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事件中非利益相關者的心理分析與疏導
發(fā)布時間:2021-11-29 04:38
近年所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的參與主體多為非利益相關者,為了準確分析群體性事件中非利益相關者行為背后的心理特征,有效治理群體性事件,從社會心理的角度分析非利益相關者旁觀行為背后的好奇心理與看客心理,參與行為背后的獲利心理、自我表現(xiàn)心理與宣泄心理,以及違法犯罪行為背后的從眾心理和法不責眾心理,提出相應的心理疏導策略。
【文章來源】:韶關學院學報. 2020,41(10)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群體性事件參與者的構成
群體性事件中的非利益相關者在若干不良心理的驅使下,其行為經(jīng)歷了無關——旁觀——參與——違法犯罪的三次轉化過程,完成了從無關者到狂熱者的角色轉變。其心理和行為轉變過程。見圖2。(一)旁觀行為的心理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群體性突發(fā)事件非利益相關者羊群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J]. 徐浩,譚德慶,張敬欽,韓威. 管理評論. 2019(05)
[2]科學應對非直接利益相關者參與的群體性事件:基于參與者動機的分析[J]. 徐彬,盧進. 學習論壇. 2014(10)
[3]群體性事件不同階段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 王春光,崔爽,盧紹君. 領導科學. 2013(14)
[4]社會心理沖突:群體性事件形成的社會心理根源[J]. 王慶功,張宗亮,王林松. 山東社會科學. 2012(09)
[5]幸災樂禍:人性“底部”的邪惡快感[J]. 曹紅蓓,許燕,辛霞. 心理科學進展. 2012(03)
[6]科學把握群體心理演變特征,正確處置群體性事件[J]. 吳洪凱. 河北學刊. 2011(05)
[7]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中開展心理攻勢研究[J]. 任龍,任軍. 公安研究. 2009(05)
[8]我國轉型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主要特點、原因及政府對策研究[J].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 中國行政管理. 2002(05)
本文編號:3525857
【文章來源】:韶關學院學報. 2020,41(10)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群體性事件參與者的構成
群體性事件中的非利益相關者在若干不良心理的驅使下,其行為經(jīng)歷了無關——旁觀——參與——違法犯罪的三次轉化過程,完成了從無關者到狂熱者的角色轉變。其心理和行為轉變過程。見圖2。(一)旁觀行為的心理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群體性突發(fā)事件非利益相關者羊群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J]. 徐浩,譚德慶,張敬欽,韓威. 管理評論. 2019(05)
[2]科學應對非直接利益相關者參與的群體性事件:基于參與者動機的分析[J]. 徐彬,盧進. 學習論壇. 2014(10)
[3]群體性事件不同階段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 王春光,崔爽,盧紹君. 領導科學. 2013(14)
[4]社會心理沖突:群體性事件形成的社會心理根源[J]. 王慶功,張宗亮,王林松. 山東社會科學. 2012(09)
[5]幸災樂禍:人性“底部”的邪惡快感[J]. 曹紅蓓,許燕,辛霞. 心理科學進展. 2012(03)
[6]科學把握群體心理演變特征,正確處置群體性事件[J]. 吳洪凱. 河北學刊. 2011(05)
[7]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中開展心理攻勢研究[J]. 任龍,任軍. 公安研究. 2009(05)
[8]我國轉型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主要特點、原因及政府對策研究[J].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 中國行政管理. 2002(05)
本文編號:35258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352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