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組織犯罪的概念與特征
[Abstract]:Organized crime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endangers soci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ed crime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organized crime in China and to promote the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of organized crime.
【作者單位】: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長井園;;有組織犯罪:日本文化的產物[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4年05期
2 何秉松;黑社會組織(有組織犯罪集團)的概念與特征[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守芬,汪明亮;試論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概念與特征[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郭永亮;;淺議團伙犯罪的成因及前置性偵查對策[J];今傳媒;2010年10期
3 趙文經;洗錢犯罪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王利榮;也談完善刑事執(zhí)行法制的基本思路[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5 劉杰;同類型故意與過失犯罪法定刑同一的立法完善——從故意與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展開[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宋久華;;淺析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兼為刑法第18條第4款辯護[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2期
7 李海瀅;;完善我國反賄賂犯罪之刑法立法的若干思考——來自國際反賄賂犯罪立法發(fā)展的借鑒[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8 宋楠;;我國資格刑研究及立法建議[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丁玉玲,宋偉衛(wèi);刑法事實認識錯誤分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任燕紅,向曉春;淺談中外有組織犯罪的幾個問題[J];重慶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有關問題探討[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2 莫洪憲;王明星;;中國大陸黑社會犯罪特點及其刑事對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3 劉士心;;祖國三地“反黑”立法比較與內地“反黑”刑事實體立法完善[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4 嚴勵;;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防制對策初探[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5 蘇明月;;不同平臺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學上的、犯罪學上的犯罪概念辨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張遠煌;;犯罪理念之確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學與犯罪學比較分析[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7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義犯罪的文化解讀[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8 董玉庭;劉士心;;我國三地“反黑”立法比較與內地“反黑”立法完善[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9 張?zhí)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有關問題探討[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10 靳高風;;犯罪學學科規(guī)訓與中國犯罪學的發(fā)展[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羅高鵬;中國東北三省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忠;《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視域下私營部門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6 蔡軍;想象競合犯理論的批判與重構[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7 于雪婷;受賄罪法定刑設置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磊;以票控稅模式下普通發(fā)票管理中的犯罪認定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陳鳳超;現代刑事司法正義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房麗;數罪并罰限制加重原則之解構[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俊華;犯罪數額累計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倩倩;淺談犯罪集團首要分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崔吉強;論不作為幫助犯[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汪晟;論搶劫不動產行為的定性[D];湘潭大學;2010年
5 季元強;論輕傷害案在檢察環(huán)節(jié)適用調解機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孔魯亞;組織殘疾人、兒童乞討罪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劉彥鴻;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仇鑫;一般外國籍人緩刑之我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趙玲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罰制度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李軍;論訴訟欺詐侵財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健祥;上海地區(qū)有組織犯罪問題研究[J];政法學刊;2001年01期
2 李芳曉;;國外有組織犯罪的概念與特征[J];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3 史英英,董長印;論當前有組織犯罪的趨勢及危害[J];青少年犯罪問題;1999年04期
4 常雅茹;犯罪集團的國際問題[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1993年01期
5 史英英;淺論有組織犯罪[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6 盧建平,王秀梅;面臨有組織犯罪挑戰(zhàn)的刑事司法體系[J];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年06期
7 王建民,,張滋生;試論有組織犯罪及其防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8 史英英;論當前有組織犯罪的趨勢及危害[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9 趙秉志,于志剛;論我國新刑法典對有組織犯罪的懲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10 莫洪憲;有組織犯罪結構分類研究[J];河北法學;199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宏玉;;我國有組織犯罪狀況與預測[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2 黃蕓;;海峽兩岸黑社會犯罪組織之成因分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董新臣;;淺探有組織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對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4 劉文成;周路;;試析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特征與治理[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董新臣;;淺析有組織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對策[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6 劉文成;周路;;試析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特征與治理[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7 阮方民;龍一萍;;論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幾個問題[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8 王鈞;;應然犯罪概念辨析——“黑社會有組織犯罪”的犯罪學詮釋[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9 王鈞;;應然犯罪概念辨析——“黑社會有組織犯罪”的犯罪學詮釋[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萬毅;;有組織犯罪及其對策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見習記者 李晶晶 本報記者 劉金林;世界各國的共同課題[N];檢察日報;2009年
2 許成磊;有組織犯罪與集團性犯罪的組織性之異同[N];人民法院報;2001年
3 楊書文;反恐必須與打擊有組織犯罪相結合[N];檢察日報;2004年
4 晉公宣;晉城打掉三個有組織犯罪團伙[N];人民公安報;2009年
5 記者 吳建友;各國議會聯盟第122屆大會在曼谷舉行[N];光明日報;2010年
6 記者 關清 通訊員 顏穎;國際刑警組織第十次亞太地區(qū)打擊有組織犯罪專家組會議召開[N];人民公安報;2011年
7 黃立;簡述有組織犯罪的基本特征[N];人民公安報;2000年
8 李光明;25名打黑先鋒破案680余起[N];法制日報;2007年
9 李偉(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漸洶涌的黑色暗流[N];光明日報;2001年
10 黃少澤;對有組織犯罪問題及警務合作的對策探討[N];人民公安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凡君;中國犯罪定量規(guī)定模式的反思與重構[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俊平;犯罪集團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3 孔德威;勞動就業(yè)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許皆清;臺灣地區(qū)有組織犯罪與對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靳曉光;執(zhí)政黨黨內民主發(fā)展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6 歐拉邁;西方現代性與中國現代化的進程[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白春梅;中國靜脈血栓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APC-R)和抗凝蛋白缺陷的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8 范今朝;權力的空間配置與組織的制度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趙信會;民事推定及其適用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10 李明輝;通向善政之途[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青;有組織犯罪若干問題的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1年
2 趙東巍;有組織犯罪的企業(yè)模式分析與法律防控[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昊嵐;我國農村有組織犯罪成因及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4 徐泳;轉型期中國大陸有組織犯罪的現狀分析及懲治對策[D];復旦大學;2011年
5 姚歌;中美有組織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6 楊英;有組織犯罪防治的刑法規(guī)制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7 李棟;反有組織犯罪特別訴訟程序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李偉;有組織犯罪論[D];鄭州大學;2001年
9 彭崢嶸;有組織犯罪與黑市之關聯初探[D];湘潭大學;2002年
10 陸梅英;我國有組織犯罪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514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51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