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誘發(fā)未成年人犯罪研究
本文關鍵詞: 網(wǎng)絡誘發(fā) 犯罪場 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 網(wǎng)矯學校 出處:《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網(wǎng)絡的特殊性與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相結合極易誘發(fā)犯罪,文章通過實證研究分析并借鑒犯罪場和引力場理論,認為應研制過濾和屏蔽網(wǎng)絡不良信息的軟件,加強網(wǎng)絡立法,完善監(jiān)護人、網(wǎng)吧經(jīng)營者、網(wǎng)絡內容提供者和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對無法監(jiān)管的未成年人,可以由公安機關輔助監(jiān)護,必要時可以給需要監(jiān)護的未成年人佩戴電子監(jiān)控儀,應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網(wǎng)矯學校,在現(xiàn)有的學校內設立網(wǎng)矯班,對需要矯治的未成年人進行矯治和教育。
[Abstract]:It is easy to induce crime by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network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of crime field and gravitational fiel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oftware to filter and block the bad information of the network, strengthen the network legislation, perfect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uardian, the operator of the Internet bar, the provider of the network content and the provider of the network service. For minors who cannot be supervised, they may be assisted b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or guardianship. If necessary, they may wear electronic monitoring instruments to minors in need of guardianship, and schools should be set up where conditions exist. Set up net correction classes in existing schools to treat and educate minors in need of correction.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廣東工業(yè)大學政法學院;
【基金】:廣州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項目《網(wǎng)絡倫理道德失范與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以廣州市為例》(批準號:08Z05)
【分類號】:C913.5
【正文快照】: 當前,因網(wǎng)絡誘發(fā)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常突出,形勢日益嚴峻,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雖然我國已有一批學者就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狀、特點及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但研究因網(wǎng)絡誘發(fā)的未成年人犯罪還較少,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理論研究成果還不夠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蔡穎雯;論網(wǎng)絡內容提供商的侵權行為及其責任[J];法學論壇;2005年01期
2 張宇潤;;保護青少年免受網(wǎng)絡淫穢色情信息影響的法律對策[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興華;;事實合同在債法中的遭遇[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施建輝;;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問題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3 張家勇;;不動產(chǎn)物權登記效力模式之探究——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的相關規(guī)定[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4 馬樺;袁雪石;;“第三姓”的法律承認及規(guī)范[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5 曾大鵬;;居住權基本理論問題反思——評居住權的否定理由[J];河北法學;2006年11期
6 宋旭明;;傳統(tǒng)和解立法矛盾之檢討[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6期
7 李雙元;黃為之;;論和解合同[J];時代法學;2006年04期
8 李忠勇;;試論警察盤查權之啟動[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9 朱廣新;;地役權概念的體系性解讀[J];法學研究;2007年04期
10 馬齊林;論我國的分居立法[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求軼;消滅時效的歷史與展開[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2 黃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義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覃遠春;民法自然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4 魏小軍;遺囑有效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王嘎利;民事共同訴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董勤;國際擔保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方恩升;我國民事侵權責任歸責原則體系之建構[D];復旦大學;2007年
9 花勇民;歐洲體育文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10 夏利民;論財團法人制度[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曦;房地產(chǎn)抵押問題研究[D];北京大學;2005年
2 梅益峰;自然之債概說[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3 徐亞之;物權行為獨立性與無因性之檢討[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4 于瀧;與資產(chǎn)證券化相關的若干債權讓與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5 李霄鵬;共同危險行為研究——以構成要件為中心[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黃子瑞;物權行為三思[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朱虎;權利客體的解釋框架研究:邏輯和價值的區(qū)分[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龐紅;論我國夫妻約定財產(chǎn)制的完善[D];廣西大學;2005年
9 方霞;非婚同居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10 胡玉芳;論債的清償?shù)殖鋄D];吉林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唐昭紅;論人格權請求權與知識產(chǎn)權請求權的確立——對侵權的民事責任制度的再次詰難[J];法商研究-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2002年02期
2 張宇潤;網(wǎng)絡有害信息法律管制之我見[J];法學雜志;2005年02期
3 陳興良;關于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理性思考[J];法學;2002年08期
4 梅術文;;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的法律規(guī)制與制度完善[J];時代法學;2007年02期
5 任亮;;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失范行為——基于社會共享價值觀的分析[J];理論學刊;2007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皮勇;劉為國;;論青少年與網(wǎng)絡犯罪場[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瑋U,
本文編號:14515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45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