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經(jīng)濟效應研究
[Abstract]:As a resul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in the 1980s, the five Nordic countries experienced problems such as decl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rising unemployment. Their high welfare systems faced severe challenges. In the 1990s, the Nordic countries began to reform the welfare system.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s was impressive, with the five Nordic countries maintaining steady growth and high employment even at a time when the European Union's sovereign debt crisis was acu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 in Nordic countri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labor employment, savings and consumption, and macroeconomic growth.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reform in 1990s. The unemployment rate fell and remained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and the average annual working hours of the Swedish and Danish labour force were once on the rise; Secondly, except Denmark,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n Nordic countrie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and the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residents, and the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creases both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and the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residents. Finally,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l GDP growth rate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level growth rate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 ha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rising trend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level and realized the steady growth of the economy. These conclusions fully reflect that the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northern Europe has reduced the level of public deficit, avoided the increase of tax burden, and stabiliz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分類號】:D753;D5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麗華;;淺析社會保障與就業(yè)政策的關系[J];北方經(jīng)濟;2011年03期
2 劉艷麗;孔德威;;丹麥勞動力市場模式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3期
3 林卡;;北歐國家福利改革:政策實施成效及其制度背景的制約[J];歐洲研究;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維佳;瑞典福利國家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子文;;對“以房養(yǎng)老”的理論探討[J];北京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孫濤;臧秀玲;;歐債危機與資本主義福利國家新變化[J];財經(jīng)科學;2012年06期
3 胡啟亮;;稅金的價值效應、價格效應與現(xiàn)金流量效應分析[J];財會月刊;2009年15期
4 李曉明;經(jīng)濟利潤評價在現(xiàn)代公司治理中的運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張麗華;;中國社會福利體制改革的指導原則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0年11期
6 劉雅佳;劉德鑫;;駁“美國經(jīng)濟衰退與中國儲蓄率高有關”論調(diào)[J];改革與戰(zhàn)略;2010年02期
7 高錦;;中國勞動力市場現(xiàn)狀分析[J];國際經(jīng)濟合作;2010年12期
8 周培勤;;北歐育兒假政策變遷的性別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13年01期
9 佘宇;;福利國家模式是否必然影響經(jīng)濟增長——圍繞北歐福利國家模式的爭議[J];發(fā)展研究;2013年02期
10 焦豪杰;;中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北歐的傳播[J];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1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劍慶;我國居民金融資產(chǎn)的財富效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趙燕妮;政府在農(nóng)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中的財政責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王敏;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4 杜彥瑾;分配和諧的均衡理論、效應分析與制度安排[D];湖南大學;2009年
5 楊勇剛;中國農(nóng)村社會福利的發(fā)展與模式轉換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周軍;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行業(yè)特征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湯勝;中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的時機選擇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阮鋒兒;中國農(nóng)戶投融資機制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6年
9 孔德威;勞動就業(yè)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雷國勝;貨幣政策的動態(tài)優(yōu)化與調(diào)整[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小東;我國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替代率研究[D];安徽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2 吳穎倩;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河北省農(nóng)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李蓓;價值管理思想發(fā)展歷程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宋燕;我國商業(yè)銀行個人理財業(yè)務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1年
5 周裕熊;我國養(yǎng)老保險基金長效運行機制構建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柯嘉;我國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相關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7 鄭偉強;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12年
8 丁超;電力工業(yè)企業(yè)融資效率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5年
9 馮利朋;轉型期養(yǎng)老保險模型的數(shù)量分析[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牛建允;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養(yǎng)老保險基金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鄭秉文;“名義賬戶”制:我國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一個理性選擇[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2 羅桂芬;歐盟一體化框架下北歐社會政策及福利模式的重新定向[J];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06期
3 丁建定;瑞典和英國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丁建定;北歐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比較[J];南都學壇;2003年01期
5 丁建定;論撒切爾政府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J];歐洲;2001年05期
6 房連泉;;瑞典名義賬戶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探析[J];歐洲研究;2008年06期
7 徐延輝;福利國家的風險及其產(chǎn)生的根源[J];政治學研究;2004年01期
8 袁群;;瑞典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17期
9 鄭秉文;社會權利:現(xiàn)代福利國家模式的起源與詮釋[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編輯部;完善社保制度須標本兼治[J];經(jīng)濟與管理;2002年07期
2 劉慶芝,楊麗紅;社保制度期待完善[J];經(jīng)濟論壇;2003年17期
3 鄭秉文;;著眼于建立社保制度的長效機制[J];紅旗文稿;2005年20期
4 武萍;高希偉;;論社保制度在經(jīng)濟轉軌進程中的作用[J];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01期
5 周潤健;;完善了社保制度,老百姓才敢花錢[J];勞動保障世界;2006年12期
6 南順姬;;關于對社保制度進行改革的幾點建議[J];吉林人大工作;2007年07期
7 平;;社保制度二元性阻礙農(nóng)村人口城市化[J];南方農(nóng)村;2007年03期
8 鄭秉文;;特殊的社保制度 特別的改革路徑——2007年11月法國大罷工述評[J];紅旗文稿;2008年01期
9 陳懷遠;;中國社保制度定型的若干問題初探[J];江漢論壇;2008年12期
10 張慧霞;王東;;社保制度的建設:多元利益的博弈——從農(nóng)民和農(nóng)民工的參保行為反思社保制度的建設[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段睿;;構建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社保制度[A];湖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胡曉義;;十二五時期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A];十二五·新挑戰(zhàn):經(jīng)濟社會綜合風險管理——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1[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鄭秉文;巨災面前的美國社保制度[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 鄭秉文;法國社保制度:安全網(wǎng),,還是火藥桶?[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 鄭秉文;社保模式:中國的選擇與法國的教訓[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記者 安鐸;全方位擴大城鄉(xiāng)就業(yè) 加快推進社保制度建設[N];定西日報;2009年
5 記者 史生榮 通訊員 白圖亞;內(nèi)蒙古:深化社保制度惠及152.5萬殘疾人[N];中國財經(jīng)報;2013年
6 周繼堅;社保制度“壁壘”亟須打破[N];光明日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童彤;盡快形成能吸引全群體參與的社保制度[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3年
8 張立美;眾人棄保是對社保制度的不信任[N];中國商報;2013年
9 記者 霍文琦;充分發(fā)揮社保制度“減震器”作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記者 李大慶;專家建議研究實施“從胎兒到墓地”的社保制度[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方治華;包頭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2 邱伶俐;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nóng)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3 張雪;當前形勢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韓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438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4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