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夯歌的主要特點
一、簡練傳神的白描白描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完全用線條來表現(xiàn)描繪對象而不上色施彩,具有樸素、簡潔、概括、準確的特點。白描也是一種文學表現(xiàn)技巧,是指用最精練、最簡潔的文字粗線條地勾勒出表現(xiàn)對象的形象或精神面貌,要求作家準確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鋪陳,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魯迅在《作文秘訣》中曾經(jīng)說過:“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diào):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23在古今民歌中,白描是一種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這首南皮夯歌《放風箏》,對于放風箏的姐妹二人的服飾、容貌的描寫,就使用了自描的手法:
姐妹那個二人來到城東,捎帶著放風箏。
大姐穿的鸚哥綠,二姐穿的石榴紅。八幅羅裙系在腰中。
江南的官粉凈了面,蘇州的胭脂抹嘴紅。
鏡子里照花容,好呀一對美花容。
這段描寫,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對姐妹二人的描畫簡潔概括、栩栩如生,雖然沒有直接描寫姐妹倆的花容月貌,但是通過簡單的勾勒,讓人們對姐妹倆的美麗形象產(chǎn)生了美好豐富的聯(lián)想。
二、鋪張排比的鋪陳所謂鋪陳,實際上就是《詩經(jīng)》“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中的“賦”。關于“賦”,南宋朱熹這樣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所謂賦,就是鋪陳,把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或客觀事物平鋪直敘地表現(xiàn)出來。鋪陳往往與修辭格中的排比結(jié)合起來使用,按照某種時間、空間或事理的邏輯順序,把一些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緊密相關的句子排列起來,從而起到增強氣勢、渲染環(huán)境、氣氛或人物心理的作用。如《詩經(jīng)》中的《萊莒》,以六組結(jié)構(gòu)相同的句子構(gòu)成,描繪了古代勞動婦女在野外采摘野菜時的情景,節(jié)奏歡快,筆耕文化傳播,韻味無窮。這種鋪張、排比的風格,在滄州夯歌當中也十分普遍,比如這首流行于滄縣一帶的《夯歌》中有如下描寫:
甜水汩汩畦中灌,青菜得水滋生生。
澆得絲瓜抿嘴笑,澆得扁豆樂融融。
竄臺的蘿卜為皇上,封那黃瓜菜兒為正宮。
正宮娘娘奏了一本,叫一聲萬歲我的主公。
菜園內(nèi)造了反,快降旨意去出征。
調(diào)來的大蔥排成隊,調(diào)來的韭菜帶劍有威風。
調(diào)來的茄子拿大錘,豆角騎馬帶彎弓。
冬瓜個大力氣猛,吊瓜青面樣子兇。
個個高聲齊吶喊,層層圍了個不透風。
嚇得辣椒紅了臉,嚇得黃瓜臉發(fā)青。
嚇得鮮姜臉焦黃,嚇得柿子瞪眼睛。
瓠子嚇得拉長臉,大蒜嚇得腦袋鉆在土中。
這首《夯歌》當中有多處都用到了鋪陳排比的句式,不過,與《詩經(jīng)》中那種單純的“賦”不同,這首民歌在鋪陳排比的同時,又使用了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格式,使得這首民歌在磅礴的氣勢之外更多了一種幽默詼諧、形象生動的修辭效果,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菜園豐收時菜農(nóng)的那種難以掩飾的喜悅心情。
再如這首流傳于滄州市區(qū)的《青菜名》,抒發(fā)了菜農(nóng)走街串巷、販賣蔬菜的愉快心情,其中以擬人手法列舉了菜筐中的各式各樣的蔬菜。有一段是如此描繪的:
眼看青菜要打仗,三天以里調(diào)大兵。
菜瓜搬了個冬瓜當大炮,拿起山藥當火繩。
忽聽大炮連聲響,打得白蓮藕傷了三千兵,打得根子菜卷卷著格,打得絲瓜擰成繩,打得角瓜滿地里滾,打得西瓜胎里紅,打得黃瓜上了架,打得茄子紫藍火青,打得大蔥干了葉,打得辣椒渾身紅,打得蒜毫成了鞭桿,打得茴香賽過麻繩。
這段描寫,在鋪陳排比中夾雜以擬人手法,列舉了各種瓜果蔬菜的名稱,不僅不讓聽者感到厭煩,反而通過一種幽默風趣的表現(xiàn)方式讓人感受到豐收之后菜農(nóng)的那種喜上眉梢、笑逐顏開的心情。
在青縣一帶流傳的《送情郎》中,情歌中的“我”—— 小妹妹— —先后把情郎“送至在大門兒以外”、“送至在大門兒以南”、“送至在大門兒以北”、“送至在大門兒以東”、“送至在大門兒以西”、“送至在大門兒以旁”、“送至在五里坡”、“送至在七里溝”、“送至在村莊邊”,以鋪陳排比這種手法,婉轉(zhuǎn)含蓄地表現(xiàn)了情人之間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眷戀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三、形象生動的比興比興也是《詩經(jīng)》六義之一。比、興是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關于它們的區(qū)別和差異,歷來有許多不同觀點。朱熹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就是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n 這里的解釋過于簡單、含混,錢鐘書在《管錐編》中引用宋代李仲蒙語:“索物以托情,謂之比;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然后加以解釋:“觸物似無心湊合,信手拈起,復隨手放下,與后文附麗而不銜接,非同索物之著意經(jīng)營,理路順而詞脈貫。”[ ]也就是說,構(gòu)成“比”(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具有明顯的相似性,而構(gòu)成“興”的兩種事物之間沒有什么明顯的關系,例如“心之憂矣,如匪浣衣”(《詩經(jīng)·邶風·柏舟》),把焦慮、郁悶的心情比喻成一件沒洗過的臟衣服,兩者具有相似性,這是“比”。“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竇玄妻《怨歌》),在這首詩中,上下文的兩種事物之間沒有明顯的可比性,這是“興”。
比興這兩種表現(xiàn)手法也經(jīng)常見于民歌。例如這首南皮夯歌《舊社會》:
舊社會好比是黑咕隆咚的枯井萬丈深,井底下壓著咱老百姓,婦女在底層。
看不見的太陽?床灰姷奶臁
數(shù)不清日月數(shù)不清年。
做不完的牛馬,受不盡的苦,誰來搭救咱?
共產(chǎn)黨來毛主席,他領導咱全中國走向光明。
他領導咱全中國人民得解放,土地改革鬧翻身。
受苦的老百姓見了太陽,砸開了封建的老鐵門!
多少年來多少代,盼的是那鐵樹把花開,盼的是那鐵樹把花開!
從前的婦女關在閻王殿,如今砸開了鐵鎖鏈。
婦女們都成了自由的人,國家大事咱也能關心!
本文編號:4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qitalunwen/4926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