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3 13:34
本文關鍵詞: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流動人口數(shù)量的快速增長,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需求同流動人口社會保障能力之問的矛盾,已經(jīng)成為我國政府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流動人口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和全國人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傳統(tǒng)的只是為了打工的“流動人口”已經(jīng)從單純流動勞動力輸出轉變?yōu)槠惹行枰鐣诤系牧鲃觿趧恿。流動人口的外出打工不再是單純的追求?jīng)濟利益,更多的人則希望擁有同城市人口一樣的社會保障權利,更有一部分希望能夠留在城市成為一個“城市人”。但如今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政策不夠完善,在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上因為戶籍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而出現(xiàn)了與城市人口相差甚遠,甚至還不如農(nóng)村社會保障的情況,因此研究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政策,有利于解決這一矛盾問題,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政策,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為建立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緒論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國內(nèi)的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的概念進行了概述,為全文提供了理論支持。第三部分對我國現(xiàn)行的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在第三部分的基礎上,論文第四部分試圖尋找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在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并通過研究找到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存在問題的原因,以期找到完善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的突破點。 論文在對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的現(xiàn)狀及其現(xiàn)有的相關政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過后,得出了幾點完善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的啟示。論文第五部分總結全篇,通過研究從多方面總結得出完善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的方法和方向,論文認為,要完善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首先要建立適合流動人口特點的社會保險制度,其中包括工傷保險制度、醫(yī)療保險制度、養(yǎng)老保險制度、失業(yè)保險制度。其次是要完善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的配套措施,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提高流動人口的整體素質(zhì),建立城鄉(xiāng)平等的戶籍制度;制定完整的社會保障法規(guī);解決流動人口住房問題;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問題;建立流動人口工會組織。
【關鍵詞】:流動人口 社會保障 公共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31.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緒論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義11
- 1.3 文獻綜述11-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2 流動人口及社會保障的概念界定15-19
- 2.1 流動人口的含義15-16
- 2.2 社會保障的含義16-17
- 2.3 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的必要性17-19
- 3 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體系19-24
- 3.1 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險政策19-21
- 3.1.1 養(yǎng)老保險19
- 3.1.2 醫(yī)療保險19-20
- 3.1.3 工傷保險20-21
- 3.1.4 失業(yè)保險21
- 3.2 流動人口的子女教育政策21-22
- 3.3 流動人口的住房福利政策22-24
- 4 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24-36
- 4.1 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24-28
- 4.1.1 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覆蓋面較窄24-26
- 4.1.2 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延伸性不足26-28
- 4.1.3 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移動性不強28
- 4.2 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存在問題的原因28-36
- 4.2.1 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意識淡薄28-29
- 4.2.2 社會保險制度不健全29-32
- 4.2.3 傳統(tǒng)的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結構32-33
- 4.2.4 社會保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33-34
- 4.2.5 公眾利益訴求渠道不完善34-36
- 5 完善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的對策36-49
- 5.1 建立適合流動人口特點的社會保險制度36-42
- 5.1.1 工傷保險制度36-38
- 5.1.2 醫(yī)療保險制度38-39
- 5.1.3 養(yǎng)老保險制度39-41
- 5.1.4 失業(yè)保險制度41-42
- 5.2 完善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政策的配套措施42-49
- 5.2.1 建立城鄉(xiāng)平等的戶籍制度42
- 5.2.2 制定完整的社會保障法規(guī)42-43
- 5.2.3 解決流動人口住房問題43-44
- 5.2.4 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問題44-46
- 5.2.5 建立流動人口工會組織46
- 5.2.6 提高流動人口的整體素質(zhì)46-49
- 總結49-50
- 參考文獻50-52
- 致謝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慧蓉;鐘漲寶;;我國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跳躍轉移模式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24期
2 王德強;馮國林;楊園園;;論穩(wěn)定勞動關系的建立——以戶籍制度與農(nóng)民工平等就業(yè)權為視角[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4期
3 史保金;;發(fā)達國家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yè)研究;2006年16期
4 莫艷清;;城市農(nóng)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綜述[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徐曉琪;杜炳漢;羅元文;;城市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與對策[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07年04期
6 黃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與農(nóng)民工市民化[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2期
7 王萍;英法農(nóng)村勞動力轉移 城市化及其啟示[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8 陳偉東;張大維;;馬克思恩格斯的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思想研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03期
9 楊文飛;;農(nóng)民工問題的制度障礙消解[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姜冰;;農(nóng)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的若干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年02期
,本文編號:1025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02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