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公安論文 >

犯罪統(tǒng)計、被害調查的價值與應用——以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為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7-07-17 08:21

  本文關鍵詞:犯罪統(tǒng)計、被害調查的價值與應用——以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為視角


  更多相關文章: 犯罪統(tǒng)計 被害調查 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摘要】:如何加強社會管理是我國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而犯罪統(tǒng)計與被害調查作為能夠準確獲取犯罪信息的現(xiàn)代科學方法,可以為社會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jù)和信息保障。在世界很多國家,犯罪統(tǒng)計與被害調查都已制度化,不僅有專門的人員和機構負責統(tǒng)計與調查事務,而且公眾也可通過公開渠道獲得詳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當前,在國家強調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關鍵時刻,建立全國性統(tǒng)一的犯罪統(tǒng)計和被害調查制度無疑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和制度價值。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關鍵詞】犯罪統(tǒng)計 被害調查 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基金】:北京師范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犯罪統(tǒng)計、被害調查及其應用研究”(項目批準號:2009AC-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17
【正文快照】: 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當前,我國既處于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工作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所謂社會管理,廣義上指由社會成員組成專門機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事務進行的統(tǒng)籌管理。黨和國家領導人明確指出:社會管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松江;;論犯罪統(tǒng)計中的幾個基本問題[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劉廣三;犯罪統(tǒng)計初探[J];法學論壇;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兆良;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概念[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管在高;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中介組織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彭晶晶;網(wǎng)絡傳媒——公共領域再次轉型的契機[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4 馬凌;偉大的中庸:重新認識約翰·密爾的新聞思想[J];北方論叢;2003年03期

5 王婷;社會公正和新型公共領域的建構[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6 余雅風;;教育立法必須以教育的公共性為價值基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廖申白;私人交往與公共交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臧超美,盧元鎮(zhèn);北京市城區(qū)四種不同職業(yè)已婚婦女體育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年01期

9 季乃禮;;論哈貝馬斯的話語政治觀[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楊艾茵;臺灣BBS研究述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慰;;誰的聲音更響亮?——析經濟權力旨趣規(guī)范下的大眾傳媒[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2 張翼;;市民社會的敘事寶典——評DV的文化傳播意義[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3 孫五三;;批評報道作為治理技術——市場轉型期媒介的政治-社會運作機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4 曹晉;;中國大陸另類媒介的生產:以《朋友通信》為例[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郭權;;潛輿論外顯化的限制——對輿論傳播現(xiàn)象的反思[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6 劉可鑠;;中國電視新聞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聞”——有節(jié)制的多元對話[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7 苗海強;曹海濤;;公民社會與中國農村[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秀香;;走向制度化的倫理學——對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道德建設的反思[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9 張殿元;;廣告文化消費至上觀的價值批判[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朱友君;黃曉寧;管賢敏;任波;;流動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經濟、心理成因及其預防——以寧波市為視閾的實證研究[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波;南昌市新生活運動研究(1934-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柯佑祥;民辦高等教育盈利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4 邱本;自由競爭與秩序調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黃斌;文化發(fā)展轉型與國家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6 劉仁文;刑事政策及其過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7 陳共德;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交往形態(tài)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呂坤良;網(wǎng)絡言論傳播引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余穎;城市結構化理論及其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10 吳小隆;公益訴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晉升;論傳媒引導和受眾參與的意識互動[D];暨南大學;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啟蒙思想及其對德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劉水平;精英藝術:神的誕生與隱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劉曉燕;試論刑罰的補償功能[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于國旦;犯罪測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張海夫;《論馬克思主義市民社會思想及意義》[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楊高峰;親告罪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8 劉子岸;審美化生存[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束順民;論轉軌時期我國事業(yè)單位的體制重塑[D];廈門大學;2001年

10 趙文;從總體性思辨到癥狀閱讀[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廣三;犯罪統(tǒng)計初探[J];法學論壇;1998年04期

2 武和平;公安犯罪統(tǒng)計失真的現(xiàn)狀、原因、危害及對策[J];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1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秋;美國被害調查顯示:犯罪率為1975年來最低點[J];青少年犯罪問題;1994年01期

2 王娟;馬瑜;;犯罪統(tǒng)計學:一個有待開拓的學科新領域[J];統(tǒng)計與決策;2007年11期

3 劉朝陽;試論犯罪學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上)[J];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3期

4 王娟;羅劍兵;;關于構建我國犯罪統(tǒng)計學的有關問題探討[J];統(tǒng)計教育;2007年06期

5 楊學鋒;;犯罪被害調查的原理與實踐——美國NCVS項目探析[J];統(tǒng)計研究;2008年09期

6 王松江;;論犯罪統(tǒng)計中的幾個基本問題[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葛雙龍,張一琳;犯罪的"晴雨表"——兩種犯罪測量方式的比較[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6期

8 盧建平;王麗華;;大學生盜竊犯罪被害調查報告[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年03期

9 王良順;;論被害預防[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楊學鋒;;聯(lián)合國范圍內的兩大犯罪統(tǒng)計項目之述評[J];法制與社會;2007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薇;周曉唯;;犯罪經濟學:理論回顧、困境與展望[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宋熙;論暴力犯罪的被害預防[D];湘潭大學;2010年

2 陸雯婷;犯罪學實證研究方法的困境與出路[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5527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5527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31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