2002年04期
3 陳衍德;從民族解放運動到民族分離浪潮——20世紀東南亞民族主義的角色轉換[J];東南學術;2003年05期
4 孫家杰;美菲關系的全面升溫及其影響[J];東南亞縱橫;2003年12期
5 袁丁;;評中國有關東南亞的研究[J];東南亞縱橫;2006年03期
6 趙輝兵;姜啟舟;;淺析威爾遜主義對新殖民主義形成的影響——基于威爾遜政府對菲律賓政策的分析[J];東南亞縱橫;2009年06期
7 陳遙;;論1898~1935年美國在菲律賓經濟政策的舊殖民性——以國際比較視角和檔案為基礎的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0年04期
8 楊靜林;;古代中菲關系與貿易[J];東南亞縱橫;2010年06期
9 賀圣達;菲律賓革命與近代文化的發(fā)展——紀念菲律賓革命100周年[J];東南亞;1996年03期
10 方倩華;試論美國統治菲律賓時期的宗教政策[J];東南亞;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果海英;;西班牙的殖民征服與菲律賓本土的法律與習慣[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公法與私法的互動[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果海英;西法東來的樣式[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連東;中國、印度與東南亞之間的鴉片“三角貿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民軍;日本戰(zhàn)爭賠償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施雪琴;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賓:殖民擴張與宗教調適[D];廈門大學;2004年
5 孫瑜;舊金山對日媾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趙文紅;17世紀上半葉歐洲殖民者與東南亞的海上貿易[D];廈門大學;2009年
7 費昭s,
本文編號:2376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7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