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瑞士的直接民主
本文選題:瑞士 切入點:直接民主 出處:《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摘要】:直接民主被視為適合于"小國寡民"的民主形式,在瑞士政治中得以運行。盡管利普哈特所提出的共識民主模式中并不存在直接民主因素,瑞士的直接民主制在現(xiàn)實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它在瑞士共識民主的發(fā)展過程中深深地滲透于其政治結(jié)構(gòu)中,"促使政治精英們形成了一種永久性的分權體制和以妥協(xié)而不是簡單多數(shù)主義為基礎的政治文化",加強了瑞士政治制度對"混亂"的抵抗力,充當了多元社會黏合劑和協(xié)合型政府催化劑的角色。
[Abstract]:Direct democracy, seen as a form of democracy suitable for small states and oligopolies, operates in Swiss politics.Although there is no direct democracy in Lipphardt's model of consensus democrac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direct democracy in Switzerland.But it was deeply embedded in its political struc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wiss consensus democracy, "which led the political elite to form a permanent system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a political culture based on compromise rather than simple majoritarianism",Strengthened the resistance of the Swiss political system to "chaos",It acts as a multi-social adhesive and a catalyst for coordinated government.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11&ZD07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2JJD820021)
【分類號】:D75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田飛龍;;瑞士族群治理模式評說——基于“憲法愛國主義”的公民聯(lián)邦制[J];法學;2010年10期
2 盧德格爾·赫爾姆斯;邵明陽;;西方國家政治整合的五條途徑[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年01期
3 譚融;郝麗芳;;論瑞士“共識民主”模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程邁;;在社會分裂中求得政治穩(wěn)定——李帕特協(xié)商聯(lián)合民主理論評述[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劉莎莎;;從《愛彌兒》中探究盧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3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4 項志友;馬珊;;論法治的人性基礎——兼論中西人性觀對法治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5 王圣揚;董瓊;;論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桂在泓;王平;;論當代中國政府能動性的發(fā)生與制約[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王圭宇;;中央與地方立法權限劃分標準之檢視——以中、美兩國為對象的比較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8 陳德峰;;中國憲政文化簡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張傳文;黃邦漢;;儒家吏治倫理與現(xiàn)代吏治倫理的差異芻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曹曉東;張清;;淺議偵查階段的司法審查制度[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能;;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力:大學治理的核心范疇——以平衡論為視角[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張睿麗;;議會政治:憲政民主的運作[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鄭磊;;兩個村莊的村民政治——以農(nóng)民的選舉權意識為契入點[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韓春暉;;民主:一種世俗化的實踐理性——評熊彼特的民主觀兼談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啟示[A];北京高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生第二次論壇--“現(xiàn)代民主與行政法”研討會會議資料[C];2006年
6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結(jié)果:國家理論[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何勤華;;西方法學觀在近代中國的傳播[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田山俊;;論盧梭的勞動教育思想:政治觀與哲學觀的角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徐衛(wèi)紅;;教育為了國家——柏拉圖、盧梭教育思想的烏托邦色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張學強;;顏元與盧梭教育思想之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chǎn)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1729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2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