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威權政治下的治國之道
本文關鍵詞:新加坡威權政治下的治國之道
【摘要】:新加坡是在后殖民地時期的城市國家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建國之初,新加坡在地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結構和國際等方面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它選擇建立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威權政治。廉潔的"好政府"模式,人民行動黨務實的治國精神,精英治國、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以及東西方融合的共同價值觀倡導,造就了令世界矚目的繁榮、和諧與文明的新加坡,新加坡威權政治下的治國之道,有力證明,構建符合本國國情的本土化的治國之道才是富有成效和民眾期待的。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新加坡 威權政治 治國之道 好政府
【分類號】:D733.9
【正文快照】: 新加坡于1819年由東印度公司雇員史坦!とR佛士發(fā)現(xiàn)建立,1959年自治政府成立,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lián)邦獨立而成立共和國,它位于東南亞的交通要道上,素有“亞洲的瑞士”之稱。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執(zhí)政以來,繼承了英國殖民者遺留的政治遺產--議會民主制,但又對其加以改造,形成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銳波,呂元禮;新加坡“托管式民主”分析[J];東南亞縱橫;2004年06期
2 蕭功秦;新加坡的“選舉權威主義”及其啟示——兼論中國民主發(fā)展的基本路徑[J];戰(zhàn)略與管理;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小教,錢善鳳;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制度創(chuàng)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徐文昕;徐家源;;我國鋼鐵行業(yè)政府投資的經濟效益研究——基于資本供給效應的實證分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張娟;;弱勢行動集團主導下的政制創(chuàng)新——辛亥革命的歷史制度主義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成云卿;;雙重視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證及其啟示[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5 溫建中;鄒靜;;制度變遷視角下的撫州經濟發(fā)展研究[J];北方經濟;2010年24期
6 徐長恩;;二戰(zhàn)后至1970年代末新加坡華文教育衰落原因[J];八桂僑刊;2009年01期
7 柴德讓;;威權主義與民主轉型——基于東南亞國家的視角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項賢明;;教育發(fā)展與國家競爭力的理論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9 呂元禮;張超鑫;;新加坡政府執(zhí)行力分析[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譚亞波;論農村市場的前景[J];商業(yè)研究;200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天和;莫垎;;論自主創(chuàng)新提升龍江核心競爭力的路徑選擇[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08年
2 艾玲娟;聶平平;唐偉志;;政黨認同與政黨生命力[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3 趙自勇;;新加坡將會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嗎?[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譚融;;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興衰及給我們的啟示[A];"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代化模式"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江時學;;拉美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三大難題[A];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拉丁美洲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溫濤;王煜宇;;農業(yè)信貸、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fā)展[A];2005年中國農業(yè)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林尚立;;有效政治與大國成長——對中國30年政治發(fā)展的一種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8 盧現(xiàn)祥;朱巧玲;;論市場的上層組織及其功能——對中國市場化進程的深層次思考[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郭偉偉;;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成功實踐——透視新加坡社會保障制度[A];“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周飛雪;;氣象經濟發(fā)展及效益問題芻議[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公共氣象服務與災害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2 袁忠賢;省域農業(yè)競爭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忠;《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視域下私營部門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宋廣奇;當代中國反腐模式轉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素英;中國政府規(guī)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健;制度與角色的互動:當代中國政府過程研究的一個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桂韓;中國共產黨黨內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付夏婕;論英國土地法律制度變遷與經濟轉型[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9 張西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齊歡;二戰(zhàn)后越南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申甬;中國式民主的適切性與有效性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曹軼;中東權威主義政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凌嵩;新加坡政治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王琳琳;企業(yè)和諧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5 孫旭東;論我國住房保障法的立法建議[D];安徽大學;2010年
6 邱麗平;當代中國發(fā)展觀的演變與歷史啟示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雨沛;我國荒漠化防治法律問題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8 夏菡斐;人本視域中的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9 王毅;證券市場的發(fā)展與長三角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的實證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10 李會麗;陜西文化產業(yè)投融資機制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一雄;傳統(tǒng)文化的張力與泰國威權政治的前景[J];國際政治研究;2003年02期
2 李啟詠;"仇和模式"和威權政治[J];政府法制;2004年13期
3 袁燦興;;略論東南亞的威權政治與市場經濟[J];邯鄲農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4 許開軼;;析拉丁美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威權政治”[J];當代世界;2008年12期
5 廖沛伶;;泰國憲政:從威權政治到泰式民主[J];經營管理者;2011年13期
6 趙海英;;威權政治建構中的族際整合——以東南亞國家為例[J];河北學刊;2012年04期
7 劉衍玲;;淺析東南亞國家“威權政治”中的民主化因素——以新加坡“威權政治”為例[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S1期
8 許開軼;;東亞威權政治轉型的動因分析[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06期
9 任一雄;泰國威權政治的前景:進入了“轉型期”還是“威權為體,民主為用”的延續(xù)?[J];國際論壇;2002年02期
10 許開軼;;東亞威權政治形成的原因與背景分析[J];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焦軼榮;東南亞威權政治時期政府與議會關系淺析[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智勇;韓國和新加坡威權政治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玉冰;東亞威權政治的形成與轉型[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素芳;東南亞威權政治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文明;威權政治與新加坡經濟現(xiàn)代化[D];四川大學;2007年
6 柴德讓;新加坡威權政治與漸進民主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方貽洲;論當代中國威權政治的基礎[D];山東大學;2013年
8 田琴;論新加坡的威權政治[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英娜;威權政治與印尼經濟現(xiàn)代化[D];吉林大學;2005年
10 牛t,
本文編號:1018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01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