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環(huán)境與犯罪
[Abstract]:Cultural environment refers to the sum of all kinds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that exist around the human subject and affect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bject.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crime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and weakening of human animal and cultural nature,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its action on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Especially the family culture environment, the school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have the biggest influence on the crime. Therefore,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must be optimized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prevent crime.
【作者單位】: 山東警察學院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志政;文化環(huán)境的作用及機理[J];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亞君,黃睿;論高校圖書館員工的激勵途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張武;論政府經濟職權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孫顯元;;創(chuàng)新中的思維自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姚宏志;我國農村工業(yè)化歷史經驗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池子華;流民與近代盜匪世界[J];安徽史學;2002年04期
6 汪一為;認識當前社會現象的兩把鑰匙——階級分析法和階層分析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曾鐵,謝金忠;論教育投資對推動經濟發(fā)展的作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8 王元珍;;確立“以人為本”執(zhí)政理念的必然性和必要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昂永生;;試論政府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其成因[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10 馬國勝,潘文明,王暉;中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康惠生;孫錦峰;孫亮;;高校校園文化與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2 張世飛;;建國以來黨加強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世飛;;建國以來黨加強先進性建設的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曙新;;政黨文明建設: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引導和保證[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下)[C];2005年
5 張曉東;;把握時代主題 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主題轉換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chuàng)新歷程[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敖文蔚;;民國時期土匪成因與治理[A];“20世紀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C];1997年
7 馬烈;;30年代大城市土匪問題初探[A];“20世紀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C];1997年
8 李炳炎;江皓;;新型工業(yè)化道路下發(fā)揮我國后發(fā)優(yōu)勢的實現方式選擇[A];中國經濟現代化戰(zhàn)略——第三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9 黃建鋼;李百齊;;“行政管理學”新論:一種對治理社會方式的思考[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中亮;;當前中國成人教育科學研究的走向分析[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凌宏彬;鄧小平理論研究:一種權變的方法[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黃和新;馬克思所有權思想述要[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啟龍;中國共產黨與1978年以來的臺灣海峽兩岸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4 董振華;創(chuàng)新勞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5 肖林鵬;中國競技體育資源調控與可持續(xù)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6 張志輝;中共三代領導核心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貢獻[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曉博;中國近現代后發(fā)優(yōu)勢經濟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于國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許秀中;刑事政策系統(tǒng)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劉斌;新科技革命與國際政治[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團結;馮玉祥幕僚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2 劉啟珍;霍妮的社會文化神經癥理論及其現實意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吳滿峰;當代女性犯罪的社會學思考[D];福州大學;2003年
4 廖立;人力資源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5 寇躍;試析資源配置方式的理論演進及中國的現實選擇[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6 張君;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朱啟友;鄧小平黨內民主思想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8 呂英建;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對策探討[D];河南大學;2003年
9 歐七斤;匪首劉桂堂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付寶玉;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新;;環(huán)境犯罪數量不斷上升趨勢預測[J];北方環(huán)境;2011年06期
2 卜立新;;商業(yè)領域犯罪的原因[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3 何苗;;淺談聾啞人犯罪預防工作[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馬加民;柳永;;淺談報復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預防[J];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5 梁利;;探析犯罪控制途徑和犯罪控制計劃[J];法制與社會;2011年23期
6 科言;;缺某種營養(yǎng)可能是犯罪根源之一[J];食品與健康;2002年04期
7 本刊編輯部;;應勇:網絡犯罪的管轄應明確[J];中國審判;2011年04期
8 ;金融“大鱷”法網難逃[J];中國經濟快訊;2001年15期
9 劉坤遠;;論犯罪的階級性在不同類犯罪中的差異性體現[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年02期
10 徐艷華;;嚴打“兩搶一盜”保障公民財產安全[J];法制與社會;2011年2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仲飛;周路;;思辨與實證——犯罪學史上研究方法的回顧與評價[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2 王娟;;環(huán)境意象與犯罪行為預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周惠博;何家弘;;挫折效應與犯罪行為[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4 樓伯坤;;比較視野中的犯罪行為——兼論犯罪行為學的誕生[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張寶昌;錢波;;犯罪行為生物學淺析[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6 周平;;流動人口犯罪的社會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7 劉廣三;;論犯罪當量[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8 顏小冬;;大學生網絡犯罪探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9 張春妹;鄒泓;;青少年感受到的同伴壓力和同伴支持對犯罪行為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魏瓊;;對罪犯進行MMPI測定結果簡析[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立強 李瑞;重點打擊八類犯罪行為[N];人民公安報;2010年
2 董慧霞;親情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N];西部法制報;2010年
3 吳偉明;我市重拳打擊發(fā)票犯罪行為[N];宜興日報;2010年
4 徐青果;販賣假證:犯罪行為成了“就業(yè)”方式[N];檢察日報;2010年
5 耿朝華 白增安;校園周邊文化環(huán)境得到凈化[N];河北日報;2010年
6 記者 蔡巖紅;文物犯罪近年再呈上升勢頭[N];法制日報;2011年
7 葉明華;努力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N];三明日報;2008年
8 記者 任杰 實習生 李堯;努力營造良好文化環(huán)境[N];營口日報;2009年
9 記者 傅文忠;常抓不懈凈化文化環(huán)境[N];石獅日報;2010年
10 趙宇清;全力凈化文化環(huán)境[N];黑龍江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維民;國有企業(yè)高管人員犯罪控制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2 張波;罪過基本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3 梅傳強;犯罪心理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4 羅嘉司;競技體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楊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應付方式、情境因素與犯罪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吳殿朝;中國當代大學生犯罪原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劉建清;犯罪動機與人格[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楊維林;經濟犯罪的法律規(guī)制[D];吉林大學;2012年
9 鄭莉芳;成年人犯罪動機的生成與發(fā)展[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孫恒山;腐敗犯罪控制論[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磊;青少年犯罪研究與立法設計[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曹海琴;論亞文化對犯罪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6年
3 張優(yōu)東;恐怖主義犯罪現狀、根源及立法完善[D];西南大學;2006年
4 范辰;我國競技體育犯罪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5 李飛艷;我國非公有制企業(yè)犯罪成因探析[D];湘潭大學;2004年
6 王麗;關于戰(zhàn)后日本青少年非行問題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劉艷琳;我國競技體育中操縱比賽犯罪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8 王翠君;社會網絡中的犯罪行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肖輝馨;犯罪行為與犯罪心理的發(fā)生機制初探[D];山東大學;2008年
10 韓紅陽;中國與俄羅斯黑社會組織犯罪比較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66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46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