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犯罪學思想探析
[Abstract]:The criminology thought in the Book of changes covers almost all the basic points of modern criminology research.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eep causes of crime from the basic concepts of criminology, the objective inevitability of crime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and probes into the direct causes of crime from anthropology, biology, psychology and so on.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theory of criminal strategy in Zhouyi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io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holistic and dynamic, which embodies a unique understanding method.
【作者單位】: 山東公安專科學校馬列部 山東大學公安處
【分類號】:D91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劍;論比較教育的目的性與審美性[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陳彥輝;;西周春秋經(jīng)典對辭令的關注——經(jīng)典對辭令關注的一個階段性考察[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6期
3 蓋光;中國哲學“無”性思維的生態(tài)審美意蘊[J];管子學刊;2004年04期
4 孫開泰;;陰陽家鄒衍的“天人合一”思想——“陰陽”是開啟“五行”的鑰匙[J];管子學刊;2006年02期
5 王宏海,左華;《易傳》生命哲學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于述勝;中國的教育傳統(tǒng)與教育創(chuàng)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1期
7 楊德龍,楊小洪;漢語文化鼻賦值的溯源[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李景林,劉連朋;天人觀念中所見之儒家人文傳統(tǒng)[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6期
9 韓強;直覺的辯證法——中國哲學思維的特征[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王繼訓;從陸賈到賈誼:看先秦儒學對漢初思想界的影響[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忠軍;;從虞翻易學看漢儒以象解《易》方法[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一)[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紹良;唐代諫官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藝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馬增強;《儀禮》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4 劉洋;闡釋與重構—《韓非子》研究新論[D];浙江大學;2004年
5 楊鑒生;王弼及其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陳修亮;乾嘉易學三大家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程遠;先秦戰(zhàn)爭觀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9 潘俊杰;先秦雜家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10 陳京偉;程伊川易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德立;郭店儒簡與子思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2 韋春喜;漢魏六朝詠史詩試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杜志國;《焦氏易林》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王艷玲;張煒小說的傳統(tǒng)文化情結[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岳宗偉;先秦儒家家庭觀探索[D];鄭州大學;2003年
6 劉現(xiàn)同;兩周時期旅游文化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孫海輝;孔子與老子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磊;《大戴禮記》“曾子十篇”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9 谷穎;伏生及《尚書大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向輝;周代世卿制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皮藝軍;;三期寄語[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年03期
2 皮藝軍;;四期寄語[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年04期
3 李波;;論多層面犯罪理論整合模型——以科學發(fā)展觀為視角[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4 劉行星;;社會公共安全機制的反思與創(chuàng)新——中國犯罪學高峰論壇(2011年海河論壇)綜述[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薛萬慶;;對貪官懺悔現(xiàn)象的犯罪學思考[J];領導科學;2011年23期
6 平仄;;上海市犯罪學學會近日舉行“職務犯罪的預防與懲治”研討會[J];犯罪研究;2011年02期
7 沈聃琳;劉建梅;胡峻梅;;涉嫌暴力違法的女性被鑒定人犯罪學特征分析[J];法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8 ;敬告作者[J];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科言;;缺某種營養(yǎng)可能是犯罪根源之一[J];食品與健康;2002年04期
10 段彪永;;群體性事件的理論探索[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貴萍;;對貴陽市拐賣兒童犯罪的犯罪學分析[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1世紀貴州社會發(fā)展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2 甘建一;;法醫(yī)學被鑒定人與犯罪學中被害人的相關性探討[A];全國第十二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牧;;犯罪現(xiàn)象存在論[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4 林勇;張東軍;胡澤卿;毛遠毅;王彬;;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犯罪學特征研究[A];中國法醫(yī)學會第三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洪沛霖;;初探社會主義國家產生犯罪的根源[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6 馬亞雄;靳高風;;犯罪學學科與專業(yè)建設與發(fā)展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7 賈桂海;;尋找安全之路——犯罪學的向度與進路[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8 陳興良;;群體犯罪學的理論框架——行為科學在犯罪學中的運用[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9 皮藝軍;;犯罪學Vs刑法學——刑法學話語霸權之終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肖劍鳴;吳璐琳;;論犯罪學的生態(tài)學化——西方犯罪學危機與犯罪生態(tài)學構想[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05級 張媛媛;從犯罪學的角度看嚴打[N];駐馬店日報;2010年
2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 趙寶成;校園襲擊案的犯罪學分析[N];檢察日報;2010年
3 王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犯罪學學會會長,,亞洲犯罪學學會副主席;犯罪學的方法論價值[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羅欣;從實然到應然:本體犯罪學VS規(guī)范刑法學[N];檢察日報;2009年
5 陸逸文;應對校園學生犯罪之策[N];江蘇法制報;2008年
6 劉文暉;“滅門案高發(fā)”的說法并不準確[N];檢察日報;2007年
7 張倩;警惕暴力亞文化現(xiàn)象[N];江蘇法制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尹傳紅;科學“福爾摩斯”[N];大眾科技報;2010年
9 鄒云翔;對于潛在被害人予以特殊保護并無不妥[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10 湖北總隊醫(yī)院;由“破窗理論”引發(fā)的管理思考[N];人民武警;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孫恒山;腐敗犯罪控制論[D];吉林大學;2006年
2 陳屹立;中國犯罪率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3 馬皚;對犯罪人本質特征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羅嘉司;競技體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吳殿朝;中國當代大學生犯罪原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唐永軍;中國白領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劉邦惠;精神病態(tài)男性罪犯自我的特點[D];西南大學;2008年
8 王順安;社區(qū)矯正理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永然;犯罪學方法論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龍文進;論犯罪學視野下的同性戀犯罪[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彭江華;犯罪學語境下的中亞國際恐怖主義[D];新疆大學;2005年
4 文竹;陜西省青少年犯罪預防與治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5 趙小亮;公安警察職務犯罪的原因與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雪冰;治安防控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陳紅;詐騙犯罪的犯罪學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田青;中國現(xiàn)階段犯罪率增長與居民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關系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張娜;少年暴力與暴力文化相關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孟強;我國“富豪刑事被害”的犯罪學思考[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758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27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