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服務的經(jīng)濟學分析
[Abstract]:The core of fire service i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fi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threat of fire to national property and people's lives has gradually expande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ffective supply of fire protection service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As public goods, the fire service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exclusive and non-competitive consumption, and the failure of the market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public goods has become a sufficient reason for the government to intervene in the fire service.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caused by the system arrangement of government monopoly fire servi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government also has the phenomena of low efficiency, insufficient supply and free rider in monopoly operation of fire service.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fire service items, the evolution of fire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along the track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gap of fire service in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defects and drawbacks of the system arrangement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fire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seeking efficient fire service system and improving fire service. Throug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government is not the only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effective supply of fire protection services. The market, autonomou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even individuals can optimize the efficiency of fire service supply. This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urrent fire protection system reform practice.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D63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志峰;;我國非政府組織在公共物品供給中的彌補作用[J];企業(yè)研究;2011年12期
2 袁春瑛;;論社會治安服務有效供給[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馬躍;;強制的意義:農(nóng)民合作失靈及其矯正[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劉梅;;低碳經(jīng)濟、公共物品與財稅政策支持[J];理論與改革;2011年04期
5 季衛(wèi)東;;中國經(jīng)驗與“法與發(fā)展”研究的范式轉(zhuǎn)換[J];中國改革;2010年07期
6 晏揚;;公共財政“少取”優(yōu)于“多予”[J];當代貴州;2011年15期
7 晏揚;;公共財政“少取“優(yōu)于“多予”[J];當代社科視野;2011年06期
8 季衛(wèi)東;;面對“風險社會”[J];中國改革;2010年Z1期
9 丁元竹;;探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新模式[J];上海教育;2011年13期
10 楊龍;鄭春勇;;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政府創(chuàng)新初探[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志娟;苗大培;;體育公共物品的供給方式——公共服務與非營利組織理論的視角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2 趙凌云;;公共物品的生產(chǎn)與社區(qū)整合機制[A];浙江省社會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和諧社會建設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楊玉義;嚴力蛟;;試論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的環(huán)境管理[A];浙江旅游業(y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文集[C];2008年
4 王炳明;;教育服務實現(xiàn)的經(jīng)濟分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梁先明;向香云;;現(xiàn)代農(nóng)村公益事業(yè)建設問題探討[A];湖南省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工程學會2005年年會暨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費廣勝;姚桂芳;;提升政府農(nóng)村公共服務能力的動力機制分析[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鄒玉;;上海市虹口區(qū)濱河居住開發(fā)公共政策的經(jīng)濟學分析[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馬玲玲;;公共物品的民間提供——皖南古村查濟公共建筑遺產(chǎn)保護之調(diào)查研究[A];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200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曾國平;龔楨;;“三公”:新時期政府行政的重點[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10 黃世忠;杜興強;張勝芳;;市場、政府與會計監(jiān)管[A];新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開大學經(jīng)濟學院 何自力;新視角:技術性公共物品與制度性公共物品[N];光明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孫惠楠 楊爍 況莎 通訊員 陳蔚辰;生態(tài)問題是公共物品需共擔責任[N];貴陽日報;2011年
3 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 馬立明;我們該如何進行公共物品建設[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4 劉平 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創(chuàng)建社區(qū)型公共物品成為城市社會治理新特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周自強;從公共經(jīng)濟學角度看公共物品定價[N];天津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張波 燕冰 本報通訊員 立平;“平江模式”的經(jīng)濟學解讀[N];蘇州日報;2009年
7 陳美球 魏曉華 劉桃菊;國外耕地社會化保護啟示[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8 本報評論員劉文寧;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是政府的職責[N];工人日報;2002年
9 李仁君;讓大家受益的事誰來做[N];海南日報;2004年
10 徐宗威;生產(chǎn)公共物品才有特許經(jīng)營[N];中國建設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冷功業(yè);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吳偉;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經(jīng)濟學分析[D];西北大學;2004年
3 雷曉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論分析[D];西北大學;2003年
4 席恒;公共物品供給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5 劉錫田;中國地方政府競爭的制度基礎與創(chuàng)新[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6 劉亞非;我國公益類科研機構發(fā)展探究[D];東北大學;2006年
7 于國安;政府規(guī)制、政府職能與公共物品供給效率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陳華文;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地質(zhì)環(huán)境的經(jīng)濟學分析——以上海城市地質(zhì)環(huán)境為例[D];復旦大學;2004年
9 李宏利;城市更新中歷史環(huán)境的管治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10 孔志國;現(xiàn)代條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波;消防服務的經(jīng)濟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4年
2 周靜;公共信息資源服務模式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 楊田;陜西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的發(fā)展、問題及對策分析[D];西北大學;2004年
4 王丹;中國公共物品供給變革及其實現(xiàn)途徑[D];武漢大學;2005年
5 段軍華;我國農(nóng)業(yè)基礎設施投資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8年
6 張淑麗;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分析[D];鄭州大學;2003年
7 王晶;基于公共物品提供理論的美國公路投融資體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李洪波;公共物品供給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劉淵;轉(zhuǎn)型期中國面臨的公共危機及政府對策[D];四川大學;2006年
10 孫筠;治理視野中的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給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181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31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