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西方批判犯罪學—階級維度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20:13
本文關鍵詞:論當代西方批判犯罪學—階級維度的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 批判犯罪學 下層階級
【摘要】:本文從階級維度出發(fā),對當代西方批判犯罪學予以全面的介紹和評價。相對于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批判犯罪學在對犯罪的界定、犯罪的起因和刑事法律制度的功用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獨特而激進的主張。但是,正是因為其主張激進,批判犯罪學始終處于犯罪學界的邊緣位置,無法在實質上對犯罪控制和刑事法律制度變革提出建議。徒有悲天憫人之情懷,無推動社會進步之良策。因此,未來犯罪學的發(fā)展,應該走一條整合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和批判犯罪學的道路。 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認為,罪犯從事犯罪的原因主要出于他們個人身上所存在的種種缺陷,而這些缺陷主要存在于下層階級身上,因此下層階級具有從事犯罪的更大的傾向性。具體來說,下層階級處于社會下層,相對于社會上層,沒有較多的合法途徑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們往往采用非法的犯罪手段來實現之。同時,下層階級的生活環(huán)境也是十分惡劣的,他們出生于單親家庭,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這為他們將來的社會化造成了障礙;他們所生活的貧民區(qū)也使他們從小不能融入主流社會之中,反而在他們中間產生了一種與主流價值觀念不同的亞文化觀念,它有著自己崇尚的人生目標和行為方式,這些都為他們的犯罪提供了土壤。 與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不同,批判犯罪學認為,犯罪的原因不能從罪犯個人身上去尋找,根本上犯罪的產生是由于不公的社會經濟制度。在這套制度的運作下,有些人處于低位,有些人處于高位,由此犯罪被宣稱主要發(fā)生在處于低位者身上,即使處于高位者從事了犯罪,也被有意遮掩過去。刑事法律制度的存在無非是為了保護處于高位者的利益,讓處于低位者接受自身的現實,對處于高位者俯首貼耳。 批判犯罪學的觀點的確起到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它使得先前很多被掩蓋的事實呈現出來。但是在面對這些真相的時候,人們卻不知該下一步如何下手。批判犯罪學的意義大概只有批判,而如果讓它去進行建設,卻沒有進一步的主張可言。未來犯罪學的發(fā)展可以走一條整合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和批判犯罪學的道路。首先兩大學派有共同關心的問題,這為它們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學派的分立往往造成最后雙方出現無謂的爭斗,而整合可以使兩者消除分歧,共謀大計。最后,整合的具體途徑便是將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的內部視角和批判犯罪學的外部視角相結合,如此未來犯罪學可以對犯罪現象和犯罪控制等提供更為強有力的解釋。
【關鍵詞】: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 批判犯罪學 下層階級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17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21
- (一) 選題意義11-12
- (二) 研究現狀12-17
- 1. 批判犯罪學的概念12
- 2. 批判犯罪學的起源與發(fā)展12-14
- 3. 批判犯罪學的主要特征14-17
- (三) 解決的疑難問題17-18
- 1. 階級維度的重要性17-18
- 2. 研究重點: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與批判犯罪學在階級維度上的闡述18
- (四) 研究方法18-21
- 1. 文本分析法18-19
- 2. 社會調查法19-21
- 一、階級與犯罪: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的論述21-29
- (一) 下層階級的定義21-24
- 1. 貧窮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群21-22
- 2. 遭受經濟重組嚴重影響的人群22-23
- 3. 不具有主流社會人生價值觀的人群23-24
- (二) 下層階級與犯罪24-29
- 1. 沒有完全社會化24-25
- 2. 出生于家庭教育不良的家庭25-26
- 3. 不接受主流社會價值觀念26-27
- 4. 惡劣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27-29
- 二、同情下層階級:批判犯罪學的論述29-37
- (一) 對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的一般性批判29-34
- 1. 對犯罪界定問題展開批判29-31
- 2. 對國家刑事法律的自我掩飾展開批判31-33
- 3. 對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的階級偏見展開批判33-34
- (二) 從階級角度對傳統(tǒng)主流犯罪學的批判34-37
- 1. 默頓理論的缺陷34-35
- 2. 心理學派的缺陷35
- 3. 文化學派理論的缺陷35-36
- 4. 外部社會生活環(huán)境決定論的缺陷36-37
- 三、避免矯枉過正:對批判犯罪學的再分析37-45
- (一) 批判犯罪學的矯枉過正37-42
- 1. 對下層階級的過分同情37-40
- 2. 過于關注犯罪的政治面向40-41
- 3. 缺乏實證主義研究41-42
- (二) 尋找整合多種理論的途徑42-45
- 1. 整合的可能性42-43
- 2. 整合的必要性43
- 3. 整合的可行性43-45
- 四、批判犯罪學對未來我國犯罪學發(fā)展的啟示45-49
- (一) 我國犯罪學研究的現狀45-46
- 1.犯罪學發(fā)展的動力問題45-46
- 2.犯罪學的學科定位問題46
- 3.犯罪學的研究方法問題46
- (二) 批判犯罪學對我國犯罪學的啟示46-49
- 1. 在犯罪學的動力方面46-48
- 2. 在犯罪學的學科定位方面48
- 3.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問題48-49
- 結語49-51
- 參考文獻51-53
- 后記53-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遠煌;林德核;;中國犯罪學實證研究匱乏之表現及成因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2 嚴勵;金碧華;;犯罪學研究方法的路徑選擇——對當前我國犯罪學研究現狀的審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張鴻巍;當代西方批判主義犯罪學研究[J];犯罪研究;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793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79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