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中國犯罪學發(fā)展的歷史機遇——2006年犯罪學研究述評
[Abstract]: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macro social background and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riminology. In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has shown a trend of knowledge collation and rapid matur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rimi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leniency and severity, juvenile justice, restorative justic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community correction are the main melody, keywords or new concep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in 2006. Together, they constitute the marked points in the basic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this year.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興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J];法學雜志;2006年01期
2 黃京平;;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時代含義及實現(xiàn)方式[J];法學雜志;2006年04期
3 張旭,單勇;犯罪學研究范式論綱[J];法學評論;2005年04期
4 竹懷軍;利子平;;我國刑事政策的抉擇及其合理性論證[J];法學評論;2006年04期
5 李翔;;悖論:理性的分析 寬容的底線——法釋[2006]1號實質(zhì)立場的解讀[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03期
6 杜穎;;法釋[2060]1號在運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一些思考[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03期
7 康樹華;;最新司法解釋是維護未成年人權益的重要舉措和法制建設的重大突破[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04期
8 王雪梅;;論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和價值取向[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05期
9 戴宜生;面臨挑戰(zhàn) 首重實證——世紀之交時對犯罪理論研究的期望[J];公安研究;1999年03期
10 白建軍;關于犯罪學體系的重新思考[J];江蘇公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詩忠;;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基本問題研究——對相關傳統(tǒng)話語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袁二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視野中的盜竊罪司法解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張云波;;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內(nèi)涵及定位[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魏旋君;李凱俊;;輕緩刑事政策探索[J];比較法研究;2007年04期
5 趙秉志;杜邈;;中國懲治恐怖主義犯罪的刑事司法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譚淦;;刑法、刑事政策與社區(qū)矯正[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閻二鵬;;論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金福;;如何應對死緩的擴張適用——兼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正確理解[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陳莉蓉;;寬嚴相濟語境下死刑司法控制問題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7期
10 王德運;馮永泰;王淑芳;任開志;黃剛;歐新鐵;;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法律化[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傅文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檢察工作中的運用[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楊曉;;起訴階段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現(xiàn)途徑[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梁平;;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審查起訴階段的理解與貫徹[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王飛;;試析刑罰權國有性面臨的挑戰(zhàn)[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5 丁根生;徐世偉;史東海;;樹立和諧執(zhí)法理念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有關問題的思考[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6 劉憲權;吳允鋒;;和諧社會語境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司法貫徹[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7 于阜民;;犯罪學的犯罪范疇[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于阜民;;犯罪學的犯罪范疇[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9 莫洪憲;葉小琴;;研究成果的轉(zhuǎn)化 犯罪學發(fā)展的生命線——以犯罪學的學科地位為切入[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10 衛(wèi)磊;;價值與事實的雙重追問——犯罪學的本體重構與范式轉(zhuǎn)換[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靜麗;刑罰權的動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3 岳平;當代中國犯罪學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4 盛長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5 陳鳳超;現(xiàn)代刑事司法正義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房麗;數(shù)罪并罰限制加重原則之解構[D];吉林大學;2012年
7 張維;尋釁滋事罪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王洪偉;證券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4年
9 李海瀅;國際犯罪的基設性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劉金剛;環(huán)境的刑法保護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青;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春暉;我國刑事訴訟管轄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王朋;論綁架罪中的“情節(jié)較輕”[D];湘潭大學;2010年
4 曹剛果;刑事訴訟契約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王廣聰;盜竊犯罪現(xiàn)象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陳凱;基于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的毒品犯罪群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林政;論社區(qū)矯正對象的權利保障[D];蘇州大學;2010年
8 陳杰;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檢察工作[D];蘇州大學;2010年
9 王輝;恢復性司法實務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孫保華;我國社區(qū)矯正的困境及出路的思考[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儲槐植;美國刑事政策趨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2 儲槐植;嚴而不厲:為刑法修訂設計政策思想[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6期
3 周洪波;單民;;論刑事政策與刑法[J];當代法學;2005年06期
4 戴宜生;首重實證──世紀之交對犯罪理論研究的期望[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1期
5 ;少年“強索”類案件的基本情況與定罪量刑探討[J];青少年犯罪問題;1996年03期
6 本刊編輯部;;我國少年司法制度建設的重大突破[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02期
7 鄭杭生,李霞;關于庫恩的“范式”——一種科學哲學與社會學交叉的視角[J];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8 游偉,謝錫美;“嚴打”政策的回顧與科學定位[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周路;犯罪學實證研究之我見[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4期
10 杜雄柏;困境與出路:關于我國犯罪學實證研究的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琪,張 光;英國犯罪學的新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犯罪學研究[J];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李世清;;我國犯罪學研究范式初探[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5年06期
3 嚴勵;金碧華;;犯罪學研究方法的路徑選擇——對當前我國犯罪學研究現(xiàn)狀的審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康均心;周亮;;論犯罪學研究成果的轉(zhuǎn)化——兼論犯罪學的良性發(fā)展機制[J];法學論壇;2007年04期
5 汪雯;阿富;;遼寧省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2007年首屆學術研討會[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王云才;;犯罪學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年10期
7 李英霞;;遼寧省犯罪學研究會第一屆五次常務理事會議在鞍山召開[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8 張荊;;中國犯罪學研究歷程中的慶幸與遺憾[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年03期
9 康樹華;;戰(zhàn)后日本犯罪學研究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J];法治論叢;1990年03期
10 康樹華;加強犯罪學研究 預防和控制犯罪[J];法治論叢;199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嚴勵;;再論犯罪學研究的路徑選擇——以中國犯罪學研究為視角[A];犯罪學論叢(第六卷)[C];2008年
2 皮藝軍;;論犯罪學研究中的“價值無涉原則”[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3 張樹海;;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工作報告[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4 余建明;;犯罪學研究的現(xiàn)實價值[A];中國犯罪學年會論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5 嚴勵;;再論犯罪學研究的路徑選擇——以中國犯罪學研究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6 唐大宇;;中國臺灣地區(qū)的犯罪學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7 江維龍;;犯罪學研究成果轉(zhuǎn)化的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8 杜雄柏;;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去贏得社會的尊重——關于我國犯罪學研究出路問題的思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9 康樹華;;中國犯罪學研究之現(xiàn)狀[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10 陳興良;;刑事一體化視野中的犯罪學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岳平;當代中國犯罪學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永然;犯罪學方法論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吳文艷;網(wǎng)絡游戲私服的犯罪學研究[D];煙臺大學;2008年
3 熊琳;旅游犯罪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邱晨帆;犯罪學視野中“人”的形象[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21832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18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