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志愿服務的經(jīng)驗及其啟示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abroad: 1) the stat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voluntary service, and the voluntary service is socialized; 2) social identity, the popular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3) self-financing and market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4) social security and legal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voluntary service has revealed the social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development, the independence of voluntary service group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funds, the innov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projects,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personnel. Voluntary service network generalization and voluntary service guarantee legaliza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德州學院經(jīng)濟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2JDSZ2014)
【分類號】:D5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家祥,楊娟;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價值內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江澤全;英國志愿服務發(fā)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林愛菊;青年志愿者與社區(qū)建設[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王先江;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動的社會作用[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南山;;青年志愿者服務的社會意義[J];當代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6 元竹;國外志愿服務的發(fā)展[J];社區(qū);2005年08期
7 崔嵬;;論青年志愿者行動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作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陳素文;;比較與借鑒:中外青年志愿服務現(xiàn)狀透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邵士慶;;當代集體主義的三重視域[J];學術論壇;2005年12期
10 江汛清;關于志愿服務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曦;楊宏;;非政府組織在推進農村女性職業(yè)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9期
2 左同宇;朱亞賓;;我國志愿者文化結構及其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蔣莎;;非營利組織的失靈及其對策分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4 劉家祥,楊娟;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價值內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劉家祥;志愿服務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劉家祥;;社區(qū)教育參與:大學生成長成才與服務社會的和諧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張慧林;;中國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張建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下的NPO財務管理[J];北方經(jīng)濟;2006年10期
9 朱倩;;論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職能[J];北方經(jīng)濟;2006年20期
10 李尚旗;;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的生存困境及其建設路徑——以利益表達為研究視角[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竇麗琛;;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展對學會的影響及根源[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2 臧紅雨;孫佰清;時東芳;;基于AHP-SWOT的公益性NPO誠信危機管理評價[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銳;王東敏;;北京奧運會大學生賽會志愿者管理研究[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奧林匹克運動與人類文明的和諧發(fā)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王新;;致力于科普產業(yè)化實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專題論壇暨第四屆湖北科技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5 陸明遠;;政府規(guī)制與中國民間組織發(fā)展[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施瀾;方衛(wèi)華;;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的探索——基于結果邏輯和合適邏輯的分類方法[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陶學榮;陳霞;;服務型政府視野下我國NGO組織與政府關系模式的創(chuàng)新[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余遠來;;建設服務型政府需要發(fā)展“服務型”社會組織[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徐祖榮;;協(xié)同治理:公共產品供體多元化的邏輯必然——基于民營醫(yī)療機構的視角[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彭云業(yè);李清;;我國志愿服務統(tǒng)一立法芻議[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前安;社區(qū)體育俱樂部與政府、市場、社區(qū)關系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明生;公共服務背景下城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陳婧;政府公共信息資源協(xié)作管理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金鈺;公共部門規(guī)模、技術效率的測算與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邵玉輝;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形遺產保護和開發(fā)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6 牛奔;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對加速構建中國志愿服務體系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7 石碧濤;轉型時期中國行業(yè)協(xié)會治理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莊紹文;義務工作的教育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呂旭峰;我國教育捐贈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孫婷;志愿失靈及其矯正中的政府責任[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瑩;對構建上海市社區(qū)特奧志愿服務信息平臺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鄧暉;非營利組織在我國大學生就業(yè)中的效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郭俊梅;城市社區(qū)非政府公共組織及其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丁莎莎;我國非營利組織籌資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吳慧;我國環(huán)境NGO的發(fā)展與完善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楊雯燦;治理視域下非營利組織監(jiān)督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崔云鶯;我國非政府組織有效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黃玲;對構建高校體育志愿者服務體系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朱海燕;星級旅游飯店管理模式之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駱敏;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留守婦女問題的治理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蔡宜旦,汪慧;試論青年志愿者參與動機的引導和激勵[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江澤全;英國志愿服務發(fā)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余珊燕;大學生志愿行動的實踐和思考[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李衛(wèi)東;青年志愿者行動是高校開展“三觀”教育的新平臺[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5 丁紅蓮;王志凝;劉志慧;;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長效機制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年Z2期
6 李春宏,王杏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動的文化內涵分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7 元竹;國外志愿服務的發(fā)展[J];社區(qū);2005年08期
8 張再興;深入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安國啟,曹凱;論青年志愿服務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作用[J];中國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海歌;;新加坡廉政建設及其啟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李云暉;;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我國政府改革的啟示[J];人民論壇;2011年14期
3 盧軍;;論警察腐敗的遏制與預防——以新加坡警察反腐敗為例[J];消費導刊;2010年07期
4 路明憲;;英美政府績效管理的實踐及其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8年09期
5 李春萌;;西方國家維護社會公平的經(jīng)驗及啟示[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3期
6 林淑周;;找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從韓國新村運動得到的啟示[J];福州黨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閻萍;;日本環(huán)保養(yǎng)成教育及其啟示[J];文化學刊;2010年05期
8 李策;;韓國新村運動對農民思想教育的途徑分析[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顧玉蘭;;懷特海和諧思想對構建和諧中國社會的啟示[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周帷;;行政管理支出的國際經(jīng)驗與啟示[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渝生;;法國朝野治理邪教的一些情況及其啟示[A];依法打擊和防范邪教——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三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2 姜永生;;科普工作要勇于創(chuàng)新——“法輪功”現(xiàn)象的啟示[A];反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全國第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張德祥;;農村老齡工作的新路子——掘西村助老服務的啟示[A];江蘇老年社區(qū)服務——學習貫徹老年法暨老年社區(qū)服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4 姜正國;;中國共產黨統(tǒng)籌兼顧方法論的歷史演進及其啟示[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劉君涵;;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一些外國政黨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啟示[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共產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6 周振林;;中美地方治理市場化技術比較及其啟示[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栗守廉;;毛澤東關于向社會主義過渡理論的探索及其啟示[A];時代·創(chuàng)新·先鋒隊——黑龍江省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1年
8 王永恒;;日本政府機構減編及其啟示[A];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1998年年會暨“積極推進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吳文潔;;國外非營利組織的發(fā)展及其啟示[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7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10 游朋軒;;淺議韓國思想道德教育對我國的啟示[A];“科學發(fā)展觀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鵬;中美戰(zhàn)略對話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2 張龍生;門前就業(yè)的啟示[N];中國煤炭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楊貴彪;唱好勞務輸出這臺戲[N];張掖日報;2006年
4 尚德琪;總理下鄉(xiāng)的啟示[N];甘肅日報;2004年
5 司馬童;“飛特族”炒老板帶來的啟示[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6 張鎮(zhèn)強;印度大選的啟示[N];人民法院報;2004年
7 沈 涂;“糖衣炮彈”引爆后的啟示[N];人民法院報;2005年
8 蘇志龍;只有想不到 沒有干不成[N];吳忠日報;2008年
9 佳鳴;武漢告別“麻木”的啟示[N];農民日報;2003年
10 記者 石宇昊 采寫;借鑒成功經(jīng)驗 建設和諧匯川[N];貴州政協(xi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存福;德國社會結構變遷與社會民主黨轉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周云紅;美國、德國和瑞典的社會政策建設及啟示[D];山東大學;2012年
3 王川;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4 林奮之;布什主義初探[D];暨南大學;2007年
5 歐斌;埃以“戴維營和平進程”及其啟示[D];外交學院;2004年
6 崔建立;冷戰(zhàn)時期富布萊特項目與美國文化外交[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何敬中;英、法、德議會選舉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曉明;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政治合法性:現(xiàn)狀及重構[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房萌萌;論西方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及對中國的啟示[D];西北大學;2007年
3 王嘉;英美兩國地方政府績效評價模式及對中國的啟示[D];蘭州大學;2008年
4 許嚴;韓國社會保障建設對我國的啟示[D];山東大學;2008年
5 姜赫;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周碧波;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zhí)政能力建設及其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楊紅兵;政治合法性的特性及其對中國合法性建設的啟示[D];山東大學;2007年
8 魏海群;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歷史發(fā)展及其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楊代福;美國文官制度變遷的歷史分析[D];武漢大學;2004年
10 張玉華;論中國古代縣政監(jiān)察的機理與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033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0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