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公安論文 >

論犯罪的傳染性——以校園血案為分析樣本

發(fā)布時間:2017-08-31 05:39

  本文關鍵詞:論犯罪的傳染性——以校園血案為分析樣本


  更多相關文章: 校園血案 犯罪模仿 犯罪傳染 媒體


【摘要】:無數(shù)事例和研究都證明犯罪的確具有傳染性。這種傳染性源于人類的模仿本能。新聞媒體對極端暴力犯罪的過分渲染、對細節(jié)的詳盡描述和是非不清的報道等具有某種暗示力量,可能就是"方法的告訴"和"犯罪方式的啟迪"。其中,模仿樣本的發(fā)生是犯罪傳染的前提;模仿樣本的傳播是犯罪傳染的橋梁;模仿是傳染的結(jié)果。要有效防止犯罪的傳染,媒體必須在報道極端暴力事件時衡量利弊得失,堅持正義立場,秉持倫理、適度和節(jié)制原則;同時國家也應當建立防控重大惡性案件傳染的機制,嚴格新聞審查制度,積極引導媒體的傳播,規(guī)制媒體的不當行為,旗幟鮮明地譴責、打擊散布宣傳暴力、報復主義的極端言論,為社會道德樹立明確的坐標和邊界,鏟斷犯罪傳染的途徑。
【作者單位】: 山東女子學院;
【關鍵詞】校園血案 犯罪模仿 犯罪傳染 媒體
【分類號】:D917
【正文快照】: 2010年上半年爆發(fā)的系列校園血案,在有關部門的嚴厲打擊和嚴密控制之下似乎已“塵埃落定”——犯罪分子已伏法,校園早已恢復了昔日的平靜,但它留給社會的眾多思考卻遠遠沒有結(jié)束。這類極端性暴力犯罪的根源是否已被消除?為什么它能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染?媒體在這一過程中到底扮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賈振華;;犯罪像病毒一樣傳染[J];大科技(百科新說);2010年07期

2 李巖;大眾傳播過程的異化現(xiàn)象[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7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浩斌;;風險社會中的主體性原則及其倫理重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2 歐三任;;農(nóng)村信息化進程中的政治安全風險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歐俊;李松柏;;農(nóng)村醫(yī)療保障問題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0期

4 肖順武;;糧食安全預警機制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5 包學雄;黎雄輝;;農(nóng)業(yè)自然災害救助的研究綜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風險社會下市場經(jīng)濟及農(nóng)戶生計困境的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風險社會理論視域中的價值觀危機及其消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董韋;;“風險社會”理論與風險管理再造[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顧青;;和諧社會和社會風險的理性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白立強;;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必然性及現(xiàn)實路徑[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革;閻耀軍;;國內(nèi)外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綜述[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梁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周杰;楊望成;;行政問責與官員復出——中國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唐均;;構(gòu)建和諧社會:社會政策的視角[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6 劉松濤;李建會;;斷裂、不確定性與風險——試析科技風險及其倫理規(guī)避[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楊書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災的技術風險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宋曉光;;R&D活動中的科技風險[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陳多聞;陳凡;;技術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陳多聞;陳凡;;技術使用進程中的風險探析[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成;體育競爭情報及其對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尚海濤;陜西省地方財政風險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韓丹;食品安全與市民社會[D];吉林大學;2011年

7 于景輝;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吳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孫妍;當代中國物權(quán)法基本問題的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董震;尋找屬人的希望[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電光;技術風險評估中的觀念沖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高琳;遼中南城市群環(huán)境風險治理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陳超;風險社會背景下政府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徐冉;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政府應急管理能力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齊天嬌;創(chuàng)業(yè)者保障制度建設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王素芳;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信任的缺失與重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裴曉麗;論現(xiàn)代性的合理性[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陳志龍;風險社會治理下我國政府公共責任機制的重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奧菲;參與和發(fā)展:新生代農(nóng)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鐘舒曼;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xiàn)[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磊;強化網(wǎng)絡媒體的社會責任感[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羅治平;法國的視聽媒體及其廣告管理[J];法國研究;2001年01期

3 鄧曉東;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媒體因素分析[J];學術探索;2003年02期

4 肖歡;媒體在美國外交中的作用與影響——兼評中美關系中的媒體因素[J];國際論壇;2000年05期

5 曹林;;“媒治”為什么靠不住[J];法庭內(nèi)外;2010年06期

6 林立氣;媒體對司法越位監(jiān)督的負面影響及回避對策[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鄢玫;“三個代表”與新聞工作[J];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06期

8 王才勇;德國廣播電視業(yè)及傳媒集團的構(gòu)成現(xiàn)狀[J];德國研究;2002年01期

9 朱宇航,楊端;論媒體對刑事審判的輿論監(jiān)督[J];理論學刊;2004年07期

10 ;張越:堅持媒體的善意[J];共產(chǎn)黨員;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肖芳;辛志勇;申玉;薛紳;劉毅;;青少年對媒體的價值觀認知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張寶;肖麗紅;徐連生;;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信息—交流”型教學模式的研究[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3 陳小燕;王琦;劉曉勤;李偉鵬;;《電路》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A];第六次全國生物醫(yī)學工程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楊蘭;;論媒體對政府的監(jiān)督[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南錦;陳紅;;媒體理想身體意象對不同身體滿意水平女大學生外顯和內(nèi)隱身體態(tài)度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張寶;;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孫忠;;中國氣象信息傳播歷史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象史志研究進展”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8 范永玲;秦春英;李強;楊陪峰;劉新格;;展現(xiàn)氣象魅力 炫出廣告活力——太原電視臺《天氣資訊》電視欄目策劃[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張金竹;;媒體用語中的語誤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張亞平;李崢;侯海玲;;癌癥患者第二信息源關注程度:調(diào)查與分析[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依然;世界上第一部規(guī)范網(wǎng)絡的法律[N];中國審計報;2002年

2 ;《媒體與民主》的反思[N];中華新聞報;2002年

3 ;香港媒體給予充分肯定[N];中國石化報;2002年

4 星光品牌資源管理中心;媒體開始“品牌化變臉”[N];中國信息報;2000年

5 馬洪渠 叢恒日 張軍 作者單位:威海日報社專題部;媒體要努力傳播好先進文化[N];中華新聞報;2001年

6 伍毅然;營銷傳媒[N];中華新聞報;2002年

7 林世鈺;讓媒體走向平民[N];檢察日報;2001年

8 陳家興;媒體介入要公正[N];人民日報;2002年

9 小明;加拿大誕生媒體巨頭[N];中華新聞報;2000年

10 記者 王大軍;媒體應當起到“穩(wěn)壓器”的作用[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沈國麟;控制溝通[D];復旦大學;2006年

2 趙路平;公共危機傳播中的政府、媒體、公眾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嚴怡寧;國家利益視野下的美國涉華輿論[D];復旦大學;2008年

4 佟文娟;過程與分析:媒體與臺灣政治民主化(1949-2007)[D];廈門大學;2008年

5 賈巍楊;信息時代建筑設計的互動性[D];天津大學;2008年

6 宛春寧;CBA聯(lián)賽電視媒體營銷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7 金豪洙;美國精英評論與反恐戰(zhàn)爭:構(gòu)架方法[D];復旦大學;2008年

8 彭雷霆;近代中國人的日本認識(1871-1915年)[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美霖;中國政府新聞發(fā)言人制度淺析[D];重慶大學;2009年

2 游濤;基于電子游戲載體的商業(yè)廣告的前景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3 盛大生;論企業(yè)如何利用媒體改善公眾輿論[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4 張玉敏;試論我國媒體對國民理性精神的建構(gòu)[D];暨南大學;2008年

5 楊艷杰;當代中美國際新聞報道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6 趙雪;論新時期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D];吉林大學;2009年

7 李津;英漢語碼轉(zhuǎn)換的語用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蘆錦霞;媒體新聞事件策劃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9 宋曉一;論網(wǎng)絡輿論的衍生效果[D];蘇州大學;2009年

10 劉慶;媒體·權(quán)力·外交:美國傳播政治及其對外交政策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7637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7637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08e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