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德國制造”也曾是假冒偽劣標記
本文關鍵詞:100年前,“德國制造”也曾是假冒偽劣標記
更多相關文章: 德國人 英國學習 克虜伯大炮 鋼鐵大王 自我反省 謝菲爾德 學習方式 鋼鐵制造 處理商品 情報機構
【摘要】:正德國人對"德國制造"充滿了驕傲和自豪,對德國產品的高品質充滿了自信。可是誰能想到,100多年前,"德國制造"曾是假冒偽劣的標志。18世紀,英國通過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科技的排頭兵。而與此同時,德國卻還是個經濟落后的農業(yè)國。德國人為了甩掉貧窮落后的帽子,積極向英國學習。但德
【分類號】:D751.6
【正文快照】: 德國人對“德國制造”充滿了驕傲和自豪,對德國產品的高品質充滿了自信。可是誰能想到,100 多年前,“德國制造”曾是假冒偽劣的標志。 18 世紀,英國通過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科技的排頭兵。而與此同時,德國卻還是個經濟落后的農業(yè)國。德國人為了甩掉貧窮落后的帽子,積極向英國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龍;;中國人談戰(zhàn)略[J];南風窗;1988年06期
2 鄒傳鋒;統(tǒng)一的德國對未來歐洲的挑戰(zhàn)[J];世界經濟研究;1991年06期
3 錢星博;美國人眼中的德國[J];國際展望;1996年22期
4 王安;;給德國人留點面子[J];雜文選刊(中旬版);2011年09期
5 裴震榮;;惡搞單身漢 德國人像過節(jié)[J];芳草(經典閱讀);2011年11期
6 青木;;德國孩子每天寫環(huán)保日記[J];社區(qū);2012年09期
7 顧俊禮;德國的利益集團[J];德國研究;2000年01期
8 陳秋良;德國:年輕人更富冒險精神[J];中國青年研究;2000年02期
9 游子;;德國人也吃“大鍋飯”[J];出國與就業(yè);2000年22期
10 朱明權;聯邦德國早期的“一個德國”政策[J];德國研究;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吳志成;;戰(zhàn)后德國歐洲政策的歷史演變[A];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五輯)[C];2008年
2 楊云珍;;德國極右勢力的現狀、成因及影響[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3 張文紅;;浴火重生:德國左翼黨的前世與今生[A];“政黨制度與中國特色——21世紀初政黨發(fā)展與變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楊華升;從德國百年變遷看……[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2 王懷成;德國決心將反恐進行到底[N];光明日報;2007年
3 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 張祖謙;面對金融海嘯德國人何以神定氣閑?[N];上海證券報;2009年
4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 博士生 史欣;善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德國人[N];東方早報;2010年
5 記者 王宙潔 編輯 朱賢佳;德國人“踢”出了衰退?[N];上海證券報;2010年
6 中共二七區(qū)區(qū)委書記 朱是西;敬畏規(guī)則 賦予規(guī)則存在的意義[N];鄭州日報;2011年
7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朱偉一;向德國人看齊[N];上海證券報;2011年
8 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博士,,從事國際戰(zhàn)略研究工作 塞巴斯蒂安·布盧克 本報編譯 向平;中國為何不會成為“鐵血德國”[N];世界報;2009年
9 丹一;德國人的樂觀從何而來[N];經濟參考報;2012年
10 新華社記者 吳黎明;德國對二戰(zhàn)從來不止是道歉[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鞠維偉;英國二戰(zhàn)期間及戰(zhàn)后初期處置德國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苑爽;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處理德國戰(zhàn)爭賠償問題的政策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路文勇;論歐洲融合[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月;德國宗教多元化的歷史與現實[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暢;跨文化交際視域下的德國人形象探微[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王競楠;德國標準化與德國崛起[D];山東大學;2013年
4 沈辰成;別理德國人?美國對德反親善政策探微,1944-1945[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張曉;試析冷戰(zhàn)后德國軍隊域外行動的動因與困境[D];外交學院;2013年
6 趙剛;冷戰(zhàn)后德國安全戰(zhàn)略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5年
7 梁芬;德國的歐盟政策[D];暨南大學;2006年
8 陳雷;新德國的外交形象[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9 邵繼娜;德國穆斯林移民族群及其社會融合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后俊;德國中亞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73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7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