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深層矛盾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之本——校園血案的社會學思考
本文關鍵詞:化解深層矛盾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之本——校園血案的社會學思考
【摘要】:校園血案的發(fā)生透視出我國當前存在的深層社會矛盾。改革開放30余年來的利益失衡所導致的貧富差異與社會分化,激化了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同時,人格矯治和生命倫理道德的缺失等,則是更深層面的社會文化因素。化解深層社會矛盾乃是防止惡性事件頻發(fā)、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根本。應建立利益均衡機制,協(xié)調利益關系;建立溝通機制,化解基層糾紛;建立社會疏導機制,樹立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理念。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學學會;南京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
【分類號】:D917.2
【正文快照】: 2010年4、5月間,在福建南平、江蘇泰州等地接連發(fā)生的6起校園血案,激起了全社會的震怒與譴責。慘無人道的兇手,將魔爪伸向美麗的校園,伸向祖國的花朵、未成年的幼兒。面對受到傷害的孩子們,人們感到無比的痛心。雖然兇手最終伏法(或自殺)了,校園的安全保護措施也得到了加強,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佑新;現(xiàn)代性問題與中國現(xiàn)代性的建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陳明凡,宋衍濤;政治沖突與整合理論的產生和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3 關寶軍;;當代價值沖突的實質及其啟示[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5期
4 劉生全;;論教育場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5 王洪才;論高教研究的四種范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沈湘平;全球化研究的人學轉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王成兵;對當代認同危機問題的幾點理解[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晏輝;;守望家園——家庭倫理的當代境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鄭也夫;信任:溯源與定義[J];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04期
10 張琦;生活儀式與自我認同——對過士行“閑人”形象的解讀[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秋瑰;;博客力量與中國現(xiàn)狀——從中美博客熱點差異看中國博客的現(xiàn)實發(fā)展[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2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3 李燕凌;吳松江;陳冬林;;構建和諧社會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應急管理機制研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沈湘平;;略論風險與和諧[A];第八屆暨第七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焦春;朱喜梅;;中國冰雪文化發(fā)展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晉芳;網(wǎng)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張纓;信任、契約及其規(guī)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陳共德;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交往形態(tài)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權力話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孫輝;批評的文化之路——20世紀末以來文學批評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8 李建英;烏托邦理想的超越與反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于東曄;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在中國[D];蘇州大學;2003年
10 鄒s,
本文編號:1296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29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