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國刑事鑒定制度的思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the crime phenomen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role of criminal identification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 current criminal apprais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criminal judicial practice, so how to start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the end of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and the appraisal period from the appraisal system, the appraisal person management,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start,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termination, the appraisal perio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orists and judicial practice departments to perfect the criminal apprais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in terms of the acceptance of appraisal conclusion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18.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少林;劉廷;;淺論刑事偵查程序的適度公開——以程序正義為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劉少軍;李延奎;;論辯訴交易與刑事和解的差異與融合[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3 江雁飛 ,陸廣泉 ,孟慶保;淺探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保障被害人權益問題[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4 劉少軍;論刑事程序對被追訴者的權利保障[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5 劉大元;;試論正當防衛(wèi)辯護的舉證責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陳黎,徐海龍;刑事訴訟證明責任的理性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7 陶有云;呂成;;死刑核準權的歸屬:歷史、現(xiàn)狀、未來[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胡謙;;論提起公訴的證明標準[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張學輝,郭小靜;關于公訴案件撤訴的幾個問題[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彭鳳蓮;單位犯罪訴訟程序立法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徐榮生;;中國檢察權及其權力配置[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維英;;檢察環(huán)節(jié)律師辯護問題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孫厚祥;;關于完善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性違法裁判機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卞建林;高家偉;譚秋桂;孫銳;;中國訴訟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余米爾;趙亞飛;楊桂勝;;論量刑辯論程序的構建與完善——以羅湖區(qū)人民法院量刑辯論程序改革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劉曼;;從邏輯學角度看刑事訴訟中間接證據(jù)的運用[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7 萬毅;;有組織犯罪及其對策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萬毅;;有組織犯罪及其對策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9 張磊;;檢察機關未成年人不起訴制度構建[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2 李晨;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陳勝;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閾下的法律與宗教[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許浩;《名公書判清明集》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李健;論法官的主體性[D];復旦大學;2011年
6 陳海平;死刑案件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7 鄭牧民;中國傳統(tǒng)證據(jù)文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呂洪民;中國陪審制度的困境與重生[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影;中國警察刑事職權配置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緒峰;偵查人員程序性違法的舉證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海嬌;我國刑事訴訟見證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徐妙;刑事司法鑒定啟動程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賀恒;刑事訴訟告知規(guī)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於旭初;刑訊逼供若干問題探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李珩;論刑事被害人權利的救濟[D];蘇州大學;2010年
7 何雪鈞;試論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改革與完善[D];蘇州大學;2010年
8 陳周;高校學生處分聽證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牟R,
本文編號:24908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49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