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zhì)燃燒過程中Cl以及堿金屬K、Na的遷徙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TK6
【圖文】:
第 2 章 實驗裝置及主要測試手段2章 實驗裝置及主要測試手介沙友欣實業(yè)有限公司按國家標準 GB/T212-2圖 2-1 所示,該灰分儀可以自動讀溫、控溫弗爐,技術參數(shù)為:測溫范圍為 0 到 100度為<5℃。用馬弗爐來實現(xiàn) 500℃到 900℃、油菜稈灰樣的獲取。
本章以常見生物質(zhì)材料麥稈、稻稈、玉米稈、棉花稈、油菜稈等為研象,在馬弗爐中燃燒,在 500℃下恒溫燃燒兩小時,將灰樣等分為 5 份其中 4 份分別在 600℃、700℃、800℃以及 900℃恒溫燃燒兩小時,燃間進行一次翻動,使燃燒更充分。燃燒結束后,取各溫度下燃燒灰樣進RF 測定,研究在不同溫度燃燒條件下,灰中 Cl 元素以及堿金屬 K、Na 的含量變化規(guī)律。.1 XRF 分析結果將試驗中各種溫度下燒制的灰樣進行 XRF 分析,檢測灰中的 Cl、K Na 元素的含量。.1.1 麥稈灰 XRF 結果及分析將磨碎的麥稈在馬弗爐中燃燒,在 500℃下燃燒兩小時,將灰樣等分 份,將其中 4 份分別在 600℃、700℃、800℃以及 900℃恒溫加熱兩,取各溫度下燃燒灰樣,如圖 3-1 所示。
圖 3-5 500℃~900℃稻稈灰樣通過圖片可以看出,稻稈燃燒良好,直到 800℃才出現(xiàn)燒結現(xiàn)象。將各種燃燒溫度的灰樣品進行 XRF 分析,得出在不同溫度下相應的元素含量,由于 XRF 結果中有 C 元素含量,為了便于對比將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去除數(shù)據(jù)中的含碳量,將 Cl、K 以及 Na 元素的含量繪制曲線,如圖 3-6~3-8 所示。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910111213141516含量(%)K溫度(℃)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01234567L含量(%)C溫度(℃)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守信,閻維平,方立軍;電站鍋爐受熱面高溫氯腐蝕的機理探討[J];鍋爐制造;1999年04期
2 吳偉烽,劉聿拯;生物質(zhì)能利用技術介紹[J];工業(yè)鍋爐;2003年05期
3 張炎治,聶銳;我國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思考[J];煤炭經(jīng)濟研究;2005年11期
4 葉貽杰;陳漢平;王賢華;楊海平;趙向富;張世紅;;生物質(zhì)流化床燃燒過程中的結渣特性[J];可再生能源;2007年03期
5 肖軍,段菁春,王華,莊新國;低溫熱解生物質(zhì)與煤共燃的結渣、積灰和磨損特性分析[J];能源工程;2003年03期
6 張艷平;金保升;;生物質(zhì)熱化學轉(zhuǎn)化過程中堿金屬問題的相關研究[J];能源研究與利用;2007年03期
7 余春江,駱仲泱,張文楠,方夢祥,周勁松,岑可法;堿金屬及相關無機元素在生物質(zhì)熱解中的轉(zhuǎn)化析出[J];燃料化學學報;2000年05期
8 林偉剛;宋文立;;丹麥生物質(zhì)發(fā)電的現(xiàn)狀和研究發(fā)展趨勢(英文)[J];燃料化學學報;2005年06期
9 陳安合;楊學民;林偉剛;;生物質(zhì)熱解和氣化過程Cl及堿金屬逸出行為的化學熱力學平衡分析[J];燃料化學學報;2007年05期
10 秦建光;余春江;李雙江;馬孝琴;王勤輝;方夢祥;駱仲泱;;循環(huán)流化床秸稈燃燒中的堿金屬遷徙轉(zhuǎn)化研究[J];太陽能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婧;生物質(zhì)燃燒過程中堿金屬析出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79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779391.html