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2 /H 2 O氣氛下Fe-C合金氣固反應脫碳機理
發(fā)布時間:2021-02-28 00:54
近年來,一種高爐鐵水雙輥連鑄薄帶+高溫氣固反應脫碳生產鋼帶的全新工藝流程被提出,該工藝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夾雜物的產生。本研究以Fe-C合金氣固反應脫碳機理為目的,在H2/H2O氣氛下,研究了不同脫碳條件下薄帶橫截面的微觀組織、薄帶厚度方向上的碳濃度梯度。研究結果表明:隨著脫碳反應的進行,薄帶自表面至中心微觀組織可分為三層,L1層主要由鐵素體組成;L2層主要由奧氏體、滲碳體、石墨相和少量鐵素體等混合構成;L3層主要由滲碳體和石墨相組成。通過分析脫碳層(L1+L2)深度與脫碳時間的平方根關系,得到良好的線性關系,可用y=kt0.5函數描述。薄帶厚度方向上碳濃度梯度曲線可分為三個階段,這與薄帶的微觀組織結構相對應。由碳濃度梯度曲線積分獲得的數據與碳硫儀實測數據相吻合,證明了碳濃度梯度曲線的有效性。通過對脫碳層深度的研究計算得到脫碳反應的活化能為137.4 kJ·mol-1。
【文章來源】:材料導報. 2020,34(2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固態(tài)脫碳系統(tǒng)示意圖
初始碳含量為4.0%的2 mm厚Fe-C合金薄帶試樣截面微觀組織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脫碳前的Fe-C合金薄帶試樣主要由鐵素體、滲碳體和石墨相組成,石墨相分布較均勻。
利用相同方法檢測1 413 K、不同時間下薄帶脫碳層深度,以脫碳時間的平方根為橫坐標,脫碳層深度y(L1+L2)為縱坐標,擬合后如圖9所示。由圖9可得,脫碳層與脫碳時間的平方根近乎呈正比例的線性關系,可近似用式(2)表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鋼鐵行業(yè)燒結煙氣多污染物協同凈化技術研究進展[J]. 閆伯駿,邢奕,路培,蘇偉,姜博,崔曉旭. 工程科學學報. 2018(07)
[2]薄帶厚度對Fe-C合金氣-固脫碳反應的影響[J]. 程榮,艾立群,李亞強,洪璐闊,李強. 鋼鐵研究學報. 2017(07)
[3]取向硅鋼脫碳過程的數值模擬分析[J]. 楊守洲,戴方欽,郭悅.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2016(04)
[4]鐵碳合金薄帶氣固反應脫碳工藝[J]. 洪陸闊,艾立群,程榮,孫彩嬌,趙定國,付強. 鋼鐵研究學報. 2016(05)
[5]鐵碳合金薄帶氣固反應脫碳試驗[J]. 洪陸闊,艾立群,程榮,孫彩轎,隋艷龍. 鋼鐵. 2016(03)
[6]升溫速率對低碳無取向電工鋼脫碳退火組織及織構的影響[J]. 夏冬生,楊平,謝利,毛衛(wèi)民. 金屬學報. 2014(12)
本文編號:3055060
【文章來源】:材料導報. 2020,34(2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固態(tài)脫碳系統(tǒng)示意圖
初始碳含量為4.0%的2 mm厚Fe-C合金薄帶試樣截面微觀組織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脫碳前的Fe-C合金薄帶試樣主要由鐵素體、滲碳體和石墨相組成,石墨相分布較均勻。
利用相同方法檢測1 413 K、不同時間下薄帶脫碳層深度,以脫碳時間的平方根為橫坐標,脫碳層深度y(L1+L2)為縱坐標,擬合后如圖9所示。由圖9可得,脫碳層與脫碳時間的平方根近乎呈正比例的線性關系,可近似用式(2)表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鋼鐵行業(yè)燒結煙氣多污染物協同凈化技術研究進展[J]. 閆伯駿,邢奕,路培,蘇偉,姜博,崔曉旭. 工程科學學報. 2018(07)
[2]薄帶厚度對Fe-C合金氣-固脫碳反應的影響[J]. 程榮,艾立群,李亞強,洪璐闊,李強. 鋼鐵研究學報. 2017(07)
[3]取向硅鋼脫碳過程的數值模擬分析[J]. 楊守洲,戴方欽,郭悅.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2016(04)
[4]鐵碳合金薄帶氣固反應脫碳工藝[J]. 洪陸闊,艾立群,程榮,孫彩嬌,趙定國,付強. 鋼鐵研究學報. 2016(05)
[5]鐵碳合金薄帶氣固反應脫碳試驗[J]. 洪陸闊,艾立群,程榮,孫彩轎,隋艷龍. 鋼鐵. 2016(03)
[6]升溫速率對低碳無取向電工鋼脫碳退火組織及織構的影響[J]. 夏冬生,楊平,謝利,毛衛(wèi)民. 金屬學報. 2014(12)
本文編號:30550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yjlw/305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