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流浪兒童的被害與預防
[Abstract]:Family breakdown, improper education, economic poverty and other factors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children vagrancy. These street children leave the guardian, live in the street, their right to exist,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and other basic right to life can not be effectively guaranteed, become a special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It is an important caus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living condition, criminal situation and victimized condition of street children, so as to effectively help and protect the street children.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ree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generalizes several main types of street children being kill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eath of street children.
【作者單位】: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思斌;中國社會的求—助關系——制度與文化的視角[J];社會學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曉莉;我國城市流浪女童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叢曉峰,唐斌堯;轉型期殘疾人社會支持的實踐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鄧鎖;;制度學習與醫(yī)療社會工作的發(fā)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高民;張朝紅;顏峰;;控制我國流浪乞討社會現象的對策[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熊躍根;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工作專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路徑與策略:理論解釋與經驗反思[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張茂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問題探討——以河南省為例[J];經濟經緯;2005年04期
6 徐前權;葉蓓;;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科學化、人性化與法制化的統一[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劉巖;劉威;;從“管制”、“救助”到“平衡”——政府部門與乞討者理想關系模式的建構及其制度化[J];理論與現代化;2006年01期
8 張潔;中國社會工作本土性的思考[J];社會;2003年04期
9 本刊編輯部;2001:中國社會學前沿報告[J];社會學研究;2002年02期
10 畢天云;社會福利的文化透視:觀點與簡評[J];社會學研究;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方衛(wèi)華;;政策流模型與“孫志剛事件”前后的收容政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方衛(wèi)華;;政策流模型與“孫志剛事件”前后的收容政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曹子瑋;樊援的繩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畢天云;社會福利場域的慣習[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陳星博;強制與遵從: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志茹;社區(qū)社會保障資源開發(f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諶立平;懷化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臨的困境與對策[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3 張娟;關系與利他[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陳奇娟;南京市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5 趙靜;求助機制的建立[D];山東大學;2005年
6 康文艷;大學畢業(yè)生擇業(yè)焦慮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胡宏偉;我國農村合作醫(yī)療需求與供給問題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6年
8 唐文躍;高校教師與學生群際互動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9 郝雙英;認同與觀望[D];山東大學;2006年
10 楊明偉;公民慈善意識及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洪英;社會支持網絡及其在社會工作(個案)中的應用[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2年03期
2 王思斌;中國社會工作的經驗與發(fā)展[J];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日、美、英、西德關于蘇聯犯罪情況的報導[J];國際觀察;1980年02期
2 侯清仁;;杜興業(yè)應定“間接故意殺人”罪[J];法學雜志;1981年02期
3 馬可錚;美國的流浪兒童[J];世界知識;1983年02期
4 李泰順;;印度兒童的悲慘遭遇[J];國際展望;1983年05期
5 先達人;;阿基諾事件的兩個調查報告[J];世界知識;1984年23期
6 金良平;;波蘭神甫被害事件[J];世界知識;1984年23期
7 陳淑儀;;誰是刺殺肯尼迪陰謀的組織者?(三)[J];國際展望;1984年01期
8 童志強;;項英被害前后和叛徒劉厚總的下落[J];理論建設;1986年04期
9 莊明杰;劉培善;;1831例殺人案件致死原因和被害原因分析[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1988年03期
10 武進群;;爸爸媽媽在哪里?——長春火車站流浪兒童生活掠影[J];w,
本文編號:2465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46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