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1988-1994)
發(fā)布時間:2017-10-21 12:28
本文關鍵詞:日本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1988-1994)
更多相關文章: 眾議院 選舉制度改革 中選區(qū)制度 小選區(qū)比例代表并立制度
【摘要】: 中選區(qū)制度是日本特有的選舉制度。從1925年日本實現(xiàn)男子普選制到1994年確立小選區(qū)比例代表并立制之前(1945年、1946年兩年除外),日本眾議院一直在實行這種選舉制度。在中選區(qū)制度下,政黨之間尤其是黨內的“同室操戈”,造成了派閥政治。在政、官、財“三位一體”政治體制的運行下,執(zhí)政黨自民黨一黨長期執(zhí)政,腐敗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1986年以來,一系列的政治丑聞事件相繼爆發(fā),導致國民對政治的極大不信任。在國、內外輿論的巨大壓力下,自民黨于1988年開始進行選舉制度改革,經過朝野各黨長達五年多的討價還價,終于在1994年1月日本國會將中選區(qū)制改為小選區(qū)比例代表并立制。在新選舉制度的成立過程中,日本政界的格局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而新選舉制度的確立,又更進一步加劇了各種政治勢力的重組。 本論文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來詳細分析1988年到1994年的這次日本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 第一部分主要從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介紹這次日本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背景。在國際背景這一方面,主要突出論述國際冷戰(zhàn)體制瓦解和美國對日政策轉變這兩個因素,而國內方面的背景則從日本民眾、朝野各黨以及日本學術界對待改革的態(tài)度這三方面展開。 第二部分闡述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探索歷程。在日本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中,選舉制度改革從付諸實施到新選舉制度的確立,經過了五年多漫長的歷程。在以先驅新黨年輕議員以及新生黨羽田—小澤集團為核心的政治改革勢力的推動下,改革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三部分闡述了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這包括《公職選舉法修正案》、《政治資金限制法修正案》、《政黨助成法案》和《眾議院議員選區(qū)劃分審議會設置法案》四項政治改革法案。 第四部分是論文的重點部分,主要通過改革后經歷的四次大選來實證分析這次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這其中主要包括兩黨制,政黨、政策本位的選舉,派閥競爭以及民意等問題。
【關鍵詞】:眾議院 選舉制度改革 中選區(qū)制度 小選區(qū)比例代表并立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731.3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0
- 一、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背景10-15
- (一) 國際背景10-11
- (二) 國內背景11-15
- 二、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探索歷程15-21
- (一) 第一階段——“政改三法案”的出臺15-16
- (二) 第二階段——宮澤內閣的倒臺與“五五年體制”的解體16-18
- (三) 第三階段——新選舉制度的確立18-21
- 三、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21-26
- (一) 《公職選舉法修正案》21-23
- (二) 《政治資金限制法修正案》23-24
- (三) 《政黨助成法案》24-25
- (四) 《眾議院議員選區(qū)劃分審議會設置法案》25-26
- 四、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實效分析26-37
- (一) 兩黨制26-32
- (二) 以政黨、政策為本位的選舉32-33
- (三) 消除派閥競爭、成為省錢的選舉33-34
- (四) 民意問題34-37
- 結語37-39
- 參考文獻39-42
- 后記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甘峰;小選舉區(qū)制與日本的兩黨制目標[J];東北亞論壇;1998年03期
2 甘峰;日本民主黨實現(xiàn)政權交替可能性分析[J];東北亞論壇;2004年05期
3 宋長軍;日本新選舉制度與政治改革[J];當代亞太;2000年03期
4 楊萬強;日本政黨格局的新變化[J];當代世界;2003年12期
5 王新生;;日本的選舉制度改革[J];日本學刊;1995年04期
6 王屏;;日本政界重組拉開帷幕[J];日本學刊;2005年06期
7 王新生;;政改后的日本選舉制度[J];世界知識;1995年03期
8 李閣楠;日本第41屆眾議院選舉引發(fā)的思考[J];外國問題研究;199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增國;當代日本選舉制度改革與政黨體系變遷[D];復旦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733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07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