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液取樣方法及死亡時間推斷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0-08 20:02
【摘要】: 尸體化學研究尸體血液、腦脊液、玻璃體液(vitreous humour, VH)以及其它體液中化學成分的死后變化。玻璃體液具有解剖位置相對隔離、不易受到污染和死后變化、腐敗緩慢等特點,是尸體化學研究的理想檢材。死亡時間推斷是法醫(yī)病理學研究的首要任務之一,VH成分死后變化與PMI關系也成為國內(nèi)外法醫(yī)學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研究重點集中到提高推斷準確度上,,包括取樣方法、成分選擇以及PMI推斷方程建立方法等。 本文重點探索VH微量取樣方法及推斷方程置信區(qū)間的作用,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微量取樣VH的方法研究 VH在尸體化學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眼科生理學研究認為玻璃體內(nèi)各部分物質(zhì)含量不均一,即存在“濃度梯度”,Coe因此認為應一次取出所有VH以避免其影響樣本物質(zhì)含量。隨著檢驗技術的提高,近年有學者提出了微量或部分取樣VH。還有學者觀察認為雙眼VH物質(zhì)含量也不一致,或死后改變不同步。上述爭議影響了VH的取樣和研究方法,未見取樣方法專項研究報道。 本部分采用動物實驗,初步探討樣本物質(zhì)含量與眼內(nèi)濃度梯度和雙眼濃度差的關系,比較微量取樣與一次取樣的差異,以及間隔取樣的可行性及對PMI研究的影響。在法醫(yī)學界首次研究了VH微量重復取樣和間隔微量取樣的可行性,為人體研究提供取樣方法準備。 實驗1 VH鈣、鉀、鈉、氯、磷含量與濃度差的研究 目的研究VH樣本鈣、鉀、鈉、氯、磷含量與眼內(nèi)“濃度梯度”的關系,以及雙眼VH樣本物質(zhì)含量及其死后變化是否一致,研究重復微量取樣的可行性以及是否存在雙眼濃度差異。 方法28只健康家兔隨機分為3組:(1)組:家兔10只,按Coe提倡的方法,于PMI12h雙眼分別一次取出所有VH;(2)組:動物9只,于PMI12h雙眼分別微量取樣50μl、連續(xù)取15次;(3)組:動物9只,于PMI120h雙眼分別微量取樣50μl、連續(xù)取15次。檢測鈣、氯、鉀、鈉離子和無機磷含量,各組雙眼配對t檢驗,(2)、(3)組微量重復取樣的方差分析及時間、左右眼分組兩個分組因素的方差分析等。 結果(2)、(3)組微量重復取樣樣本總體無差異(P>0.05);(1)、(2)、(3)組雙眼組分含量無差異(P>0.05)。 結論死后VH雙眼物質(zhì)含量及死后變化一致;所謂玻璃液濃度梯度未顯著影響微量重復取樣樣本的物質(zhì)含量,微量重復取樣樣本總體一致。 實驗2微量取樣與一次取樣VH的比較研究 目的比較微量取樣與一次取樣的差異,研究兩種取樣方法對樣本物質(zhì)含量的影響。 方法健康家兔36只隨即分為4組:①組于PMI12h雙眼分別一次取出所有VH;②組于PMI12h雙眼分別取樣50μl、連續(xù)取15次;③組于PMI12h取樣:右眼(同②組)取樣50μl、連續(xù)取15次;左眼(同①組)一次取出所有VH;④組:于PMI12h雙眼先后2次取樣,先微量取樣50μl(同②組),剩余VH一次取出(同①組)。檢測鈣、氯、鉀、鈉離子和無機磷等含量,統(tǒng)計分析各實驗組(次)VH物質(zhì)含量變異系數(shù),③組雙眼配對t檢驗比較兩取樣方法獲得的樣本均數(shù)。 結果①組鈣、氯、鉀、鈉離子和無機磷的變異系數(shù)為25.97%,17.87%,33.92%,21.58%和40.01%,較②組平均變異系數(shù)鈣10.08%,氯4.76%,鉀11.35%,鈉5.30%,磷17.70%顯著較高。③組左眼與右眼的平均變異系數(shù)為:鈣24.62%和10.23%,氯20.83%和5.25%,鉀37.64%和11.50%,鈉22.53%和4.88%,磷41.08%和17.02%;左右眼配對t檢驗無差異(P>0.05)。④組先后兩次取樣的變異系數(shù)為:鈣9.73%和18.55%,氯4.20%和15.08%,鉀10.16%和19.95%,鈉4.46%和21.36%,磷17.71%和35.12%;第1次取樣雙眼濃度差與均數(shù)的平均比為2.122%~17.972%,第2次取樣為15.091%~35.992%。 結論一次取樣與微量取樣VH物質(zhì)含量總體一致,但是取樣方法對樣本物質(zhì)含量的離散度有影響。一次取樣樣本的變異程度和雙眼間濃度差的彌散程度較大;微量取樣的穩(wěn)定性、可重復性較好,更適于VH死后研究。 實驗3間隔多次微量取樣玻璃體液研究 目的探索間隔多次微量取樣的可行性,以及對PMI研究的影響。 方法健康家兔99只分為7組,(1)至(6)組每組9只,(7)組45只。(1)至(5)組左眼為實驗組,間隔12h、多次取樣50μl,分別至死后24h、48h、72h、96h和120h;右眼為對照組,于死后24h、48h、72h、96h和120h取樣50μl一次。檢測鈣、鉀、鈉、氯離子和無機磷含量,實驗組與對照組按同一動物配對t檢驗。(6)組9只家兔,右眼于死后12h、36h、60h、84h、108h,左眼于死后24h、48h、72h、96h、120h分別取樣50μl;(7)組45只動物(90眼)編號分為10組,于12h、36h、48h、60h、72h、84h、96h、108h和120h取1組(10眼)取樣50μl 1次。檢測鈣、鉀和鈉離子含量,(6)組與(7)組鈣、鉀和鈉含量差值t檢驗及PMI回歸方程的比較分析。 結果(1)至(4)組配對t檢驗鈣、鉀、鈉、氯離子和無機磷含量無差異(P>0.05);(5)組鉀含量有差異(P=0.025),而鈣、氯、鈉離子和無機磷含量無差異(P>0.05)。(6)組與(7)組組間鈣、鉀、鈉離子含量差值t檢驗無差異(P>0.05)。(6)組與(7)組鉀、鈉離子PMI回歸方程的比較分析無差異(P>0.05);鈣離子含量均與PMI無相關性。 結論PMI96h內(nèi),間隔微量取樣未顯著影響VH鈣、鉀、鈉、氯離子和無機磷等物質(zhì)含量的死后變化;間隔時間、雙眼交替微量取樣對鈣、鉀和鈉死后變化趨勢無影響,可以替代傳統(tǒng)一次取樣方法成為玻璃體液PMI研究的取樣方法之一。 第二部分VH成分死后變化及角膜上皮基底細胞核DNA含量變化與PMI關系的研究 推斷死亡時間是VH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迄今為止PMI推斷方程不一、推斷準確度不高。有學者提出對死因、年齡、溫度等進行控制、VH多成分研究建立多元推斷方程、以PMI為自變量建立推斷方程等以提高推斷準確度,部分國外學者還注意到了置信區(qū)間對總體推斷結果的影響。 本部分采用動物實驗,運用第一部分的研究成果,間隔微量取樣觀察了VH鉀、鈉、鎂、銨離子的死后變化;結合本系在檢測DNA含量推斷PMI研究領域的豐富經(jīng)驗,研究了排列規(guī)則、成分單一的角膜上皮基底細胞DNA含量相關7個參數(shù)的死后變化。從置信區(qū)間角度討論各參數(shù)PMI推斷價值,并在多指標、參數(shù)范圍探討多元擬合推斷方程的意義。這項研究為國內(nèi)PMI推斷引入了評價新標準,為今后研究指標篩選和建立多元分析提供重要方法參考。 實驗4間隔取樣VH檢測鉀、鈉、鎂、銨含量推斷PMI研究 目的雙眼交替間隔取樣、觀察家兔VH鉀、鈉、鎂和銨等離子含量死后變化,結合置信區(qū)間評估各參數(shù)的PMI推斷價值。 方法健康家兔12只,分為2組。實驗組動物9只,雙眼間隔12h、交替微量取樣50μl至PMI96h。檢測鉀、鈉、鎂和銨離子含量,分析含量變化規(guī)律與PMI的關系,建立PMI推斷方程、評估95%推測置信區(qū)間。測試組動物3只,于PMI12h~96h內(nèi)隨機選取實驗時間12h,24h,60h,78h,84h和96h,取樣50μl。檢測鉀、鈉、鎂和銨離子含量,測試實驗組各參數(shù)推斷方程的推測偏差。 結果實驗組鉀、鎂和銨離子隨PMI增高,鈉離子含量下降,死后變化均與PMI顯著相關(P<0.001),確定系數(shù)均在0.95以上。建立的PMI推斷方程為:鉀(X_1):Y_1=12.038-1.272X_1+0.123X_1~2(r~2=0.9970);鈉(X_2):Y_2=438.346-3.177X_2(r~2=0.9864);鎂(X_3):Y_3=259.158X_3-53.455X_3~2-216.430(r~2=0.9388);銨(X_4):Y_4=0.072X_4-40.827(r~2=0.9566)。鈉和鎂方程的平均誤差為15.25h和13.51h;鉀和銨為8.897h和8.084h。鉀推斷方程平均95%置信區(qū)間約為±9h,但隨PMI逐步增大,死后72h達±14h左右;而銨、鎂、鈉推測方程95%置信區(qū)間基本穩(wěn)定,分別約為±6h,±13h和15h。檢測組檢測鉀、鎂、銨推導方程平均偏差分別為6.48h,7.13h和9.29h,而鈉高達19.34h。 結論死后96h內(nèi),VH鉀、鈉、鎂、銨離子含量變化均與PMI相關,可建立推斷方程。推斷方程及其置信區(qū)間均與PMI推斷準確度有關,評價方程時應考慮推斷置信區(qū)間:鈉、鎂方程的95%置信區(qū)間為13h~15h,整體PMI價值偏低;鉀95%置信區(qū)間隨PMI逐步擴大,可能影響PMI72h以后的推測精度。綜合考慮,72hPMI內(nèi),鉀研究價值較高;而死后24h~96h內(nèi)銨的研究價值較大。 實驗5角膜上皮基底細胞DNA含量以及VH鉀、鈉含量與PMI關系的研究 目的運用圖像分析技術,研究家兔角膜上皮基底細胞DNA含量變化與PMI的關系;并結合實驗4觀察結果,探索多元PMI推斷方程對推斷準確度的影響。 方法健康家兔36只,單眼編號后隨機分為12組(每組6目),分別于死后0h、6h、12h、24h、36h、48h、60h、72h、84h、96h、108h、120h分組取材固定,切片F(xiàn)eulgen染色,利用圖像分析技術檢測角膜上皮基底細胞核DNA面積(A)、等效直徑(MD)、異形指數(shù)(ID)、平均光度(AOD)、積分光度(IOD)、密度變化數(shù)(LDC)和平均灰度(AG)等參數(shù)指標,觀察參數(shù)變化與PMI的關系。最后選取PMI12h至96h,與實驗4的觀察結果擬建多元推斷方程,結合95%置信區(qū)間,評估比較單參數(shù)方程、多元方程推斷PMI的準確性。 結果上述7個DNA參數(shù)變化均與PMI顯著相關(P<0.001),相關系數(shù)為0.9511~0.9929。推斷偏差分析顯示,面積(A)推斷方程平均推斷偏差11.001h,MD為55.452h,ID為76.687h,AOD為48.405h,IOD為3.165h,LDC為35.197h,AG為8.918h。12h~96hPMI,AG(X_7)與VH鈉(X_8)可擬建多元推斷方程:Y_1=451.103-2.412X_8-0.576X_7(r~2=0.9975),95%置信區(qū)間和平均預測準確度較單一的VH鈉或AG推斷方程更好。其它不能擬合有意義的多元方程,如AG(X_7)與VH鉀(X_9)擬合的PMI推斷方程為Y_2=7.424X_9+1.860X_7-457.655(r~2=0.9812),該方程對置信區(qū)間無顯著影響。 結論死后120h內(nèi),家兔角膜上皮基底細胞DNA含量與死亡時間相關,其中A、IOD和AG建立的PMI推斷方程平均推斷偏差較小,具有較高研究價值。擬建多元方程應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置信區(qū)間測算;死后12h~96h,同時觀測VH鈉含量及角膜上皮基底細胞細胞核DNA平均灰度(AG)的死后變化,可顯著提高推斷準確性。
【圖文】:
中科技大學向擠醫(yī)學院博士學位論2.統(tǒng)計(1)一(5)組左眼(實驗組)與右眼(對照組)配對t檢驗見表3一3,(5)組鉀含量:p值為0.0251,小于0.05。(6)組與(7)組差值t檢驗:鈣離子尸值為0.270.1307,鈉0.1702,均大于0.05,雙眼含量無差異;其鉀、鈉離子變化趨3一1、3一2,兩組鈣離子含量均與PMI無關。
華中科技丈學溝濟醫(yī)學院博士學位3一3.(1卜(5)組左、右眼鈣、氯、鉀、鈉離子和無機磷含量配對t檢驗(P值)able3一3PvalueofPair一matchlngt一testbetweenleftandrighteyesingrouP1toV實驗組PMI(h)e擴+el一K+Na+124064330.836602324024140.248026550.53120.1078043180乃3720.972602785048360.37940.496079830.18260.8385026450451200.72690.13020.0251*027430.*根據(jù)(5)組結果,將觀察時間限定在96h以內(nèi)。(6)組與(7)組鉀、鈉離回歸方程的比較分析:兩者在截距和斜率上均無差異(尸>0.05,見表3一),兩組鉀、鈉PMI變化趨勢一致。(6)組鉀(X,)PMI推斷方程:Yl一4.ol7XI一38一0.9649;鈉(xZ)為YZ一435,35一3.177地,產(chǎn)一0.9864。(7)組鉀(x3)P瓏推斷Y3科.097x3一37.450,產(chǎn)一。,9535;鈉((沁)為h科15.92一2.96ox4,r2一0.9695。兩離子P叨推斷方程及95%置信區(qū)間圖示見圖3一3、圖3一4。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19
本文編號:2546427
【圖文】:
中科技大學向擠醫(yī)學院博士學位論2.統(tǒng)計(1)一(5)組左眼(實驗組)與右眼(對照組)配對t檢驗見表3一3,(5)組鉀含量:p值為0.0251,小于0.05。(6)組與(7)組差值t檢驗:鈣離子尸值為0.270.1307,鈉0.1702,均大于0.05,雙眼含量無差異;其鉀、鈉離子變化趨3一1、3一2,兩組鈣離子含量均與PMI無關。
華中科技丈學溝濟醫(yī)學院博士學位3一3.(1卜(5)組左、右眼鈣、氯、鉀、鈉離子和無機磷含量配對t檢驗(P值)able3一3PvalueofPair一matchlngt一testbetweenleftandrighteyesingrouP1toV實驗組PMI(h)e擴+el一K+Na+124064330.836602324024140.248026550.53120.1078043180乃3720.972602785048360.37940.496079830.18260.8385026450451200.72690.13020.0251*027430.*根據(jù)(5)組結果,將觀察時間限定在96h以內(nèi)。(6)組與(7)組鉀、鈉離回歸方程的比較分析:兩者在截距和斜率上均無差異(尸>0.05,見表3一),兩組鉀、鈉PMI變化趨勢一致。(6)組鉀(X,)PMI推斷方程:Yl一4.ol7XI一38一0.9649;鈉(xZ)為YZ一435,35一3.177地,產(chǎn)一0.9864。(7)組鉀(x3)P瓏推斷Y3科.097x3一37.450,產(chǎn)一。,9535;鈉((沁)為h科15.92一2.96ox4,r2一0.9695。兩離子P叨推斷方程及95%置信區(qū)間圖示見圖3一3、圖3一4。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19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升橋;用于推斷死亡時間的便攜式玻璃體液鉀鈉離子濃度檢測系統(tǒng)設計[D];中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464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54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