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X原料的堆積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04 09:37
寶鋼集團將1號COREX爐遷建至八一鋼鐵廠后,八一鋼鐵決定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來優(yōu)化原燃料結(jié)構(gòu),使得寶鋼COREX工藝原有的布料制度無法繼續(xù)適用,而冶煉過程中布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生產(chǎn)情況,故重新建立針對八一鋼鐵原燃料特點的布料規(guī)律勢在必行。作為基礎(chǔ)性研究,對入爐物料顆粒的各項物性參數(shù)和給定條件下的堆積結(jié)構(gòu)特性的研究對布料規(guī)律的探索意義重大。本文以八一鋼鐵COREX原料(球團礦、焦炭和煤)為研究對象,對不同堆積方案進行了物理實驗和數(shù)值模擬,為COREX布料規(guī)律的探索提供了詳細的參考數(shù)據(jù),同時為冶金物料的堆積研究提供了經(jīng)驗依據(jù)。主要研究內(nèi)容為:(1)確定了球團礦、焦炭和煤的各項物性參數(shù),包括:粒度分布、表觀密度、堆密度、靜摩擦系數(shù)、恢復系數(shù)、彈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2)對三種物料的各種堆積方案(單一粒度單種物料的堆積、多粒度單種物料的堆積、單一粒度多種物料的堆積和多粒度多種物料的堆積)進行了物理實驗,獲得了各個方案中的料堆休止角和圓筒內(nèi)空隙度的信息;(3)采用球形顆粒模型構(gòu)建真實物料顆粒的數(shù)學模型,對應(yīng)實驗方案進行DEM模擬,明確了 COREX原料堆積的一般規(guī)律,即:顆粒間滾動摩擦系數(shù)、...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內(nèi)容
1.4 課題的特色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離散單元法(DEM)
2.1.1 DEM的發(fā)展概述
2.1.2 DEM的基本理論
2.1.3 DEM的求解計算
2.2 顆粒的堆積
2.2.1 球形顆粒的堆積
2.2.2 非球形顆粒的堆積
2.3 本章小結(jié)
第3章 COREX原料物性參數(shù)的測定
3.1 粒度分布的測定
3.2 表觀密度的測定
3.3 堆密度的測定
3.4 靜摩擦系數(shù)的測定
3.4.1 斜面法測定物料顆粒間的靜摩擦系數(shù)
3.4.2 拉力計法測定物料顆粒與地面間的靜摩擦系數(shù)
3.5 恢復系數(shù)的測定
3.6 彈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測定和計算
3.7 本章小結(jié)
第4章 球形顆粒模型的堆積
4.1 COREX原料堆積實驗方法簡介
4.1.1 圓筒提拉法測定料堆的休止角
4.1.2 圓筒內(nèi)物料空隙度的計算
4.2 單一粒度單種物料的堆積
4.2.1 堆積實驗
4.2.2 堆積DEM模擬
4.3 多粒度單種物料的堆積
4.3.1 堆積實驗
4.3.2 堆積DEM模擬
4.4 單一粒度多種物料的堆積
4.4.1 堆積實驗
4.4.2 堆積DEM模擬
4.5 多粒度多種物料的堆積
4.5.1 堆積實驗
4.5.2 堆積DEM模擬
4.6 本章小結(jié)
第5章 組合球顆粒模型的堆積
5.1 非球形顆粒數(shù)學模型的構(gòu)建
5.2 單種物料堆積的DEM模擬
5.3 多種物料堆積的DEM模擬
5.3.1 球團礦和焦炭(質(zhì)量比5:3)混合物
5.3.2 球團礦、焦炭和煤(質(zhì)量比148:19:80)的混合物
5.4 本章小結(jié)
第6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顆粒滾動摩擦系數(shù)對堆積特性的影響[J]. 韓燕龍,賈富國,唐玉榮,劉揚,張強. 物理學報. 2014(17)
[2]稻谷顆粒物料堆積角模擬預(yù)測方法[J]. 賈富國,韓燕龍,劉揚,曹銀平,史宇菲,姚麗娜,王會.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4(11)
[3]寶鋼COREX生產(chǎn)實績對八鋼COREX生產(chǎn)指導分析[J]. 陳若平,譚真. 新疆鋼鐵. 2014(02)
[4]COREX-3000豎爐爐頂布料過程的DEM仿真[J]. 李強,劉棟梁,張麗娟,鄒宗樹.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6)
[5]采用多元顆粒模型對圓柱形顆粒在移動床中流動的離散單元法直接數(shù)值模擬[J]. 陶賀,鐘文琪,金保昇.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17)
[6]溜槽角度對混裝布料過程的影響[J]. 李海峰,羅志國,張樹才,鄒宗樹.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5)
[7]高爐內(nèi)爐料流動模式及力鏈分布的離散元模擬[J]. 李強,馮明霞,高攀,鄒宗樹.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5)
[8]寶鋼COREX-3000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 朱仁良,朱錦明,宋文剛. 寶鋼技術(shù). 2011(06)
[9]陶瓷顆粒和小麥秸稈粉混合物堆密度的研究[J]. 何芳,李宗果,李永軍,柏雪源,易維明. 淄博學院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 2002(02)
[10]離散單元法高爐無鐘爐頂布料模擬研究[J]. 林成城,杜鶴桂. 鋼鐵. 1998(03)
本文編號:3727538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內(nèi)容
1.4 課題的特色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離散單元法(DEM)
2.1.1 DEM的發(fā)展概述
2.1.2 DEM的基本理論
2.1.3 DEM的求解計算
2.2 顆粒的堆積
2.2.1 球形顆粒的堆積
2.2.2 非球形顆粒的堆積
2.3 本章小結(jié)
第3章 COREX原料物性參數(shù)的測定
3.1 粒度分布的測定
3.2 表觀密度的測定
3.3 堆密度的測定
3.4 靜摩擦系數(shù)的測定
3.4.1 斜面法測定物料顆粒間的靜摩擦系數(shù)
3.4.2 拉力計法測定物料顆粒與地面間的靜摩擦系數(shù)
3.5 恢復系數(shù)的測定
3.6 彈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測定和計算
3.7 本章小結(jié)
第4章 球形顆粒模型的堆積
4.1 COREX原料堆積實驗方法簡介
4.1.1 圓筒提拉法測定料堆的休止角
4.1.2 圓筒內(nèi)物料空隙度的計算
4.2 單一粒度單種物料的堆積
4.2.1 堆積實驗
4.2.2 堆積DEM模擬
4.3 多粒度單種物料的堆積
4.3.1 堆積實驗
4.3.2 堆積DEM模擬
4.4 單一粒度多種物料的堆積
4.4.1 堆積實驗
4.4.2 堆積DEM模擬
4.5 多粒度多種物料的堆積
4.5.1 堆積實驗
4.5.2 堆積DEM模擬
4.6 本章小結(jié)
第5章 組合球顆粒模型的堆積
5.1 非球形顆粒數(shù)學模型的構(gòu)建
5.2 單種物料堆積的DEM模擬
5.3 多種物料堆積的DEM模擬
5.3.1 球團礦和焦炭(質(zhì)量比5:3)混合物
5.3.2 球團礦、焦炭和煤(質(zhì)量比148:19:80)的混合物
5.4 本章小結(jié)
第6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顆粒滾動摩擦系數(shù)對堆積特性的影響[J]. 韓燕龍,賈富國,唐玉榮,劉揚,張強. 物理學報. 2014(17)
[2]稻谷顆粒物料堆積角模擬預(yù)測方法[J]. 賈富國,韓燕龍,劉揚,曹銀平,史宇菲,姚麗娜,王會.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4(11)
[3]寶鋼COREX生產(chǎn)實績對八鋼COREX生產(chǎn)指導分析[J]. 陳若平,譚真. 新疆鋼鐵. 2014(02)
[4]COREX-3000豎爐爐頂布料過程的DEM仿真[J]. 李強,劉棟梁,張麗娟,鄒宗樹.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6)
[5]采用多元顆粒模型對圓柱形顆粒在移動床中流動的離散單元法直接數(shù)值模擬[J]. 陶賀,鐘文琪,金保昇.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17)
[6]溜槽角度對混裝布料過程的影響[J]. 李海峰,羅志國,張樹才,鄒宗樹.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5)
[7]高爐內(nèi)爐料流動模式及力鏈分布的離散元模擬[J]. 李強,馮明霞,高攀,鄒宗樹.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5)
[8]寶鋼COREX-3000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 朱仁良,朱錦明,宋文剛. 寶鋼技術(shù). 2011(06)
[9]陶瓷顆粒和小麥秸稈粉混合物堆密度的研究[J]. 何芳,李宗果,李永軍,柏雪源,易維明. 淄博學院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 2002(02)
[10]離散單元法高爐無鐘爐頂布料模擬研究[J]. 林成城,杜鶴桂. 鋼鐵. 1998(03)
本文編號:37275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yjlw/37275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