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偵查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以監(jiān)聽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技術偵查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以監(jiān)聽為視角
【摘要】:技術偵查作為查清犯罪事實的一種重要的、新興的犯罪偵查方式,已經在各國的實踐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運用。較之傳統(tǒng)的偵查手段,技術偵查具有秘密性、順向性、高科技性。隨著當今社會犯罪形式的日趨多樣化,傳統(tǒng)的偵查手段顯得有些不足,技術偵查的優(yōu)勢較為明顯。域外的立法與實踐均承認技術偵查作為一種重要的手段,并且予以了一定的限制。我國立法幾乎沒有關于技術偵查的規(guī)定,應該予以立法完善。具體包括:技術偵查的審批主體,技術偵查所獲得的證據效力,技術偵查的適用范圍,技術偵查中偵查機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技術偵查 刑事訴訟 監(jiān)聽
【分類號】:D925.2;D918
【正文快照】: 隨著科技的進步發(fā)展,在刑事偵查領域,技術偵查作為查清犯罪事實的一種重要的、新興的犯罪偵查方式,已經在各國的實踐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運用。據報道,美國執(zhí)法人員每年實施的監(jiān)聽大約在200萬件左右,而且近年來還有上升的趨勢[1]。“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自由地、不受第三者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立軍;;自由裁量權視野下的緊急監(jiān)聽[J];北方法學;2009年03期
2 彭勃;論監(jiān)聽作為偵查手段的法律問題[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3 何家弘;秘密偵查立法之我見[J];法學雜志;2004年06期
4 李明;監(jiān)聽問題立法研究[J];法學;2004年07期
5 左衛(wèi)民,劉濤;證據制度國際性準則與中國刑事證據制度改革[J];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6 鄭海;;技術偵查的法律規(guī)制[J];河北法學;2007年07期
7 李世東;胡成勝;;技術偵查的法律規(guī)制[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5期
8 宋英輝;刑事程序中的技術偵查研究[J];法學研究;2000年03期
9 王琳;論刑事訴訟中的“監(jiān)聽”[J];人民檢察;2002年09期
10 許志;;技術偵查措施的法律規(guī)制[J];社會科學家;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結淼;;論偵查行為的法治化與偵查權的制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張品澤;姚勁華;;論偵查竊聽對隱私權的影響及其抉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3 施鵬鵬;;論無罪推定的本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4 鄭好;;比較法視野下的監(jiān)聽立法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5 劉少軍;李延奎;;論辯訴交易與刑事和解的差異與融合[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6 韓光;從“夫妻看黃碟”案看刑事偵查中的司法令狀規(guī)則[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方潤齡;楊德蓮;;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萬毅;;偵查訊問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9 甘渭花;張新佳;;公正與效益之爭——誘惑偵查的價值沖突與平衡[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10 陳廣計;;當前職務犯罪偵查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蕪湖市基層院為視角[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健;;世界各國(地區(qū))反貪機構外部社會監(jiān)督制度比較研究——兼論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監(jiān)督范圍與組織形式的完善[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上官春光;;檢察權監(jiān)督制約機制比較研究——以美、英、法、德、日為范例的比較[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孔璋;;一體與獨立之爭論及檢察一體制論證[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林松;徐學軍;胡鴻俊;;放火案件調查[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8年
5 李輝;;人民陪審員應走向“平民化”——基于對陪審制度的價值分析[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戴萍;趙靖;;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權優(yōu)化配制研究[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7 陳憲華;;檢察權能與職能機構改革[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8 王順安;甄宏;;社區(qū)矯正與恢復性司法[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9 朱沅沅;謝雨;;恢復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10 潘峰;樊玲;;新刑事訴訟法框架下的技術偵查——以平衡語境為背景[A];第五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王文生;國家非公開行使權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5 周強;我國保護被追訴人人身自由憲法條款之實施[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陳瑩瑩;刑事檢察監(jiān)督的程序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8 吳鋒;刑事立案監(jiān)督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呂洪民;中國陪審制度的困境與重生[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影;中國警察刑事職權配置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暢;行政外罰程序中的秘密調查與誘惑調查之辨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曉冉;論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繆曉琛;貪污賄賂犯罪偵查啟動程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軍;偵查權下沉之檢察監(jiān)督制約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朱英;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異化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蕊;論信息化對訴訟領域的影響[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林雪嬌;偵訊程序中的人權保障[D];湘潭大學;2010年
8 蘇文玲;刑事對質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劉華蕾;技術偵查的法律規(guī)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何偉;附帶搜查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彭勃;論監(jiān)聽作為偵查手段的法律問題[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2 何家弘;秘密偵查立法之我見[J];法學雜志;2004年06期
3 高峰;;論技術偵查與司法令狀原則的沖突[J];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4 宋英輝;刑事程序中的技術偵查研究[J];法學研究;2000年03期
5 王琳;論刑事訴訟中的“監(jiān)聽”[J];人民檢察;2002年09期
6 萬毅;西方國家刑事偵查中的技術偵查措施探究[J];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4期
7 周國均;;關于嚴禁刑訊逼供的幾個問題[J];訴訟法論叢;1999年00期
8 英國《2000年調查權管理法》課題組;陳光中;;對英國《2000年調查權管理法》的分析研究報告[J];訴訟法論叢;2002年00期
9 許身健,羅海敏;中英刑事審前程序研討會紀要[J];政法論壇;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峰;;監(jiān)聽固有的價值沖突及其調適[J];知識經濟;2007年11期
2 王彬;;比較法視野下的技術偵查制度研究及其啟示[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王瑞山;;我國技術偵查的法律困境與出路選擇[J];犯罪研究;2011年01期
4 奚瑋;楊錦炎;;論監(jiān)聽在職務犯罪偵查中的運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任學強;蔣云國;;技術偵查在職務犯罪中限制適用的再思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年12期
6 王彬;論電話監(jiān)聽與公民憲法權利保障[J];中州學刊;2004年03期
7 駱緒剛;韓文厚;;職務犯罪監(jiān)聽之立法構想[J];社會科學家;2010年04期
8 駱緒剛;韓文厚;;職務犯罪監(jiān)聽法治化的相關問題研究[J];社科縱橫;2010年06期
9 柴旺;李惠;;我國監(jiān)聽制度立法不足及其完善[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柴旺;李惠;;構建我國監(jiān)聽制度之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海明;;變電站監(jiān)控系統(tǒng)數據通信實時監(jiān)聽及分析[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四卷 電力分卷)[C];2006年
2 閆鴻濱;袁丁;;基于橢圓曲線密碼體制的多層次密鑰托管方案[A];2005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周加法;李益發(fā);;基于身份公鑰密碼的一種新型密鑰托管方案[A];2005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劉揚;苑新玲;董開坤;;ARP欺騙檢測與防范技術的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王麗軍;蔡興業(yè);;先進的音頻傳輸和交換系統(tǒng)——網絡化總控[A];2006全國廣播電視發(fā)射技術論文集(1)[C];2006年
6 舒洪水;吳紅崗;;論破解反貪三大瓶頸的對策與出路[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7 馮濤;;論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對職務犯罪偵查權的修改[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8 趙建偉;;人民檢察院職能職權配置及其完善——在修改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視野下[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9 周誼;;建立貪污賄賂犯罪偵查情報信息機制探討[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10 潘弘;陸晶晶;;國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思清;檢察機關應擁有技術偵查手段[N];法制日報;2004年
2 本報駐日本記者 于青 管克江;日本《通信監(jiān)聽法》起爭議[N];人民日報;2000年
3 李文盛;監(jiān)聽原子彈的聲音[N];中國國防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趙陽;技偵合法化有望破解貪腐案偵辦難題[N];法制日報;2011年
5 葉新火;監(jiān)聽資料應有證據效力[N];檢察日報;2002年
6 本報駐基輔記者 朱冬傳;季莫申科案的法律糾結[N];法制日報;2011年
7 南京市檢察院 陳烈;如何認定 販毒罪的既、未遂標準[N];江蘇法制報;2010年
8 西安交通大學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 王朝恩;貝盧斯科尼緣何仍能穩(wěn)坐馬鞍[N];法制日報;2011年
9 劉新魁;法國刑事訴訟制度的主要特點[N];人民法院報;2003年
10 李洪朗;德國檢察官起訴的兩項基本原則[N];檢察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黃曉權;刑事證據制度的倫理審視[D];中南大學;2012年
2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羽飛;試論公安機關技術偵查手段的法律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2 孟慶艷;論監(jiān)聽制度的構建[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張愛武;監(jiān)聽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易s,
本文編號:6426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64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