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對犯罪的誘發(fā)作用
[Abstract]:Since the Chinese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accele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the closed-to-open, from the static to the dynamic, from the slow rhythm to the fast-paced, causes the social morality, the value, the benefit structure's inclination, the loss and the alternation, the social control force is sharply weakened, the crime quantity continues to be greatly increased.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馬列部!江西南昌330027 江西省糖酒副食品總公司!江西南昌330027
【分類號】:D91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洪泉;;新時期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的再探討[J];科技與企業(yè);2010年06期
2 魏蓮芳;;淺析治安管理中的技術防范[J];安防科技;2011年04期
3 顧吉生;;從四種角度導入構建四大警務模式——芻議警務工作的轉型發(fā)展[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付霄漢;;論談判在人質危機處置中的作用[J];遼寧警專學報;2011年05期
5 梁文光;林春武;;基于廣州市公安管理系統(tǒng)建設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1年S6期
6 陳建;;淺析犯罪心理痕跡在偵查破案中的作用[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7 鄭衛(wèi)民;姚春玲;;淺論警察控制與防衛(wèi)技能的特點與作用[J];科技資訊;2011年18期
8 ;及時回應訴求,勝過出警千員[J];工友;2011年06期
9 許海;唐遠清;;群體性事件本質、成因及防治的輿論學解析[J];當代傳播;2011年04期
10 趙雪軍;歐偉貞;;社會轉型中預防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研究——以喀什地區(qū)為例[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成達;鄭祖日;郭濤;;淺談誘導訓練在警犬訓練中的作用[A];第十一次全國養(yǎng)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陳飛;楊志明;陳永軍;;警犬技術在偵破命案中的重要作用[A];第十一次全國養(yǎng)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馬志鋒;;淺議如何發(fā)揮公安消防部隊的搶險救援作用[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廖斌;;工錢問題與民工犯罪探微[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5 叢梅;;轉型期社會控制體系的轉型與犯罪變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安詠梅;;變革的社會如何維護穩(wěn)定[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7 單勇;謝識;;犯罪的文化沖突論[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8 周路;;現代化與犯罪——社會控制中介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陳曉明;;階層分化與犯罪態(tài)勢[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曉明;;階層分化與犯罪態(tài)勢[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星芳;痕檢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中的作用[N];甘肅法制報;2005年
2 新泰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公安局局長 楊昭暉;突出四個要素 提升社會面管理水平[N];人民公安報;2011年
3 吳曉杰;社會轉型:“80后”犯罪的深層原因[N];檢察日報;2007年
4 羅惠芳;發(fā)揮打假主力軍作用 堅持把關與服務相結合[N];運城日報;2005年
5 李長富;“小工程”發(fā)揮大作用[N];人民公安報;2008年
6 記者 吳國清;發(fā)揮警務區(qū)第一道防線作用[N];法治快報;2006年
7 記者 趙良英 通訊員 魯松茂 實習生 劉洋;充分發(fā)揮聯(lián)合接訪機制作用[N];湖北日報;2006年
8 子楓;居住證制度意義和作用有待時間檢驗[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9 達德文;救災中發(fā)揮了尖刀作用[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8年
10 記者 潘真;社會轉型 上海面臨秩序再造[N];聯(lián)合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徐小江;我國轉型期群體性事件中的農民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單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汪志強;轉型社會中的農村公共安全服務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岳平;當代中國犯罪學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青少年犯罪的社會控制[D];山西大學;2007年
2 張傳發(fā);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chuàng)新[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沈茂煒;化解群訪事件 構建和諧社會[D];吉林大學;2005年
4 范娟;社會轉型期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李志偉;轉型期中國職務犯罪的社會學思考[D];山東大學;2007年
6 郝英兵;社區(qū)治安防控戰(zhàn)略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7 江傳寶;轉型社會的秩序變動與犯罪變化[D];安徽大學;2006年
8 佘思偉;社會轉型時期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9 王棟梁;系列殺人犯犯罪心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10 陳小玉;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城市流動人口犯罪及其控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4196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41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