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實驗方法的生物質氣流床氣化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00:07
面對全人類的能源危機,可再生能源成為了取代化石能源的救星,而這其中生物質能由于其分布廣泛且應用歷史悠久成為研究者眼中重要的可再生資源。生物質氣化技術是一種簡單快捷的使生物質轉化為高品質氣態(tài)燃料的技術,其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需要其氣化特性的研究。本文為了研究項目設計的生物質蓄熱式氣化爐,需要對其簡化模型,也就是單管式外加熱氣流床氣化進行一定的實驗設計與氣化特性研究。本文設計了一種小管徑外加熱氣流床氣化實驗裝置,針對生物質微米原料設計了其特殊的螺旋給料系統(tǒng),同步控溫外加熱的氣化爐體,以及三段式產氣凈化系統(tǒng)。經過實驗測試這一套實驗裝置可以使用,為后續(xù)的實驗打下基礎。本文采用正交實驗,分析了溫度、粒徑以及干燥度共同對氣化結果的影響大小。結果顯示,粒徑變化對碳轉化率與相對碳利用率的影響較大,溫度對氣化效率的影響比較大,對碳轉化率的影響也比較大,但是干燥與否對實驗的影響沒有另外兩個因子的影響大。使用80目干燥物料在900°C溫度下反應可得到最佳實驗結果。根據(jù)正交實驗的結論以及實驗的目標進行再次實驗,得到溫度、粒徑以及水蒸氣通入量對氣化合成氣以及氣化效果的影響。相對碳利用率_CR隨著溫度上升而下降碳轉...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上吸式固定床氣化爐示意圖
口 2 氣化劑入口 3 合成氣出口 4 灰分圖 1-3 下吸式固定床氣化爐示意圖部加入,在重力的作用下從頂部移動至上部加入氣化爐,向下經過各反應段,灰渣降沉在氣化爐底部然后排出。合成順流式氣化爐(Co-current fixed bed)。與氣流,脫去水分干燥;原料向下運動,并且揮發(fā)分開始析出;析出的揮發(fā)分與氣一部分生物質焦炭與氣化氛圍中的氧發(fā)00 °C;在氣化爐反應區(qū)的最下部為還原體中的2CO 和水蒸氣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氣由爐體下部引出。oss-draft fixed bed gasifier)類似于上吸式
入口 2 氣化劑入口 3 合成氣出口圖 1-4 橫吸式固定床氣化爐示意圖化二字指的是在爐內燃料在氧氣、蒸中常常加入不參與反應的顆粒(如砂,隨著氣體的吹入在氣流的作用下顆。氣化劑從底部通入流化床,生物質原料與氣化劑在相互混合的同時向上雜的反應,反應溫度一般在 800 °C 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正交試驗設計和分析方法研究[J]. 劉瑞江,張業(yè)旺,聞崇煒,湯建.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0(09)
[2]生物質熱解技術研究進展[J]. 劉康,賈青竹,王昶. 化學工業(yè)與工程. 2008(05)
[3]氣流床氣化爐內顆粒停留時間分布[J]. 許建良,代正華,李巧紅,李偉鋒,劉海峰,王輔臣,于遵宏. 化工學報. 2008(01)
碩士論文
[1]生物質水蒸氣催化氣化制備合成氣研究[D]. 蔡海燕.華中科技大學 2013
[2]生物質氣流床氣化的動力學模擬研究[D]. 吳遠謀.浙江大學 2012
[3]淤煤裝載機螺旋給料部的減量化設計與分析[D]. 李仁坤.安徽理工大學 2009
[4]生物質氣化過程建模與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 王紅梅.華北電力大學(河北) 2009
[5]生物質流化床氣化實驗研究與模擬[D]. 趙向富.華中科技大學 2006
[6]生物質粉體催化氣化的實驗研究[D]. 馬承榮.華中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30767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上吸式固定床氣化爐示意圖
口 2 氣化劑入口 3 合成氣出口 4 灰分圖 1-3 下吸式固定床氣化爐示意圖部加入,在重力的作用下從頂部移動至上部加入氣化爐,向下經過各反應段,灰渣降沉在氣化爐底部然后排出。合成順流式氣化爐(Co-current fixed bed)。與氣流,脫去水分干燥;原料向下運動,并且揮發(fā)分開始析出;析出的揮發(fā)分與氣一部分生物質焦炭與氣化氛圍中的氧發(fā)00 °C;在氣化爐反應區(qū)的最下部為還原體中的2CO 和水蒸氣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氣由爐體下部引出。oss-draft fixed bed gasifier)類似于上吸式
入口 2 氣化劑入口 3 合成氣出口圖 1-4 橫吸式固定床氣化爐示意圖化二字指的是在爐內燃料在氧氣、蒸中常常加入不參與反應的顆粒(如砂,隨著氣體的吹入在氣流的作用下顆。氣化劑從底部通入流化床,生物質原料與氣化劑在相互混合的同時向上雜的反應,反應溫度一般在 800 °C 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正交試驗設計和分析方法研究[J]. 劉瑞江,張業(yè)旺,聞崇煒,湯建.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0(09)
[2]生物質熱解技術研究進展[J]. 劉康,賈青竹,王昶. 化學工業(yè)與工程. 2008(05)
[3]氣流床氣化爐內顆粒停留時間分布[J]. 許建良,代正華,李巧紅,李偉鋒,劉海峰,王輔臣,于遵宏. 化工學報. 2008(01)
碩士論文
[1]生物質水蒸氣催化氣化制備合成氣研究[D]. 蔡海燕.華中科技大學 2013
[2]生物質氣流床氣化的動力學模擬研究[D]. 吳遠謀.浙江大學 2012
[3]淤煤裝載機螺旋給料部的減量化設計與分析[D]. 李仁坤.安徽理工大學 2009
[4]生物質氣化過程建模與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 王紅梅.華北電力大學(河北) 2009
[5]生物質流化床氣化實驗研究與模擬[D]. 趙向富.華中科技大學 2006
[6]生物質粉體催化氣化的實驗研究[D]. 馬承榮.華中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30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9307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