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法醫(yī)學之進步
本文選題:法醫(yī)學研究 + 二十年; 參考:《證據科學》2012年04期
【摘要】:林幾(1897-1951)教授是我國現代法醫(yī)學創(chuàng)始人,他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代法醫(yī)學研究、教育與檢案之先河,并將其成果撰寫成論文,發(fā)表在《中華醫(yī)學雜志》、《北平醫(yī)刊》等雜志上。其中影響比較大的論文有《二十年來法醫(yī)學之進步》、《最近法醫(yī)學界鑒定法之進步》、《疑案鑒定實例》、《法醫(yī)學史》等。鑒于這些文獻極具史料價值,即使在今天法醫(yī)學專業(yè)人員及法律專業(yè)人員進行研讀,仍然大有裨益。然而,讀者要想查閱這些文獻的原文卻并非易事。本次結合黃瑞亭先生的《法庭科學的真諦》一文發(fā)表之際,編輯部決定將林幾教授1946年發(fā)表在《中華醫(yī)學雜志》(第32卷第6期,第244-266頁)上的《二十年來法醫(yī)學之進步》進行整理,以簡體字的形式全文刊發(fā),以饗讀者。
[Abstract]:Professor Lin Ji (1897-1951) w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forensic medicine in China. He pioneered the research,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modern forensic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and wrote his paper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eiping Medical Journal. Among them, the most influential papers are the Progress of Forensic Medicine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Forensic Medicine, the case of doubtful cases, the History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value of these documents, it is still helpful for forensic and legal professionals to study them even today. However, it is not easy for readers to consult the original texts of these document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publication of Mr. Huang Ruiting's "the True meaning of Forensic Science",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decided to publish Professor Lin Ji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in 1946 (vol. 32, No. 6, "Progress in Forensic Medicine in the past 20 years" (pp. 244-266) is arranged and published in simplified Chinese for readers.
【作者單位】: 北平大學醫(yī)學院法醫(yī)學教研室;
【分類號】:D919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金宏;王先遠;許志勤;南文考;高蘭興;;我軍二十年來營養(yǎng)狀況的回顧與未來研究展望[A];中國營養(yǎng)學會公共營養(yǎng)分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居民膳食與營養(yǎng)狀況變遷論文集[C];2005年
2 林樂武;許金暢;劉觀勇;鐘小偉;;對眼損傷法醫(yī)臨床學鑒定難點之探討[A];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九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徐娜;細菌告訴你誰是兇手[N];大眾科技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朱國旺;rBS—WC疫苗——二十年磨礪出的防霍亂利劍[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肖堅;基于虛擬尸檢技術推斷死亡時間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蔡繼峰;蒼蠅群落演替及MtDNA分子標記的法醫(yī)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郭亞東;常見嗜尸性麻蠅分子標記的檢測及地區(qū)基因庫的建立[D];中南大學;2012年
4 陳陽;Connexin43與心肌缺血的相關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奕;腦損傷體感誘發(fā)電位應用價值的法醫(yī)學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張艷萍;DYS-714/723/650/713-plex通用引物嵌合復合擴增及在法醫(yī)學實際檢案中的應用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張鐳;大鼠肌肉挫傷后肌鈣蛋白I mRNA表達與損傷時間關系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秦王民;3D技術在人牙咬痕個體識別的法醫(yī)學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李萬軍;電擊傷(死)后心肌PEG-3表達的法醫(yī)學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馬威;中國東北漢族群體3個miniSTR基因座D10S1248、D14S1434和D22S1045的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杜秋香;大鼠皮膚挫傷后ICAM-1和NF-κB mRNA表達與損傷時間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陳瑤清;死后人玻璃體液化學成分規(guī)律性改變對推斷死亡時間的法醫(yī)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王興華;16SrDNA對中國常見嗜尸性麗蠅的種類鑒定及法醫(yī)學意義[D];中南大學;2011年
10 王全芳;大鼠死后心肌肌紅蛋白mRNA的含量變化與死亡時間的相關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559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05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