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應器中溶劑萃取分離鈷鎳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F803.23
【圖文】:
昆明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第一章萬 噸 ,其 中 中 國 、日 本 、美 國 、韓 國 和 德 國 的 消 費 量 位 居 世 界 前 5 位 。特別 是 中 國 的 鎳 消 費 量 近 年 來 呈 現 持 續(xù) 穩(wěn) 步 增 長 的 勢 頭 , 2016 年 消 費 量 為106.28 萬 噸 , 占 全 球 消 費 量 的 一 半 以 上 。 鎳 的 全 球 供 需 關 系 也 由 2015 年以 前 的 供 大 于 求 轉 為 2016 年 的 供 不 應 求 , 預 計 2017 年 和 2018 年 全 球 鎳消 費 量 將 分 別 增 長 4.1%和 4%[4]。全 球 精 煉 鈷 的 供 需 情 況 如 圖 1.2 所 示 。中 國 是 全 球 第 一 大 精 煉 鈷 生 產國 和 消 費 國 , 其 2016 年 精 煉 鈷 的 產 量 為 4.5 萬 噸 , 全 球 占 比 約 為 48%。2016 年 全 球 鈷 消 費 量 同 比 增 加 4.3%, 約 為 10.38 萬 噸 。 隨 著 電 池 行 業(yè) 及合 金 用 鈷 量 的 增 加 ,預 計 2017 年 全 球 鈷 需 求 為 11.8 萬 噸 ,2018 年 為 12.9萬 噸 , 到 2020 年 將 達 到 16 萬 噸[6]。 中 國 鈷 消 費 量 從 2012 年 占 全 球 鈷 消費 量 的 40%左 右 增 加 到 2016 年 的 45%左 右 , 顯 示 出 對 鈷 的 強 勁 需 求 。
2016 年 全 球 鈷 消 費 量 同 比 增 加 4.3%, 約 為 10.38 萬 噸 。 隨 著 電 池 行 業(yè) 及合 金 用 鈷 量 的 增 加 ,預 計 2017 年 全 球 鈷 需 求 為 11.8 萬 噸 ,2018 年 為 12.9萬 噸 , 到 2020 年 將 達 到 16 萬 噸[6]。 中 國 鈷 消 費 量 從 2012 年 占 全 球 鈷 消費 量 的 40%左 右 增 加 到 2016 年 的 45%左 右 , 顯 示 出 對 鈷 的 強 勁 需 求 。( a) 供 應 量 ( b) 消 費 量圖 1.1 2012-2016 年 全 球 精 煉 鎳 供 需 情 況[ 5 ]Fig.1.1 Supply and consumption of global refining nickel in 2012-2016[ 5 ]
差 的 共 同 作 用 下 ,液 滴 內 部 產 生 可 使 邊 界 層 厚 度 和 擴 散 距 離 減 小 的 內 流 動 ,互 不 混 溶 兩 相 界 面 更 新 速 率 加 快 ,使 得 相 間 比 表 面 積 增 加 、傳 離 縮 短 , 強 化 了 微 通 道 內 液 -液 流 體 間 的 混 合 和 傳 質 。幾 中 典 型 的 產 生 液 滴 的 方 法 有 流 動 聚 焦 法 、 共 軸 流 法 和 最 為 常 見 -型 通 道 法 等[82 ]。 流 動 聚 焦 法 生 成 微 液 滴 的 結 構 如 圖 1.3 (a)所 示 , 分 流 體 在 十 字 交 叉 處 受 到 連 續(xù) 相 流 體 從 兩 側 來 的“ 擠 壓 ”,其 前 頭 部 分 面 的 頸 狀 微 通 道 結 構 處 發(fā) 生 收 縮 變 形 ,從 而 被 剪 切 生 成 一 個 個 的 分 散[85 ]。 共 軸 流 動 法 生 成 液 滴 的 過 程 如 圖 1.3 (b)所 示 , 在 微 通 道 內 套 入 直 徑 更 小 的 毛 細 管 ,將 連 續(xù) 相 和 分 散 相 流 體 分 別 打 入 到 微 通 道 或 毛 細 , 連 續(xù) 相 從 各 個 方 向 對 分 散 相 產 生 環(huán) 形 擠 壓 而 生 成 液 滴[84 ]。 T-型 微 生 成 液 滴 的 過 程 如 圖 1.3 (c)所 示 , 分 散 相 和 連 續(xù) 相 兩 相 流 體 分 別 以 的 速 度 垂 直 流 入 T-型 微 通 道 內 , 分 散 相 在 垂 直 入 口 處 被 連 續(xù) 相 剪 切 定 單 位 體 積 的 液 滴[83 ]。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興東;夏春才;;鎳礦資源現狀及未來冶金技術發(fā)展[J];科技視界;2015年36期
2 張恭孝;王者輝;;微反應器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現代化工;2015年02期
3 鄒洋;王運東;費維揚;;混合澄清槽研究進展[J];化工設備與管道;2014年05期
4 馬保中;楊瑋嬌;王成彥;尹飛;陳永強;;紅土鎳礦濕法浸出工藝的進展[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13年07期
5 費維揚;;萃取塔設備研究和應用的若干新進展[J];化工學報;2013年01期
6 李俊;滕浩;鄭雅杰;;硫酸鈷溶液深度凈化工藝研究[J];礦冶工程;2012年03期
7 鐘盛華;汪小強;呂永康;倪ng;;P507分餾萃取分離鈷鎳的研究[J];中國有色冶金;2012年01期
8 張超;鐘宏;王帥;;鎳、鈷分離與回收技術研究進展[J];銅業(yè)工程;2011年05期
9 曹康學;李少龍;;Cyanex272鎳鈷分離萃取連續(xù)擴大試驗總結[J];中國有色冶金;2011年01期
10 孫宏偉;陳建峰;;我國化工過程強化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1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施翼;;紹興東湖高科:綠色化工“隱形冠軍”[N];浙江日報;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于帥;微流控中液滴的形成與操縱機理及其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韓俊杰;微通道中液滴流變學的數值模擬[D];天津大學;2012年
3 滕浩;高砷鈷礦提鈷新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邵亞軍;靜態(tài)混合器對萃取中流體力學及傳質性能影響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5 杜重麟;吐溫80-鹽-水液-固萃取體系中鈷鎳的分離富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83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yjlw/278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