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事件的處置機制探討
[Abstract]:Group ev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group, interest, organization, complexity, excesses and openness. To deal with group incidents, we need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expression of interests,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judicial protection, solve the conflict in judicial channels,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emergency handling, and make the disposal of group incidents legalized.
【作者單位】: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
【基金】: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容性增長’與化解當前社會利益矛盾研究”(11BKS03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1.4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嬰虹;論農(nóng)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nóng)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王平;論中國法治化進程中先進法律文化的建設[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龔群;康德、黑格爾主體哲學的內(nèi)在困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閆東;試論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方式的創(chuàng)新取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王姝;淺析我國繼承法之遺囑自由[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夏文斌;公平原則與和諧社會的建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賀賓;;走向?qū)υ捊煌默F(xiàn)代倫理生成機制[J];北方論叢;2006年05期
9 張云昊;;從前現(xiàn)代到現(xiàn)代——共同體變遷的內(nèi)在邏輯及其啟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徐國棟;西方立法思想與立法史略(上)——以自由裁量與嚴格規(guī)則的消長為線索[J];比較法研究;199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邱本;自由競爭與秩序調(diào)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周漢華;中國法制改革論綱:從西方現(xiàn)實主義法律運動談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余涌;道德權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彭靈勇;法律推理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趙雪綱;論人權的哲學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馬永平;土地權利與登記制度選擇[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9 吳衛(wèi)軍;法理與建構:中國司法改革的宏觀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徐曉松;論公司資本監(jiān)管[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鼎新;論死刑復核程序[D];湘潭大學;2003年
2 肖冬紅;關于我國建立判例法制度的幾點思考[D];湘潭大學;2001年
3 雷天遙;價值視野中的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D];湘潭大學;2001年
4 丁敏;清代華北地區(qū)田房契約文書粘連結構及其契約觀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姚劍波;刑事訴訟一事不再理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張愛球;訴訟功能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7 黃裙;物權法定主義之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8 張悅;贈與人任意撤銷權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9 劉潤發(fā);論環(huán)境侵權及其救濟[D];中南林學院;2003年
10 常良;論消費欺詐中的經(jīng)營者與消費者[D];四川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強;;論處置群體性事件聯(lián)合行動力量的重構與編成[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張翹楚;;關于民警在群體性事件現(xiàn)場“軟處置”存在主要問題的剖析[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孫繼軍;趙陽;;試論警察現(xiàn)場執(zhí)法禮儀實訓課的構建[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劉濤;;群體性事件中的輿情處置[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征稿啟事[J];警察實戰(zhàn)訓練研究;2011年03期
6 辛文卿;;論信任、社會資本與群體性事件的治理[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辛文卿;;信任社會資本的培育與群體性事件治理[J];新疆社科論壇;2011年03期
8 鮑韻;;公安機關提高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的水平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年1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高文英;;群體性事件處置中警察權配置問題研究[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楊富平;;流動人口的訴求表達與矛盾化解機制——路橋區(qū)“流動人口圓桌議政制度”的實踐與思考[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巢湖市公安局副局長兼居巢分局局長 戴尉華;以理性平和的理念指導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N];巢湖日報;2009年
2 楊煉 湖南省委黨校;群體性事件處置中的六大誤區(qū)[N];中國社會報;2010年
3 李世杰;國外群體性事件處置的思考和啟示[N];人民公安報;2010年
4 盛力邋通訊員 陳豐;我市舉行群體性事件處置遠程集結演練[N];麗水日報;2007年
5 尹耀新;群體性事件處置對策探討[N];麗水日報;2005年
6 笑蜀;處理群體性事件需要新思維[N];南方周末;2008年
7 羅軍(作者系烏審旗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如何積極預防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N];鄂爾多斯日報;2006年
8 南京市棲霞區(qū)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李漢橋;彰顯棲霞特色 鞏固平安創(chuàng)建[N];江蘇法制報;2006年
9 記者 王軻真;“三招”維穩(wěn)效果佳 招商街道“好點子”獲贊[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10 記者 楊燕生 通訊員 王春壯 費國棟;突出五個幫建打造四個品牌[N];法制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志宏;武警部隊參與群體性事件處置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劉子豐;群體性事件處置中的危機警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愛平;農(nóng)村群體性事件處置中公安機關的作用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任浩;群體性事件處置中刑事技術依法使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5 梁君巖;論公安機關與群體性事件處置[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640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16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