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西方政治論文 >

2015年緬北局勢的未來走向及中國應對策略

發(fā)布時間:2018-07-29 18:36
【摘要】:美國對緬甸解禁之后,緬甸成為中美在東亞戰(zhàn)略競爭的核心。緬政府和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均試圖利用各方勢力達到其政治訴求,因此,緬北局勢受多方勢力共同影響。當前的緬北局勢正是不同主體之間交往關系和交往實踐的集中體現,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勢力、中國、緬政府以及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等主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文章從主體間性角度出發(fā),結合全球地緣格局的變化,對緬北局勢中的各主體行為及彼此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合調查數據和訪談,對緬甸局勢進行了判斷。得出的一個基本觀點是:短期內,即大選之前,局勢動蕩,激烈沖突持續(xù);長期內,即大選之后,總體局勢趨于和平,伴隨間斷性的沖突。據此,最后提出,未來中國應該加大政府間合作,防止美國過多介入,改變在緬投資方式,維護中國在緬形象,嘗試與少數民族武裝和其他政治黨派接觸,以大國的身份"創(chuàng)造性介入",妥善解決緬北沖突。
[Abstract]:After the United States lifted its ban on Myanmar, Myanmar became the core of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East Asia. Both the Myanmar government and the ethnic minority local armed forces are trying to use the various forces to achieve their political demands, so the situation in the north of Myanmar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orces togeth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north of Myanmar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communicative relations and practice among different subjects, and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western powers led by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the Myanmar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armed fo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From the angle of inter-subjectivity, combined with the change of global geographical patt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each subject in the situation in the north of Myanma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makes a judgment on the situation of Myanmar by combining the investigation data and interviews. One of the basic ideas is that in the short term, i.e. before the general election, the situation is volatile and the fierce conflict continues; in the long run, that is, after the general electi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tends to be peaceful, accompanied by intermittent conflicts.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increase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prevent the United States from getting too involved, change the way it invests in Myanmar, safeguard China's image in Myanmar, and try to engage with ethnic minority armed groups and other political parties. As a big country, "creative intervention" to properly resolve the conflict in northern Myanmar.
【作者單位】: 云南中國西南地緣環(huán)境與邊疆發(fā)展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01157)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K12B01) 中國西南地緣環(huán)境與邊疆發(fā)展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開放基金課題
【分類號】:D733.7;D8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連·H·沙空;喬實;;緬甸民族武裝沖突的動力根源[J];國際資料信息;2012年04期

2 宋雅萍;;論主體間性[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8年00期

3 龔麗娜;曼帕凡·考爾;阿里斯泰爾·庫克;祝湘輝;王歡歡;;ERM和RAM模型在緬甸族群沖突中的應用[J];南洋資料譯叢;2011年03期

4 李晨陽;古龍駒;;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六)(2008年)[J];南洋資料譯叢;2009年04期

5 李燦松;葛岳靜;馬納;胡志丁;;基于行為主體的緬甸排華思潮產生及其原因解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6 夏立平;美國“重返東南亞”及其對亞太安全的影響[J];現代國際關系;2002年08期

7 羅圣榮;汪愛平;;緬甸果敢沖突及其影響[J];現代國際關系;2009年12期

8 謝念親;;緬北民族沖突與中國西南邊境安全[J];亞非縱橫;2013年01期

9 鄭永年;;邊疆、地緣政治和中國的國際關系研究[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10 劉務;;緬甸2008年憲法框架下的民族國家構建——兼論緬甸的邊防軍改編計劃[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駱平;周巧生;;主體間性對研究生思政教育發(fā)展的借鑒意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張偉玉;;政治身份認同與緬甸果敢同盟軍的瓦解[J];當代亞太;2012年02期

3 王偉東;透視“9·11”事件后美國對東南亞的政策[J];東南亞縱橫;2004年12期

4 白雪峰;;美國對東南亞外交的未來趨勢[J];東南亞縱橫;2009年01期

5 王光厚;李金龍;;中國、美國、東盟三邊關系略論[J];東南亞縱橫;2010年12期

6 陳建榮;東盟在美國亞太戰(zhàn)略中的地位及布什政府的東盟政策[J];東南亞研究;2003年05期

7 李紅甫;“9·11”事件以來美國東南亞政策的調整及其對我國的影響[J];東南亞研究;2004年04期

8 黃其淮;“9·11”事件后的中國周邊安全形勢分析[J];東南亞研究;2004年05期

9 孫文廣;;美軍重返東南亞與中國的對策[J];東南亞之窗;2008年02期

10 劉卿,劉政;冷戰(zhàn)后美國危機活動探析[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趙躍欽;論冷戰(zhàn)后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演變及其動因[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陳奕平;依賴與抗爭[D];暨南大學;2006年

3 劉少華;后冷戰(zhàn)時期東盟在亞太區(qū)域合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付瑞紅;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中國因素(1989-2008)[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5 劉務;緬甸1988年以來的民族國家構建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6 高著華;冷戰(zhàn)后美國越南政策研究[D];外交學院;2013年

7 周婭;建構主義新視域:地緣文化及其建構機制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8 蔡武進;行政協商與我國現代行政法治[D];武漢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蘭;奧巴馬政府的東南亞政策解析[D];吉林大學;2011年

2 劉華榮;涉邊危機及其應對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姚璐;冷戰(zhàn)后中緬關系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4 曹永新;美國對東亞一體化的政策和中國的對策[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呂亞軍;冷戰(zhàn)后菲律賓的安全問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兆華;冷戰(zhàn)后美菲特殊關系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年

7 劉清濤;二戰(zhàn)后菲美安全關系的透視[D];暨南大學;2003年

8 許慧敏;從美國的亞太戰(zhàn)略看冷戰(zhàn)后美國與東盟關系的演變[D];武漢大學;2005年

9 劉國秀;論戰(zhàn)后美國東亞區(qū)域合作政策的演變趨勢及其影響[D];山東大學;2006年

10 王偉東;中美兩國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地緣政治利益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金平;排華法下的中國移民與美國移民官員[J];八桂僑史;1999年04期

2 何躍;;緬甸政局中的地緣政治因素[J];東南亞縱橫;2008年11期

3 李晨陽;周國祥;;2008年緬甸形勢綜述[J];東南亞縱橫;2009年03期

4 李晨陽;;緬甸:2010~2011年回顧與展望[J];東南亞縱橫;2011年04期

5 粟明鮮;戰(zhàn)后東南亞的民族主義思潮與排華[J];東南亞研究;1987年04期

6 李晨陽;;試析緬甸軍人政權的發(fā)展趨勢[J];東南亞研究;2007年06期

7 王子昌;;政治發(fā)展理論觀照下的緬甸2009[J];東南亞研究;2010年02期

8 張君宏;;簡析緬甸華人族群——果敢族的形成、發(fā)展及現狀[J];東南亞之窗;2008年02期

9 楊建;一九五九年印尼排華事件與廣東歸僑安置[J];廣東黨史;2005年01期

10 葛漢文;;批判地緣政治學的發(fā)展與地緣政治研究的未來[J];國際觀察;201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傅瑞林;梁德友;王麗麗;;轉型期弱勢群體關懷的人道主義取向[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20期

2 徐夢醒;;法律規(guī)范的話語向度——基于語用的視角[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年05期

3 徐聞;;哈貝馬斯論交往資質[J];理論視野;2011年04期

4 王卉玨;;從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論看網絡空間中的入侵行為[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年04期

5 劉麗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J];人民論壇;2013年3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業(yè)進;莫志宏;;論社會科學的事實[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任彩紅;承認理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陳志遠;論90年代以來余華長篇小說的對話敘事[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3 李玲;試論科學客觀性的層次及其限度[D];中南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1536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1536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191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