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犯罪心理學研究取向的思考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分類號】:D917.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洪芹,傅根躍;一個團體投射測驗的介紹[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1年04期
2 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的現狀與展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3 姚飛,黃英;心理學研究中哲學和自然科技的影響——兼論當代心理學發(fā)展的征象[J];重慶工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4 田守銘;自我意識與大學生的自我教育[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5 謝勇;溫建輝;;罪過理論歷史沿革初探[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淑萍;高校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體系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7 郭峰,閻蔚;“第三思潮”人格觀對素質教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1年11期
8 戴琪,朱明;從朱丹溪君火與相火的關系論中醫(yī)心理調節(jié)機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9 楊元建;試論“不完滿” 閱讀對話文本的編制——談小學語文教材的呈現模式創(chuàng)新[J];課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
10 詹啟生,樂國安;百年來自我研究的歷史回顧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同輝;中體而西用,,返本以開新—中西人格心理學思想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炳全;人性彰顯和人文精神的回歸與復興[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霍涌泉;意識心理世界的科學重建與發(fā)展前景[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田浩;文化與心理學研究方式的變革[D];吉林大學;2006年
5 王英;儒家心性心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孟維杰;心理學文化品性[D];吉林大學;2006年
7 陳宏;論現代心理學研究方法[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霞;論20世紀中國審美心理學的發(fā)展[D];山西大學;2007年
2 許文果;對赫爾巴特學生觀的再認識[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明峰;論格式塔心理學在新聞攝影傳播中的運用[D];廣西大學;2004年
4 王石磊;論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創(chuàng)作心理和演唱[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5 孫嫻;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習題設置的考察與思考[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6 劉麗娜;初中化學學習中學生自我評價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鍇;足球與主場效應的心理學分析及實證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付宜強;服務型企業(yè)客戶忠誠研究:理論闡釋與實證分析[D];山東大學;2005年
9 董國強;創(chuàng)新人才素質培養(yǎ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10 孫吉旭;論罰金刑[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昌濟;;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一般成因[J];法學評論;1982年05期
2 李貴方;秦耀芝;;對兩起新婚青年殺人犯罪心理的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6年01期
3 何軍;犯罪心理成因之管見[J];河北法學;1987年05期
4 陳寶成;高桂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初探[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0年02期
5 羅大華;犯罪心理學方法論(上)[J];政法論壇;1992年01期
6 羅大華;犯罪心理學方法論(下)[J];政法論壇;1992年02期
7 羅大華,何為民;犯罪心理學方法論問題的再思考[J];心理科學;1994年03期
8 高漢聲;本世紀20─40年代我國的犯罪心理學簡介[J];心理學動態(tài);1994年02期
9 聶慶柏;中!斗缸镄睦韺W》教材修訂之淺見[J];公安教育;1994年03期
10 潘振云;一案教學法在犯罪心理學教學中的體會[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1994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為民;;論犯罪心理矯治的概念及其操作體系[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2 趙佳芝;馬翠蓮;趙佳英;;青少年犯罪心理與對策[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會首屆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選萃[C];1999年
3 吳志剛;;論犯罪心理結構[A];首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0年
4 杜海;;3例犯罪心理痕跡分析在兇殺案中的應用[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5 靳躍;毛書貴;;司法精神病學與犯罪心理分析技術之比較[A];中國法醫(yī)學會司法精神病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6 李康熙;;犯罪少年情商與情緒問題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劉玉霞;張威巖;;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心理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丁平;;入室盜竊犯罪心理和行為特征的調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瑞龍;康杰;;配偶間互殺案件中女性兇手犯罪心理分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劉嬌;盧勝鐵;康杰;;大學生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其對策[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華社記者 王阿敏 杜宇;從瘋狂走向毀滅[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2 常青山 蘇劍君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測試中心特約研究員;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簡介[N];人民公安報;2002年
3 顧久隆;外來務工人員犯罪淺析[N];人民公安報;2002年
4 ;透視陽光與黑暗的較量[N];新疆日報(漢);2002年
5 明江 張寧;泛濫的鼠藥危及食品安全[N];中國商報;2002年
6 劉福國;單親家庭教育再次亮紅燈[N];中國婦女報;2003年
7 安裴智;熱血不僅僅在特區(qū)燃燒[N];中國文化報;2003年
8 劉曉林;北京開展社區(qū)矯正試點[N];大眾科技報;2003年
9 李京華;北京首次對未成年犯實行社區(qū)矯正[N];大眾科技報;2003年
10 尹輝;人性化司法 關注社區(qū)矯正[N];大眾科技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梅傳強;犯罪心理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2 孫恒山;腐敗犯罪控制論[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彥;網絡與青少年犯罪心理[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2 李增福;受賄犯罪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王志華;試論犯罪綜合動因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郝斌;論計算機網絡技術對犯罪心理學研究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3年
5 趙永軍;犯罪決策的心理學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6 卞麗鑫;論網絡犯罪的心理預防[D];吉林大學;2004年
7 孫強;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8 夏郁芳;我國林業(yè)行政案件問題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9 張曉賓;論犯罪心理測試與刑事訴訟[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曹國輝;大學生犯罪的成因與防治:以犯罪心理為視角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332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53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