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權的急速右傾化轉向及中國的應對
[Abstract]:Since Shinzo Abe returned to power, his political attitude has turned sharply to the right, not only by visiting the Yasukuni Shrine in a high-profile manner, but also by taking a tougher line on the Diaoyu Islands issue, and by every possible means to conceal or deny the crimes of aggression against Asia. The reason why Abe's regime tilted to the right is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economic downtur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ight-wing forces and other domestic factors, as well as the rapid rise of China and the shift of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east. The rightist turn of Abe's regime has not only led to "cold politics"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but also brought severe challenges to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and reunific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prevent Abe's regime from turning to the right, while devoting itself to Sino-Japanese friendship, China should strive to enhance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actively develop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South Korea, Southeast Asi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form a United front to prevent the revival of Japanese militarism.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
【基金】: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13CGJJ01) 山東省博士后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201103101)
【分類號】:D7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吳寄南;;試析釣魚島爭端的日本國內政治背景[J];國際觀察;2012年06期
2 張曉芒;;文化交往中的傳統(tǒng)資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3 劉麗娜;韓墨;謝鵬;;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J];求是;2013年20期
4 李彬;;日本財政危機的走勢及根源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堯;;隱藏在表象下的日本國民性解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2 張淑紅;;試論集體意識對日本經濟奇跡創(chuàng)造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3 岳利軍;;蔣氏父子時期日本右翼勢力與“臺獨”勢力的互動情結[J];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4 屈慶璋;;中日民族特質中的“文武”之道[J];重慶與世界;2011年09期
5 石晶;;二戰(zhàn)后日本右翼政治思想及其危害[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S1期
6 舒銳鋒;雷才麗;;日本動漫外交的思考與借鑒[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年01期
7 趙妍丹;;從《菊花與刀》看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論[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1期
8 吳春曉;;煙草企業(yè)的社會責任研究[J];管理工程師;2012年04期
9 黃寶珍;;日本人的義理觀解讀[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王丹;;日本新國家主義與中日關系——從兩屆安倍政權的執(zhí)政進行考察[J];國際關系研究;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承健;論影像表意及其接受與情緒的關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孫穎;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的“對支文化事業(y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再紅;詞匯文化語義的認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孫建茵;論現代性文化及其悖論[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舒方鴻;戰(zhàn)后日本和平主義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吳芳玲;漢日比較視野下的漢語對比對生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9 安平;近代日本報界的政治動員(1868-1945)[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吳限;日本明治時期右翼的思想與行動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陽庭庭;論教師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觀[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俞柳柳;中日韓三國共同歷史讀本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冰;東野圭吾作品影視改編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張博;空間中的運動[D];湖北美術學院;2011年
5 謝麗霞;生命的開端[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可妍;審美文化視野中的賈寶玉、光源氏“泛愛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7 溫一冰;冷戰(zhàn)結束后日本對臺政策的調整及其對中日關系的影響[D];東北大學;2009年
8 王英杰;2005年以來日本對臺政策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9 方艷華;淪陷區(qū)儒家文化的歷史命運[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樸貞花;中日關系制約因素問題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傅鈞文;日本財政危機的制度性因素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0年02期
2 葉鵬;90年代日本財政政策評析[J];日本研究;2001年04期
3 馮昭奎;;日本經濟改革的進展與問題[J];日本研究;2007年01期
4 宋效中;姜銘;;日本經濟復蘇的艱難性及其原因[J];日本研究;2009年03期
5 甘峰;日本政府景氣刺激政策淺評[J];日本學刊;2000年06期
6 張玉棉;日本政府的干預行為與效果分析——兼論泡沫經濟的形成和崩潰[J];太平洋學報;2003年01期
7 丁一;全球化興中國文化的趨向──著名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李慎之訪談錄[J];探索與爭鳴;1996年10期
8 孫健夫,馬衛(wèi)紅;日本擴張性財政政策失效的原因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03年03期
9 楊學功;全球化條件下的文明對話——杜維明教授訪談錄[J];哲學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利超;今天日本軍國主義傾向探源[J];黨政干部學刊;2005年09期
2 莊禮偉;;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幽徑[J];南風窗;2011年20期
3 劉學兵;程舒?zhèn)?;日本的王希天研究[J];外國問題研究;2012年01期
4 吳學文;;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新動向[J];世界知識;1961年20期
5 葉渭渠;;死灰復燃的日本軍國主義文化[J];世界知識;1962年11期
6 何方;偉大的轉折 深刻的教訓——紀念戰(zhàn)勝日本軍國主義四十周年[J];日本問題;1985年03期
7 程馳;;論戰(zhàn)前日本軍國主義內外夾擊策略的主要特點[J];日本研究;1990年04期
8 敖文蔚;;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謬論特點剖析[J];日本研究;1993年02期
9 韓朝東;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檢證[J];國際政治研究;1997年01期
10 王維遠;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從影片《自尊——命運的瞬間》想到的[J];政工學刊;199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培吉;;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辟保衛(wèi)亞洲和世界持久和平[A];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論文集[C];2004年
2 武寅;;日本軍國主義與強權政治[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上卷)[C];2005年
3 蔣立峰;;關于日本軍國主義[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上卷)[C];2005年
4 湯重南;;有史為證: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是龐雜的精神糟粕[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上卷)[C];2005年
5 王美秀;;日本軍國主義制訂侵華政策之基礎[A];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文叢一九九○年版[C];1991年
6 趙婭麗;;日本侵華策略的歷史性生成與演變[A];中國近現代史料專題研究[C];2011年
7 任真;毛桂云;;從侵華日軍石橋的《滿洲出征日記》看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青少年的毒害[A];萬里長城暨中國長城學會優(yōu)秀文集[C];2005年
8 張正;;試析原侵華日軍731細菌部隊成員的幾種人生軌跡[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08年
9 湯重南;;日本百年維新與歷史啟示[A];中國中日關系史研究·2012年第2期(總第107期)[C];2012年
10 丁炳生;;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卷土重來[A];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日本所 蔣立峰;近年中日韓關于日本軍國主義問題的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2 鴻菲;我國第一部日本軍國主義問題研究專著出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3 鈞保言;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幽靈[N];解放軍報;2012年
4 新華社記者 江亞平 馮武勇;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借機還魂”[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5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姜良芹;日本軍國主義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陸培法;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
7 世界史所 湯重南;日本軍國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8 林春貴;日本軍國主義理論政策形成發(fā)展與侵略進程[N];閩東日報;2005年
9 記者 傅雙琪 田穎;投降68年,,日本軍國主義陰影仍在[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10 本報駐東京記者 謝宗睿;“出云”號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董迎軒;日本軍國主義對我國東北淪陷區(qū)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2 汪平;《東史郎日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瀟湘;從征韓論到自由主義史觀[D];湘潭大學;2004年
2 陳Z^;論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核心及其文化淵源[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寅銓;論日本軍國主義傾向及其原因[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范睿嘉;日軍入侵東塢山作為文化記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64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16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