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動熱管動態(tài)特性及其在太陽能集熱中應用研究
【學位單位】:北京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K513.1
【部分圖文】:
第 1 章 緒論1.1 研究背景能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倡導保護環(huán)境的今天,可再生能源受到了普遍關(guān)注,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對環(huán)境基本無害。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源總量巨大,且太陽能資源在陸地和海洋均可開發(fā)利用,無需受到任何地域限制,是第三大可再生能源[1]。太陽能熱利用就是將太陽能輻射能轉(zhuǎn)化為熱能再利用。我國太陽能資源極其豐富,各地年輻射值 3344MJ/m2-8400MJ/m2,平均值為5852MJ/m2。而且太陽能資源分布范圍大(如圖 1-1),西部地區(qū)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太陽輻射量大,屬一類地區(qū),年輻射量最高可達 8400MJ/m2左右;其他地區(qū)的太陽輻射量也相當充足,屬于二類、三類和四類地區(qū),年輻射量為 4190MJ/m2-6680MJ/m2;四川、重慶等地受盆地原因的影響,屬于五類地區(qū),年輻射量最低為 3344MJ/m2左右。在國家大力支持推廣的背景下,太陽能在很多領(lǐng)域的發(fā)展前景廣闊。
第 1 章 緒論太陽能—電能,通過光生伏達效應把太陽輻射能轉(zhuǎn)換為電能,比如太陽能電池。用就是將太陽輻射能最終轉(zhuǎn)化成氫氣的過程。光生物利用是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生物程。太陽能低溫熱利用最廣泛的是太陽能熱水器等;中溫熱利用主要是太陽灶等熱利用主要是高溫太陽爐等(如圖 1-2 所示)。而在太陽能中低溫利用方面,太熱器是實現(xiàn)光熱轉(zhuǎn)換的重要設(shè)備!。╝)太陽能熱水器 (b)太陽房
Ahmadi A[7]等研究了石墨烯納米流體對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熱性能的影響,明:利用石墨烯納米流體可以使集熱器效率提高 18.87%。He Q[8]等研究了 Cu-H2流體對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效率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采用 Cu-H2O 納米流體(250.102wt%)作為吸收介質(zhì),太陽能集熱器的效率提高了 23.83%。鄭兆志[9]等研同質(zhì)量分數(shù)、粒徑的 Cu-H2O 納米流體和水對平板集熱器效率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分數(shù)較低的 Cu-H2O 納米流體的集熱效率明顯提高,而質(zhì)量分數(shù)較高的納米流體效率略有降低。另一種基本的太陽能集熱器是真空管集熱器(如圖 1-4 所示),真空管集熱熱性能受到傾斜角度、管間距和表面灰塵等[10-13]因素的影響,集熱器的最優(yōu)角根的改變而改變,根據(jù)月份調(diào)整可多增加 3%-15%的輻射量[14]。Collet 等[15]研究了和表面灰塵對真空管集熱器集熱效率的影響,合適管間距有助于提高集熱效率,塵對集熱效率的影響較大,最高可降低 40%左右。選擇性吸收涂層是影響真空管集熱器的主要因素,它在 300nm-2500nm 波段內(nèi)對于太陽輻射光的吸收能力較5000nm-50000nm 波段內(nèi)的吸收能力較弱[16]。楊秀[17]等研究了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對集熱效率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集熱效率隨著集熱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下降。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陽陽;裴圣旺;陳曉光;譚建宇;;矩形和圓形槽道脈動熱管傳熱性能的實驗研究[J];節(jié)能技術(shù);2019年04期
2 包康麗;楊澤科;方一波;喬曉剛;韓曉紅;徐象國;陳光明;;傾斜角對金屬泡沫脈動熱管傳熱性能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9年08期
3 周宇昕;馮嘉偉;苗雙雙;周天駿;;脈動熱管傳熱性能的實驗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diào);2017年12期
4 馮錦新;;脈動熱管技術(shù)研究綜述[J];制冷;2018年01期
5 王超;劉向東;沈超群;陳永平;;微型脈動熱管氣液兩相流動與傳熱特性實驗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8年06期
6 徐冬;喬斌;劉輝明;李來風;徐向東;龔領(lǐng)會;;低溫脈動熱管的研究進展[J];低溫與超導;2015年01期
7 唐愷;陳曦;;低溫脈動熱管氣液兩相流數(shù)值模擬[J];能源工程;2015年04期
8 王宇;李惟毅;;加熱工況及傾斜角影響單環(huán)路脈動熱管穩(wěn)定運行的實驗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11期
9 陳陶菲;徐德好;劉向東;;板式脈動熱管強化傳熱方法研究[J];電子機械工程;2011年04期
10 劉向東;陳永平;張程賓;施明恒;;閉式脈動熱管啟動性能的實驗研究[J];宇航學報;2011年10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芹;微小型脈動熱管啟動及熱力特性研究[D];江蘇大學;2019年
2 付本威;脈動熱管脈動流動以及傳熱理論和實驗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年
3 李驚濤;脈動熱管流型的電容層析成像識別及換熱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王宇;回路脈動熱管運行傳熱特性及管路結(jié)構(gòu)改進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5 王學會;表面張力對脈動熱管傳熱特性影響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6 郝婷婷;表面親/疏水性能對脈動熱管傳遞性能的影響[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7 尹達;脈動熱管內(nèi)脈動流動和傳熱的理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8 楊洪海;閉式回路脈動熱管運行性能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6年
9 史維秀;改進型回路脈動熱管可視化及傳熱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曹濱斌;納米流體擴容型脈動熱管的傳熱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超;非共沸混合工質(zhì)脈動熱管流動及傳熱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9年
2 劉夢陽;變管徑脈動熱管的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D];天津大學;2018年
3 陳昊;脈動熱管動態(tài)特性及其在太陽能集熱中應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9年
4 周春鵬;板式單回路脈動熱管兩相流動傳熱及強化的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
5 白麗娜;自濕潤納米流體脈動熱管傳熱性能實驗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9年
6 閆美玉;CPC優(yōu)化設(shè)計及對脈動熱管太陽能集熱器運行特性影響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8年
7 閆夢霏;正火預處理對脈動熱管性能影響[D];北京建筑大學;2018年
8 李達;脈動熱管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9 彭友權(quán);帶平板蒸發(fā)器的三維脈動熱管傳熱特性及其在LED冷卻方面的應用研究[D];江蘇大學;2018年
10 劉業(yè)鵬;基于立式芯片散熱的脈動熱管散熱器實驗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51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85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