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與生物質(zhì)摻混燃燒特性實驗
發(fā)布時間:2021-03-02 13:24
為緩解煤炭資源緊張,在煤中摻燒生物質(zhì)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本文利用綜合熱分析儀,在不同條件下,對煤(蘭炭、神府煙煤、大同無煙煤)和生物質(zhì)(大豆稈、小麥稈)以及二者混合物的燃燒過程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生物質(zhì)添加比例增大,蘭炭的燃燒特征溫度降低,綜合燃燒特性指數(shù)增大;當生物質(zhì)添加比例為50%時,混合樣品的著火溫度基本接近生物質(zhì)的著火溫度;升溫速率增大,蘭炭與大豆稈的摻燒向高溫區(qū)移動,綜合燃燒特性指數(shù)和燃盡特性指數(shù)增大。該實驗結果對降低煤的著火溫度以及改善煤炭資源緊張?zhí)峁┝艘罁?jù)。
【文章來源】:熱力發(fā)電. 2019,48(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實驗裝置與方法
1.1 實驗裝置
1.2 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煤和生物質(zhì)單獨燃燒過程
2.2 煤種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2.3 生物質(zhì)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2.4 生物質(zhì)添加比例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2.5 升溫速率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低煤份生物質(zhì)混合燃料燃燒特性實驗[J]. 高佳佳,覃建果,魏小林,吳桂福. 熱力發(fā)電. 2017(12)
[2]稻殼與不同煤種的混燃特性研究[J]. 杜一帆,于敦喜,吳建群,曾憲鵬,徐明厚. 熱力發(fā)電. 2016(08)
[3]蘭炭作為動力用煤的燃燒性能研究[J]. 劉家利,楊忠燦,王志超,姚偉. 潔凈煤技術. 2016(02)
[4]關于蘭炭強度的討論[J]. 吳寬鴻,苗文華. 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 2014(08)
[5]生物質(zhì)與煤摻燒燃燒特性的實驗研究[J]. 王曉鋼,魯光武,路進升. 可再生能源. 2014(01)
[6]生物質(zhì)與煤混燃的燃燒特性實驗研究[J]. 王玉召,李江鵬. 鍋爐技術. 2010(05)
[7]生物質(zhì)與煤混燒燃燒特性研究[J]. 馬愛玲,諶倫建,黃光許,朱孔遠. 煤炭轉化. 2010(01)
[8]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摻燒生物質(zhì)前景研究[J]. 李建鋒,郝繼紅,呂俊復,冀慧敏,楊迪,齊娜. 電站系統(tǒng)工程. 2007(06)
[9]不同升溫速率下石油焦燃燒特性的熱重分析[J]. 周軍,張海,呂俊復. 煤炭轉化. 2006(02)
[10]我國煤炭能源供求緊張局勢分析與對策[J]. 牛沖槐,任朝江. 中國能源. 2004(02)
本文編號:3059338
【文章來源】:熱力發(fā)電. 2019,48(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實驗裝置與方法
1.1 實驗裝置
1.2 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煤和生物質(zhì)單獨燃燒過程
2.2 煤種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2.3 生物質(zhì)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2.4 生物質(zhì)添加比例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2.5 升溫速率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低煤份生物質(zhì)混合燃料燃燒特性實驗[J]. 高佳佳,覃建果,魏小林,吳桂福. 熱力發(fā)電. 2017(12)
[2]稻殼與不同煤種的混燃特性研究[J]. 杜一帆,于敦喜,吳建群,曾憲鵬,徐明厚. 熱力發(fā)電. 2016(08)
[3]蘭炭作為動力用煤的燃燒性能研究[J]. 劉家利,楊忠燦,王志超,姚偉. 潔凈煤技術. 2016(02)
[4]關于蘭炭強度的討論[J]. 吳寬鴻,苗文華. 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 2014(08)
[5]生物質(zhì)與煤摻燒燃燒特性的實驗研究[J]. 王曉鋼,魯光武,路進升. 可再生能源. 2014(01)
[6]生物質(zhì)與煤混燃的燃燒特性實驗研究[J]. 王玉召,李江鵬. 鍋爐技術. 2010(05)
[7]生物質(zhì)與煤混燒燃燒特性研究[J]. 馬愛玲,諶倫建,黃光許,朱孔遠. 煤炭轉化. 2010(01)
[8]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摻燒生物質(zhì)前景研究[J]. 李建鋒,郝繼紅,呂俊復,冀慧敏,楊迪,齊娜. 電站系統(tǒng)工程. 2007(06)
[9]不同升溫速率下石油焦燃燒特性的熱重分析[J]. 周軍,張海,呂俊復. 煤炭轉化. 2006(02)
[10]我國煤炭能源供求緊張局勢分析與對策[J]. 牛沖槐,任朝江. 中國能源. 2004(02)
本文編號:3059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0593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