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煉鑄鋼魂──記改革開放前三明鋼鐵廠的起起落落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18:07
<正>據(jù)《越絕書》記載:春秋晚期,古代善鑄劍者歐冶子曾在福建松溪湛盧山鑄成一代名劍湛盧?脊抛C實,福州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有了人工煉鐵。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復立無諸為閩越王,定都東冶,閩越國以"冶"為國都地名,可見其冶煉技術的知名度。倏忽2000多年過去,高起點的福建冶鐵業(yè),發(fā)展到改天換地的1949年卻僅有幾家作坊式小廠,年產(chǎn)土鐵300噸左右。
【文章來源】:福建黨史月刊. 2020,(10)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白手起家筑鋼城
無可奈何的暫停鍵
短暫恢復展生機
十年徘徊待新生
本文編號:3377440
【文章來源】:福建黨史月刊. 2020,(10)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白手起家筑鋼城
無可奈何的暫停鍵
短暫恢復展生機
十年徘徊待新生
本文編號:33774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yjlw/337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