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漢諾夫和列寧關于十月革命的爭論再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3-03-05 22:03
普列漢諾夫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集大成者,既是俄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同時也是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導師和革命戰(zhàn)友,后來他們發(fā)展為論敵。列寧則是世界上第一個讓馬克思的想法變?yōu)楝F實的人,他帶領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建成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俄國和整個世界的未來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十月革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篇章,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但是,關于這次革命合理性和必然性的爭論一直持續(xù)至今。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勝利后,在俄國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局面——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和工農階級蘇維埃兩個政權同時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持續(xù)和俄國在大戰(zhàn)中的慘敗使得俄國境內本就不發(fā)達的經濟更為蕭條,貧苦農民工人也更加難以生存,俄國人民更是提出了“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口號,要求執(zhí)政者必須做出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列寧大膽地認為貧困會使得俄國工人和農民更具有階級意識和革命性,而俄國的資產階級的天生軟弱性決定了它是不可靠的,俄國無產階級政黨應該奪取政權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普列漢諾夫認為俄國在1917年并不具備革命的主客觀條件,包括生產力水平、人民的文化素質、國際環(huán)境。 十月革命的勝利似乎為這場關于俄國是...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附表
內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學者關于此問題的幾大主流觀點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框架和論文新意
第一章 爭論的過程和基本內容
第二章 雙方的共同點
第一節(jié) 對社會主義的理解相同
第二節(jié) 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最終勝利的前提
第三節(jié) 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嚴重滯后于西方
第三章 雙方的爭論點
第一節(jié) 俄國是否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物質條件
第二節(jié) 俄國革命是否會得到其他國家革命的支持
第三節(jié) 俄國是否應該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
第四節(jié) 俄國無產階級的力量和工農聯盟的可行性
第五節(jié) 俄國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合作的可行性
第四章 對爭論的再思考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俄國革命的看法
第二節(jié) 歷史視野中的十月革命
一、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失敗看十月革命
二、從新經濟政策看十月革命
三、從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和蘇聯解體看十月革命
第三節(jié) 對于十月革命的再理解
一、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二、十月革命后俄國是否應該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第四節(jié) 重評普列漢諾夫和列寧
一、對普列漢諾夫的十月革命觀的再評價
二、對列寧關于十月革命的觀念和實踐的再評價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757008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附表
內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學者關于此問題的幾大主流觀點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框架和論文新意
第一章 爭論的過程和基本內容
第二章 雙方的共同點
第一節(jié) 對社會主義的理解相同
第二節(jié) 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最終勝利的前提
第三節(jié) 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嚴重滯后于西方
第三章 雙方的爭論點
第一節(jié) 俄國是否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物質條件
第二節(jié) 俄國革命是否會得到其他國家革命的支持
第三節(jié) 俄國是否應該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
第四節(jié) 俄國無產階級的力量和工農聯盟的可行性
第五節(jié) 俄國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合作的可行性
第四章 對爭論的再思考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俄國革命的看法
第二節(jié) 歷史視野中的十月革命
一、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失敗看十月革命
二、從新經濟政策看十月革命
三、從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和蘇聯解體看十月革命
第三節(jié) 對于十月革命的再理解
一、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二、十月革命后俄國是否應該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第四節(jié) 重評普列漢諾夫和列寧
一、對普列漢諾夫的十月革命觀的再評價
二、對列寧關于十月革命的觀念和實踐的再評價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7570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375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