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極軸視日追蹤平臺的分析設計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K513.4
【部分圖文】:
4a) b) c)圖1.3 三種不同形式的聚光太陽能收集系統(tǒng)1.2.2 拋物槽式系統(tǒng)目前槽式系統(tǒng)是三種技術中商用最成熟的,通過拋物面將陽光聚焦在用玻璃封裝的集熱管上,集熱管沿著接收器線性排列,管中裝有吸熱的工質(zhì)(通常是油),通過吸收陽光的熱能將水加熱產(chǎn)生高溫高壓的蒸汽,驅(qū)動葉輪電機組發(fā)電。槽式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光能到熱能的有效轉(zhuǎn)化,與其他發(fā)電技術相比經(jīng)濟性好,投資少,電力價格低,原料沒有高污染、高能耗,易安裝且維護簡單。缺點是熱傳遞的響應較慢,綜合效率低。1.2.3 塔式系統(tǒng)在塔式系統(tǒng)中,將一排定日鏡有序安置,將陽光聚焦在塔上的中心接收器上,從而加熱接收器中的工質(zhì)(通常是鹽)
軸和高度-方位角式雙軸系統(tǒng),通過控制兩進行調(diào)整才能保證太陽光始終與反射器垂較大且成本較高。究現(xiàn)狀追蹤系統(tǒng)的研究起步較早,且受政府大力支光伏的技術的發(fā)展相對我國較快,90 年代一。由美國的 Tucson 電力公司建設[5],如圖 1.方向傾角為 34п的太陽方陣,組件總數(shù)量為功率為 3812kW,每年的全年總交流發(fā)電均大于 99.8%,通過大功率的變壓器和高壓,曾在建成后第一年遭受雷擊發(fā)生破壞;為長過高,導致每年需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
圖1.5 APS Star Center 調(diào)峰電站現(xiàn)場照片年,Abdallah 設計了一種通過 PLC 控制單軸跟蹤系統(tǒng)[8],并分析了化過程。隨后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將其改進為主動式雙軸跟蹤系統(tǒng)[9]度角的太陽能收集系統(tǒng)收集效率高約 41%,自身耗電占總發(fā)電量的年 J.Rizk 和 Y.Chaiko 設計了一種固定傾角的單軸跟蹤系統(tǒng)[10],通過位置,從而控制步進電機帶動太陽能板下端的半弧狀齒輪傳動,實。年 Tsung Chieh 設計了一種主動式雙軸視日追蹤系統(tǒng)[11],如圖 1.6 所林集熱器、菲涅爾聚光透鏡、電機、太陽能帆板組成。雙軸跟蹤的能帆板供電,通過驅(qū)動聚光面跟蹤太陽位置,使得菲涅爾透鏡可以在集熱器上,其加熱溫度可以達到 900℃以上。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前進;;1.2米手動極軸座的自制與調(diào)整[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8年01期
2 龐志林;;簡易極軸天線的制作[J];電子制作;2002年01期
3 霍永成;;極軸天線接收實例[J];家電檢修技術;2007年15期
4 何秋會;孔大力;劉岱鐘;;赤道式天文望遠鏡極軸調(diào)整分析及觀測結果[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0年03期
5 鄧新夏;;一款“骨灰”級極軸轉(zhuǎn)向地面站的打磨[J];電子制作;2002年07期
6 婁軍;一款具有自動定位系統(tǒng)功能的Ku極軸座——SuperJackDG-120+[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5年02期
7 曾學權;;TOPSIGNAL TP8801 DiSEqC 1.0/1.2協(xié)議極軸天線控制器的應用一二[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9年21期
8 蘇步美 ,施碩彪 ,李維華;十米天線極軸指向的調(diào)整[J];云南天文臺臺刊;1986年01期
9 婁軍;;來自臺灣的多衛(wèi)星定位科技 POWERTECH DG-240 DiSEqC Motor極軸座[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7年13期
10 鄭秀峰;;SMR-99G電動極軸座檢修一例[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國棟;劉超;牛傳峰;耿京朝;;射電日像儀4.5米天線設計[A];2015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15年
2 游雨蒙;;多極軸分子鐵電體[A];“一帶一路,引領西部發(fā)展”——2017年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1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西 姚前進;也談“手動極軸座”[N];電子報;2007年
2 內(nèi)蒙古 王靜東;簡易手動極軸座的制作[N];電子報;2008年
3 山東 鄭洪波;1.2米C波段極軸天線安裝調(diào)試記[N];電子報;2003年
4 山東 李傳樹;自制另類極軸天線實現(xiàn)一鍋多星[N];電子報;2008年
5 山東 鄭茂欣;極軸天線原理及普通天線的改制[N];電子報;2003年
6 四川 蘇承松;斯威克SPM-990DiSEqC1.2極軸座及SAP-2300 DiSEqC1.2天線控制器[N];電子報;2003年
7 廣西 鄧承志;手動極軸座及衛(wèi)星天線改造[N];電子報;2007年
8 河北 鄭秀峰;雙星饋源用于極軸天線的方法[N];電子報;2004年
9 安徽 陳曉軍;衛(wèi)星盲掃軟件Easy BlindScan Pro使用方法(下)[N];電子報;2012年
10 浙江 張世恩;衛(wèi)視接收形式漫談[N];電子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雄彥;便攜式極軸視日追蹤平臺的分析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2 姚娜;極軸跟蹤式陽光輸送機的研究與實現(xiàn)[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118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81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