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都市政府治理機制運行實踐與啟示
本文關鍵詞: 新加坡 大都市 政府治理 出處:《天府新論》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新加坡是一個主權國家,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國際地位的大都市。新加坡大都市政府治理機制在運行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治理主體構成、公共服務提供和治理方式選擇上形成了鮮明的特征。其運行實踐受到政治、地理和文化等背景因素的影響。新加坡大都市政府治理機制的運行實踐對于中國大都市政府治理機制的運行和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Abstract]:Singapore is a sovereign state as well as a metropolis with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Singapore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operation practice, and the main body of governance has been formed.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choice of governance have forme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operation practice is subject to politics. The operation practice of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Singapore metropolis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value for the 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都市發(fā)展中的政府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與績效評估體系研究》(10CZZ025)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三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基礎性研究課題《基于大都市區(qū)和諧發(fā)展的政府協(xié)同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長三角為例》(131091) 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基于大都市安全發(fā)展的群體性突發(fā)事件化解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13ZS11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73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劍云,韓筍生;杭州與新加坡的城市社區(qū)組織模式比較[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3年03期
2 王學風;新加坡宗教和諧的原因探析[J];東南亞縱橫;2005年09期
3 班_(;唐葉;;新加坡的語言問題[J];東南亞研究;2005年06期
4 曲華林,翁桂蘭,柴彥威;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鑒意義[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4年06期
5 王元放;;新加坡電子政務成功經(jīng)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電子政務;2007年11期
6 姚國章;胥家鳴;;新加坡電子政務發(fā)展規(guī)劃與典型項目解析[J];電子政務;2009年12期
7 崔晶;;新加坡法定機構的運營模式及啟示[J];東南亞縱橫;2011年06期
8 夏玉清;;試論新加坡組屋政策與國家認同[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楊沐;;從雷曼迷你債事件看新加坡對突發(fā)事件的治理[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02期
10 顧麗梅;;英、美、新加坡公共服務模式比較研究——理論、模式及其變遷[J];浙江學刊;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紹紅;民主的路徑: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視界[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2 楊澤章;;托克維爾與自由的正當性[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1期
3 楊海坤;;中國走向憲政之路——兼論“三個代表”理論和我國憲法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4 章敬平;;民意表達機制的實證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5 胡玉浪;;勞動報酬談判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6 鄭曉華;達爾經(jīng)濟民主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7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歷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龍長安;高力克;;聯(lián)邦制、國家統(tǒng)一與兩種話語之爭——對近代中國聯(lián)邦制論爭的回顧與思考[J];安徽史學;2008年05期
9 喬印偉;;論新加坡民族國家創(chuàng)建的基礎[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10 譚智奇;廖順余;冼平芳;;我國農(nóng)民話語權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中秋;;存在一個中國道路嗎?——當代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構建現(xiàn)狀之辯正[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伍俊斌;;社會轉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七輯2011)[C];2012年
4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5 鄭家昊;;服務型政府建設背景下的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陳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會與公共秩序——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種分析框架和政策維度[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徐艷晴;;健全行政問責制,構建責任型政府[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勇;李廣斌;;新農(nóng)村建設下的蘇南農(nóng)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隱憂——基于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理論[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龍靜云;;民間組織在現(xiàn)代公民社會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10 馮波;;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和途徑[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明生;公共服務背景下城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7 郭薇;政府監(jiān)管與行業(yè)自律[D];南開大學;2010年
8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何俊;陪審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沈申甬;中國式民主的適切性與有效性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旋;論中國特色審判方式的確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體糾紛解決機制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章烽;論司法能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刁銘玉;查爾斯·泰勒現(xiàn)代性理論探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振東;21世紀城市管理面臨的形勢和任務[J];城市發(fā)展研究;1997年02期
2 林家寧;關于搞好城市管理[J];城市發(fā)展研究;1997年02期
3 陳啟寧;借鑒新加坡的經(jīng)驗,促進我國城市規(guī)劃管理的制度創(chuàng)新[J];城市規(guī)劃;1998年05期
4 黃雪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借鑒新加坡規(guī)劃建設經(jīng)驗的實踐[J];城市規(guī)劃匯刊;1999年01期
5 蔣力群;;新加坡政府信息化成功的四大核心因素[J];電子政務;2006年08期
6 薛普文;新加坡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與管理[J];國外城市規(guī)劃;1995年04期
7 羅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劉俊生;;新公共服務:服務而非掌舵[J];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易承志;;印度大都市政府治理的實踐困境與背景因素——以孟買為例[J];東南亞縱橫;2009年03期
2 山旭;;新加坡中國官員培訓基地揭秘[J];共產(chǎn)黨員;2009年01期
3 劉文才;;新加坡如何實現(xiàn)“居者有其屋”[J];共產(chǎn)黨員;2010年02期
4 李合;;新加坡[J];世界知識;1959年12期
5 蕭彬;;新加坡概況[J];南洋資料譯叢;1973年03期
6 李華;新加坡總統(tǒng)蒂凡那[J];東南亞研究;1982年01期
7 林達·Y·C·林;周世雄;;新加坡的成就——自由市場經(jīng)濟的神話[J];南洋資料譯叢;1984年02期
8 A·馬帕拉 ,胡平舒;新加坡旅游業(yè)興旺不衰[J];東南亞研究;1986年03期
9 李恩生;;新加坡試辦“托老所”[J];世界知識;1986年17期
10 妄為;;亨德里克森為何被召回[J];世界知識;1988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凱欣;;新加坡茶文化[A];上海國際茶文化節(jié)論文選[C];2000年
2 ;世界六大花園城市[A];河南風景園林——學術論文集(第三期)[C];2005年
3 張瑞美;;醫(yī)院優(yōu)質(zhì)服務6+6[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4 李一平;;新加坡的現(xiàn)代化與文化轉型[A];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倪易洲;;新加坡、澳大利亞節(jié)水管理體系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6 蔡志祥;;區(qū)域研究與國際視野:潮州、香港與東南亞[A];區(qū)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7 臧雷振;;比較視野下的國際社區(qū)參與實踐[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8 劉管平;郭昊羽;;以花園城市新加坡為例談城市園林設計的幾個特點[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1999年
9 林毅;魏勇;王文貴;陳登杰;李玉冰;嚴玉寶;胡娟;;新加坡鸚鵡感染沙門氏菌病的診斷[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梁中國;;美麗成就品牌[A];中國企業(yè)家世紀論壇(2007美麗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慧蓮;專家看法:改善政府治理 構建和諧社會[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2 武雅明 張麗仙 艷華 國棟 山竹;政府治理價格戰(zhàn)不手軟[N];人民郵電;2002年
3 楊濤;網(wǎng)絡政府治理的法律規(guī)制[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4 鄧新建;廣東人大代表緊盯“電子眼”執(zhí)法[N];法制日報;2007年
5 通訊員 鄭建 黃德乾;南京祿口機場與新加坡樟宜機場簽署合資框架協(xié)議[N];中國民航報;2007年
6 張永興;新加坡加強網(wǎng)上音樂下載管理[N];中國文化報;2006年
7 顏劍;中國—新加坡FTA談判:尋求突破服務貿(mào)易[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8 林紅梅;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重組成功[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9 記者 廉士傳;王克成等領導會見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官司員徐軍[N];四平日報;2007年
10 劉亢黃邋豁朱薇;重慶:政府治理從制衡權力入手[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zhí)政形態(tài)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魏煒;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盧正濤;新加坡威權政治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4 劉光容;政府協(xié)同治理:機制、實施與效率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黃曉東;社會資本視域下的政府治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龐衛(wèi)東;新馬分離與合并研究:1945-1965[D];廈門大學;2009年
7 張欲非;區(qū)域產(chǎn)業(yè)生態(tài)化系統(tǒng)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林青;新加坡地區(qū)變應性鼻炎中醫(yī)證候學研究和臨床治療[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胥軍;中國信息化與工業(yè)化融合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王文成;論當代中國公務員考試權的運行與控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郝銳;行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遷與我國政府治理結構的變革[D];武漢大學;2004年
2 李波;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政府改革趨勢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3 時美英;政府治理視野中我國公務員素質(zhì)的提高[D];河海大學;2005年
4 裴嶸煒;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5 魏震;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政府治理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5年
6 冷向明;當代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政府治理范式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岳洋;CRM思想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鐘婷;基于“省管縣”的政府治理結構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楊兵;欠發(fā)達轉軌國家政府治理模式及其選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10 陳福衛(wèi);電子政府與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938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9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