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爐具現場測試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減排效果評估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02:56
目前對于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散煤減排效果的現場評估還非常缺乏,且均為基于短時間測試方法,無法反映爐具全天實際排放情況。該研究以黑龍江省某生物質成型燃料及配套爐具推廣示范村為例,采用全天24 h實地測試的方法,研究了該地區(qū)的燃煤爐具以及推廣的自動進料和手動進料生物質爐具的污染排放情況。結果表明:自動/手動進料生物質爐具相比燃煤爐具的PM2.5、CO、SO2排放因子分別降低41.2%、54.3%、40.0%和35.3%、22.1%、20.0%,NOx的排放因子沒有降低。對不同取暖方式的戶均排放總量核算發(fā)現:自動/手動進料生物質爐具排放的PM2.5、CO、SO2分別減排39.79%、52.77%、41.35%和33.41%、19.38%、27.01%;NOx分別升高46.14%和6.69%。此外,調研發(fā)現經濟性和便利性是生物質爐具推廣的重要影響因素。
【文章來源】:農業(yè)工程學報. 2020,36(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當地居民使用的爐具及燃料
爐具全天的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有助于得到用戶的爐具操作習慣以及各個階段下的煙氣排放規(guī)律。燃煤爐具和自動進料生物質爐具實時PM2.5、CO、CO2、SO2和NOx排放濃度測試數據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圖3 自動進料生物質爐具CO2和大氣污染物實時排放特征
圖2 燃煤爐具CO2和大氣污染物實時排放特征由圖2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每天點火2次,一般發(fā)生在晚間睡覺前(16:00-20:00)和早晨起床后(9:00-11:00),調研發(fā)現80%的農戶取暖習慣都屬于這種模式。點火初期,爐膛溫度較低,燃料主要處于加熱和部分熱解階段,此時揮發(fā)分析出速度快,排放的CO、PM2.5、SO2、NOx濃度較高;隨著揮發(fā)分慢慢析出,進入焦炭燃燒階段,各污染物排放處于穩(wěn)定較低的水平。在加煤階段,由于爐膛內供氧不足,燃燒不完全,CO和PM2.5的排放濃度上升,隨著新鮮燃料中揮發(fā)分的不斷析出,爐膛溫度逐漸升高,CO排放降低,NOx和SO2的排放出現峰值。在自然熄火過程中,CO排放濃度首先出現小幅度回升,隨后下降,PM2.5、SO2、NOx和CO2的排放濃度也開始逐漸下降。燃煤爐具的排放特征與Li等[32]的研究一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便攜式民用爐具污染排放現場測試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J]. 張有,張道明,劉亞非,劉廣青,陳曉夫,薛春瑜. 可再生能源. 2019(12)
[2]北京市朝陽區(qū)城鄉(xiāng)過渡帶冬季采暖燃煤及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估算[J]. 劉茜,李泓,曹磊,肖勁巖,馮陽,夏梁芝.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8(04)
[3]我國民用燃煤一次顆粒物的減排潛力研究[J]. 李慶,段雷,蔣靖坤,王書肖,郝吉明.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6(16)
[4]淺談低氮燃燒技術及其改造方法[J]. 吳鳳玲,劉民,江輝,趙修華,吳曉烽.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4(23)
[5]中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現狀分析[J]. 劉曉英,張偉豪,肖瀟,陳曉夫,劉廣青.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S1)
[6]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設備的研究進展[J]. 羅娟,侯書林,趙立欣,田宜水,孟海波. 可再生能源. 2009(06)
[7]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展望[J]. 田宜水. 農業(yè)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yè)). 2009(03)
碩士論文
[1]民用采暖爐具性能及污染減排效果評估分析[D]. 劉亞非.北京化工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46218
【文章來源】:農業(yè)工程學報. 2020,36(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當地居民使用的爐具及燃料
爐具全天的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有助于得到用戶的爐具操作習慣以及各個階段下的煙氣排放規(guī)律。燃煤爐具和自動進料生物質爐具實時PM2.5、CO、CO2、SO2和NOx排放濃度測試數據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圖3 自動進料生物質爐具CO2和大氣污染物實時排放特征
圖2 燃煤爐具CO2和大氣污染物實時排放特征由圖2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每天點火2次,一般發(fā)生在晚間睡覺前(16:00-20:00)和早晨起床后(9:00-11:00),調研發(fā)現80%的農戶取暖習慣都屬于這種模式。點火初期,爐膛溫度較低,燃料主要處于加熱和部分熱解階段,此時揮發(fā)分析出速度快,排放的CO、PM2.5、SO2、NOx濃度較高;隨著揮發(fā)分慢慢析出,進入焦炭燃燒階段,各污染物排放處于穩(wěn)定較低的水平。在加煤階段,由于爐膛內供氧不足,燃燒不完全,CO和PM2.5的排放濃度上升,隨著新鮮燃料中揮發(fā)分的不斷析出,爐膛溫度逐漸升高,CO排放降低,NOx和SO2的排放出現峰值。在自然熄火過程中,CO排放濃度首先出現小幅度回升,隨后下降,PM2.5、SO2、NOx和CO2的排放濃度也開始逐漸下降。燃煤爐具的排放特征與Li等[32]的研究一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便攜式民用爐具污染排放現場測試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J]. 張有,張道明,劉亞非,劉廣青,陳曉夫,薛春瑜. 可再生能源. 2019(12)
[2]北京市朝陽區(qū)城鄉(xiāng)過渡帶冬季采暖燃煤及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估算[J]. 劉茜,李泓,曹磊,肖勁巖,馮陽,夏梁芝.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8(04)
[3]我國民用燃煤一次顆粒物的減排潛力研究[J]. 李慶,段雷,蔣靖坤,王書肖,郝吉明.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6(16)
[4]淺談低氮燃燒技術及其改造方法[J]. 吳鳳玲,劉民,江輝,趙修華,吳曉烽.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4(23)
[5]中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現狀分析[J]. 劉曉英,張偉豪,肖瀟,陳曉夫,劉廣青.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S1)
[6]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設備的研究進展[J]. 羅娟,侯書林,趙立欣,田宜水,孟海波. 可再生能源. 2009(06)
[7]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展望[J]. 田宜水. 農業(yè)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yè)). 2009(03)
碩士論文
[1]民用采暖爐具性能及污染減排效果評估分析[D]. 劉亞非.北京化工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462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24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